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22: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19:18
西汉与东汉之间,之所以出现乱世,将汉朝硬生生分为两段,就是因为王莽。可以说,如果没有王莽,“种粮小能手”东汉光武帝刘秀,根本就没有机会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
王莽出身世家大族,其姑姑是汉元帝的孝元皇后王政君。可是,王莽的父亲早逝,这让年轻时的王莽,并没能沾到姑姑的光。当王莽的叔叔伯伯们纷纷封侯之时,王莽只能独守清净,过着简朴的生活,安心读书。
不过,这并没有让王莽愤世嫉俗,反而让王莽更加的沉稳冷静。他开始拜师学习《论语》,并且悉心服侍母亲、寡嫂,抚育兄长遗子。王莽绝对称得上是儒家典范,后来的宋代朱熹都应该是自叹不如。也正是因为儒家学说,影响到了王莽称帝15年间的作为。
可惜的是,王莽只学到了儒学中沽名钓誉,*的本事,却没能学到孔子的真正智慧,要实事求是,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王莽先是通过讨好时任大司马的伯父王凤,继而给姑姑王政君留下了好印象。之后,又通过告发自己的竞争对手淳于长,顺利当上了大司马。王莽为了沽名钓誉,甚至不惜大义灭亲*死了自己的次子王获。为了清除汉平帝的卫氏外戚,又不惜杀死了长子王宇。
接着,王莽立自己的长女为汉平帝皇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平帝死后,王莽立了年仅两岁的刘婴为帝,随后代汉称帝,改国号新。王莽成了新朝的开国皇帝,兼末世皇帝,共在位15年。
王莽自公元9年登基之后,开始实施改革,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的改革,盲目追求孔子所赞赏的周礼。所谓的周礼,除了礼仪之外,还包含周朝的国家制度,诸如居民组织,农田规划等等。
王莽宣布,将田地全部改为王田,代替私田,恢复井田制。
商鞅变法时,革除了井田制,就是因为井田制会制约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井田一分为九,八份是农户自耕,中间一份是王田,农户代耕。王田产粮归公,其余的归农户。农户会疏于王田的照管,对国家收入不利。
王莽这是昏头了呀。更何况,从秦到新,经历了两百余年,产生了很多大地主。全部将田地收归国有,除非王莽准备好了充足的军队。而那些自耕农,也不会支持王莽。只有失去土地的佃户,可能会支持王莽。但是,只要大地主不给,佃户也根本拿不到田地。
等于说,王莽的一个土地改革,即没能得到失地农民的有效支持,还把农业社会的中坚阶层全给得罪光了。王莽的死期不远了。
同时,王莽又改革币制,还把盐、铁、酒的贩卖,钱币铸造、五均赊贷(商业交易、物价、贷款等),还有山林川泽等等,全部收归国有。果然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呀。
有人说,这不是很先进么,王莽彻底实行公有制,多好。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王莽实行的是君主制,所谓的公有制,是所有的东西都归君主,并非全体百姓,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有制完全两码事。
结果呢,这等于变相没收私人财产,甚至将很多人赖以谋生的活计都给改没了。王莽把地主、自耕农、商人,甚至一些小手工业者的利益,全都损害了。如果王莽没有强有力的军队作支持,王莽死定了。
王莽在禁止王田买卖的同时,还禁止奴婢买卖,相对而言,影响不大。但是,王莽在朝廷内部,不断的改变官制和官名,这不免又会损害到一些朝臣的利益。而汉朝的刘氏宗族,更是王莽的坚定反对者。
在王莽的英明领导之下,新朝内部很快就要变成一锅遍布老鼠屎的粥了。不过,王莽并没有打算就此收手。他一琢磨,不能只改革国内呀,藩属国也要改。
于是乎,他将原本已经臣服汉朝的匈奴、高句丽,以及西域、西南夷的统治者统统降级,以前王爵、公爵的变侯爵,侯爵的变伯爵,以此类推。王莽还收回了之前颁发的玺印,全部更名为章。
甚至,这些藩属国的名字也要改改,王莽将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匈奴呢,更惨,改为降奴,单于改为服于,于是乎,匈奴单于变成了降奴服于……这……不冒烟,才怪嘞,非打死王莽这个小崽子不行。
于是乎,边境战争不绝。国内呢,也是反对者无数,起义不断。
王莽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对内实行严刑峻法,*起义;对外不断讨伐。战争,是很消耗钱的,这又增加了新朝的财政支出。王莽只能增加百姓的赋税、徭役。
战争、苛政再加上天灾,王莽终于熬到了内外交困的地步。
于是乎,王莽的剩余时间,不是在准备平定起义,就是在平定起义中;不是在发动对外战争,就是在对外作战。
到了公元17年,新朝境内形成了两支最大的农民起义军,赤眉军和绿林军。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起义军所杀,尸体被数十人*。
王莽在做了15年新朝皇帝之后,惨死于长安宫城之内,结束了有理想,能折腾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