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06: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50
赫梯人居于安纳托利亚高原,既是现在的土耳其北部。我们是从考古遗迹和文献中认识赫梯人的,他们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由北面移居至安纳托利亚。赫梯人用象形文字记下公众事务,以楔形文字记载其他事迹。埃及人也以文字和图画记下赫梯人的事迹。 源于赫梯国家的形成 赫梯位于小亚细亚的卡帕多细亚,在哈里斯河(今土耳其基齐尔-伊尔马克河)流域。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是山脉围绕的高原,畜牧在赫梯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依靠河溪和水池灌溉,发展十分有限。但境内有银、铜、铁等丰富矿藏,是发展金属冶炼的有利条件。赫梯处于黑海、地中海和两河流域之间的要道上,很早就和外界发生贸易联系。赫梯族是操印欧语的部落,最早出现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二千纪之初。他们的语言是涅西特语。赫梯国家是由许多相互混合的部落建立的。 公元前19—18世纪之交,赫梯人形成第一批部落联盟,并有设防的城市。其中,以库萨尔、涅萨和察尔帕为最重要。库萨尔王阿尼塔在各部落联盟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毁灭赫梯原先的土著部落的堡垒哈图沙,征服涅萨,并定都于此。 在形成中的赫梯国家实行对外侵略。赫梯王塔巴尔纳约当于公元前1640年征服小亚细亚东部,其子哈图喜里又攻略哈图沙。这时,操涅西特语的赫梯部落与原先的土著部落已经统一。穆尔西里一世继承先辈诸王的侵略*,趁喜克索斯人势力削弱和巴比伦国家内外交困的机会,约于公元前1600年征服喜克索斯人的北方据点哈尔帕,稍后,又于公元前1595年左右洗劫巴比伦。 在穆尔西里一世统治晚期,王室贵族不断倾轧。大约由于王位继承问题,穆尔西里一世本人也在宫廷阴谋中死去。被征服地区重新独立;*动、叛乱和反抗在赫梯国家持续了几十年。因此,约当公元前1535年,国王铁列平不得不对国家制度作重大改革。铁列平力图杜绝贵族纷争,借以保证国家的稳固。他的改革从王位继承制度着手,规定国王的嫡长子是王位的优先合法继承者;如无嫡男,依次由庶子和嫡长女婿递补。这就确立了王位世袭制,防止贵族的争夺。铁列平还禁止王族仇杀。国王若犯此法,由贵族会议审讯,并得依法处死。贵族会议保留很大的权力,不经同意,国王无权处死任一兄妹。古代的“潘克”也继续存在。参加潘克的成员限于军队中的特权分子、国王卫队、千夫长以及参加贵族会议的贵族,它是国家统治机构的一部分。铁列平的改革标志着赫梯国家形成过程的完成。 梯国家的强盛及其溃亡 公元前15世纪末至前13世纪初,赫梯国家鼎盛。国王苏庇路里乌玛(约前15世纪末至前14世纪前期)利用米坦尼宫廷政变和叛乱,占领米坦尼的大部分领土,并和埃及争夺叙利亚。当时,埃及正陷于内部宗教斗争,无力东顾;叙利亚各地也竭力想摆脱埃及的统治。赫梯因此能够顺利地征服叙利亚和腓尼基。此后,赫梯和埃及、亚述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约公元前1312年,赫梯王穆瓦塔尔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争夺叙利亚,会战于卡叠石,互有胜负。约公元前1296年,两国缔合,叙利亚大部分归赫梯所有。自埃及在叙利亚和腓尼基的势力削弱以后,赫梯是雄视西亚的一大霸国。 但是,赫梯国家是在征服过程中形成的军事联合,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境内各部落之间的语言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边疆和外藩地区的统治者掌握有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离心力很大。因此,国家的分合往往受到某个国王的军事成败的影响。与埃及战争以后,不久就开始衰弱。公元前1296年的和约,规定双方在发生内乱时互相援助。可见其内部已不稳定。到公元前13世纪末,海上民从博斯鲁斯海峡侵入赫梯,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各臣属国家也群起反抗,赫梯国家便在内外交迫中崩溃了。 赫梯崩溃后,只有在陶鲁斯山至叙利亚一带,还残存下一些使用象形文字的赫梯人小国,其中以巴美塔和卡尔赫美什么最为重要。公元前8世纪,各赫梯小国都被亚述所灭。参考资料: http://post.baidu.com/f?kz=105640765 亚述人是居住在两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的一支闪族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与非闪族人融合了的闪族人。在人种上有着许多闪族的特点:长脸钩鼻、黑头发、多胡须、皮肤黝黑。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比其他游牧民族更崇尚武力,更喜好穷兵黩武。 有人说,亚述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战争的艺术。的确如此,亚述国家的*、经济、文化都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亚述时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几乎全是与军事有关。亚述人的军队是整个西亚最强大的。亚述军事力量之所以强大,一是由于亚述人的军事理念和军事素质。在亚述人的观念中,国家和军事几乎是同一个词,或者说,国家就是一架巨型的战争机器,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和进行对外扩张是国家的首要任务。二是他们的作战技术。在几千年前亚述军队就有骑兵、步兵、工兵等各兵种。作战时,将这些兵种作适当编组,发挥各自的威力。亚述人还用急行军来争时间、抢速度,懂得使用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这种战术,就是拿破伦后来克敌制胜的法宝。三是因为亚述拥有先进的武器和优良装备。铁制武器的使用使亚述人的扩张几乎具有战无不胜的威力。在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王宫的一个武器库里,就发现了近两百吨的铁制武器,有铁剑、弓箭、撞墙锤、战车、盾牌、盔甲等。有了上述条件,亚述军队在整个西亚纵横驰骋,铁马啸啸,几乎无坚不摧,无垒不克,下图描绘了亚述军队攻打一座城池的情形,右边一辆装有攻城锤的战车撞击着敌方的土坯城墙,并掩护着后面的弓箭手前进;左边的亚述士兵手持盾牌,登上攻城的云梯,向守城的敌人发起猛烈攻击。 亚述人可以说是恐怖主义的始作俑者。在历史记载中,亚述士兵被描述为凶猛残暴、杀人如麻,他们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片哀鸣。亚述将士功劳的大小,以所斩敌人的首级的多少为标准。因此,所掳战俘,大多斩首。对战败一方的贵族,处置更为残忍:有割耳割鼻的,有断手断脚的,有五马分尸的,还有剥皮剐肉的,令人触目惊心。而且,这些酷刑的记载并不是来自敌方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亚述人自己史官的记载。这说明在亚述人看来,这不是残暴,而是体现了亚述士兵的英勇,是一种荣耀。 亚述人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尚武的民族,具有黩武的习性呢?是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与其他民族不同,还是因为种族的特性?关于这一点,美国文化史教授伯恩斯提出了他的看法,我们认为是较有说服力的。他阐述道: 亚述人是一支出色的武士民族,这不是因为他们在种族上不同于所有其他的闪族人,而是由于他们自己的环境有特殊条件。他们的国土资源有限,又经常受到周围敌对民族的威胁,这就养成了他们好战的习性和侵略的野心。因此,无怪乎他们对土地贪得无厌。他们征服越多,就越感到征服之必须,才能保住其已经获得的一切。每一次成功都刺激着野心,使黩武主义的链条拴得更牢。 亚述由于武力至上,所以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以模仿巴比伦为主。如医学、天文学等。不过,亚述人曾将他们所见的植物一一记录下来了,这对以后植物学的发展大有好处。亚述对人类文化重要贡献是他的图书馆,单是阿述巴尼帕的图书馆就有3万块泥简,这些泥简都分门别类,并附有标签和王印。泥简大部分为年代不祥的代抄本,其原本大都来自巴比仑。所有图书中,文学作品极少,历史著作多为年代大事记,也可称战争大事记,所记大都千篇一律,记胜不记败,记好不记坏。但他们对自己的野蛮血腥行为则不以为耻的记下来了,恐怖的亚述人认为这是值得炫耀的“好事”。图书馆的其它图书有档案、天文、星相、医学、药方、圣词、帝王世系及神的谱系等。图书中还有一篇阿述巴尼帕的自述。大体内容是:“我,阿述巴尼帕,觉得有博览群书的必要,读书乐趣无穷,读书可扩充知识及技艺,可养成一种高贵的器度。”看来,这位杀人魔王的性格还比较复杂,一边对反叛者变着花样施酷刑,一边还要当文明君主。英国著名浪漫诗人拜仑曾为他写过一个戏剧化的故事。 战争给亚述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也给亚述的王公贵族带来了享受的机会。亚述的首饰设计精巧,家具雕琢精致,并嵌有金银珠宝。不过,亚述的音乐绘画大都沿袭巴比仑旧调。浮雕中的人像也粗劣呆板,大多是络腮胡子、大肚皮、短脖子的千人一面形象。也有一些浮雕刻有亚述人正对俘虏进行剥皮拔舌、开肠破肚、剜目斩首等景象。动物雕刻则惟妙惟肖,可谓刻狮像狮,刻马像马,栩栩如生。二者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有人认为雕刻人顾忌多,不敢刻得真,刻得像。不过,也可能是艺术家审美观不同,认为大肚皮,短脖子就是美男子。 由于亚述人的黩武主义特征,亚述人称霸的时期比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任何时代更有特殊性。他们的血腥也使亚述人成为西亚人民痛恨的一支民族。他们留下了一些后裔,是现在伊拉克的库尔德人。约瑟夫·凯勒的著名小说《第22条军规》中的约塞连就是亚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