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先杀了人畏罪才周游列国的,还是周游列国的时候杀的人???是杀的少正卯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12:2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5:30
孔子在鲁国办私学时,有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他就是少正卯,因为少正卯能言善辩,是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少正卯和孔丘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因为少正卯比孔子强,他崇尚新思想,反对奴隶制,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与孔丘存在利益竞争。鲁定公14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上任后7日就把少正卯以“君子之诛”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暴尸3日。孔丘回答子贡等弟子的疑问时说:少正卯是“小人之桀雄”,一身兼有“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性,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是“异世同心”,不可不杀。前469年孔丘在鲁国任代理宰相(摄相事)
孔丘在任不到三个月以居心险恶,行为阴险,不辩是非,等烟雾蒙蒙的抽象罪名杀死文化人少正卯。因此得罪了三桓,在分祭肉典礼时,三桓故意不分给孔丘,这时周礼社会中最严重的处分。孔丘只好*出奔卫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5:30
孔子杀少正卯是一段公案。《苟子•宥坐》原文:“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先)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汝)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而有之……不可不诛也。”
生命是宝贵的,珍惜别人的生命才是自己生命之价值所在,少正卯之五恶,无不是诛心灭绝人性的体现。一曰心达而险:很聪明,但是心性险恶;二曰行辟而坚:不走正道视为生命理念且不可改变者;三日言伪而辩:言辞虚伪偏离正理,而强辩与诡辩者;四曰记丑而博:通达一些丑恶,乐此不疲;五曰顺非而泽:喜欢和帮助那些颠倒是非黑白之人与事,狼狈为奸者。少正卯至恶如此,即使是为天下师的孔子也容不下一个没有正念,心怀邪念而蛊惑误人的少正卯,这也是儒家“忍无可忍”道理的表现。
无论是在历史记载或后来的影视表现中,专事造谣生事、无事生非,在或皇帝或权力掌控者的耳边嘁嘁喳喳、挑拨离间、制造事端进而有所企图、有所斩获的,我们所谓宦官、奸佞、谄媚者,终究都不过是些为历史、为人类所不齿的渣滓、小人。但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少这样一些呼风唤雨、兴风作浪的谄媚者,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是逍遥的、成功的、滋润的。甚至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名载史册的英雄背后,都有一个或一群这样的谄媚者的身影,比如屈原,比如商鞅,比如王安石,比如岳飞等等。
实际上,清明、理性的皇帝或权力掌控者,对于这些人其实是非常警觉的,是不会听任这些人成气候的;弄不好,其会犯下欺君之罪,那是要掉脑袋的。这样的皇帝或权力掌控者即便稀少、稀缺,亦足以为中国历史的走向留下想像的空间。
有道伐无道,正义灭*之必然,大仁大义者所行之事,也是传统文化中“文武”之道的安邦治国,镇邪灭乱之真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5:31
这个典故我只知道是春秋战国的时候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一件事,具体的我却不孔子诛杀少正卯,公然暴尸三日以制造恐怖气氛,开创了儒家杀人的先河。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5:31
前469年孔丘在鲁国任代理宰相(摄相事)
孔丘在任不到三个月以居心险恶,行为阴险,不辩是非,等烟雾蒙蒙的抽象罪名杀死文化人少正卯。因此得罪了三桓,在分祭肉典礼时,三桓故意不分给孔丘,这时周礼社会中最严重的处分。孔丘只好*出奔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