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12:48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7 21:37
1、用作形容词,适宜;合适。
战国末年·吕不韦属下门客集体编撰《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释义:现在世道时局变了,是时候变法了。
2、用作动词,应当;应该。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释义: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臣子忠言劝谏的道路。
3、用作副词,大概;也许。
北宋·司马光《赤壁之战》:“将军擒操,宜在今日。”
释义: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
4、用作副词,当然。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释义:当然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
5、用作名词,事宜;事情。
先秦·戴圣《礼记.月令》:“以待来岁之宜。”
释义:用来等待来年的事情。
6、用作动词,相安、和顺。
先秦·戴圣《礼记.大学》:“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释义: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8:49
1、自然。
原句: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翻译:只有麟没法认得。不认得,那么人们说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
2、合适。
原句: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翻译:又听说:麟之所以被称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现,而没有圣人在世能够认得,那么说它不吉祥也是合适的。
《获麟解》中作者以麟设喻,说明了自己的为人及出仕的时机和意图,感慨卓有才识之士不为封建统治者所用,寄托了怀才不遇的一腔怨愤。
韩愈抓住“祥”与“不祥”、“知”与“不知”这两对对立的字眼作眼目,在行文过程中通过这两对词语的转换,抒发了自己的不平之鸣,表现了自我的自怜自重而又自怨自艾的意绪。细咀此文,方能在含蓄与委婉的笔调中看到悲愤。
作者意在说明如果没有圣人当道,即便出现了像麒麟一般罕见的杰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愤一世,自怨自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8:50
文中的两个宜,形容词,意思是合适。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08:50
《获麟解》是作者韩愈通过以麒麟自喻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