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闻民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14:0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8:15
一个网友给我留言,说他在新闻机构工作了好多年,但是到现在还没有能够和公司签约;为了新闻理想,也为了终有一天能在这家媒体正式工作的希望,他一直压抑着自己的不满;他身边这样的新闻人很多,他很矛盾,不知道是否应该坚持下去。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香港一家自称最有公信力的媒体的总编,和年轻的前线记者之间的一场争论。记者自称新闻童工,他们仔细算了自己的收入和开支,发现如果要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不单单入不敷出,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这篇网络上流传的文章,引发了不少同行的共鸣。大家感叹,如果记者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那又如何保持新闻专业主义*?而且从媒体经营的角度,为理想不要面包的人当然会有,但绝对不是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吸引高水准的专业人才?
媒体总编却不这样看。他用过来人的身份,劝导年轻后辈要有吃苦精神,因为他那一辈新闻人就是这样过来的。他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抱怨太多了。
这一现象其实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媒体成了一个需要理想来支撑的行业。在美国,除非能进像《纽约时报》这样的大报,普通报纸记者做了10 年,年薪可能不过五万美元。扣除税金,只是勉强够得上一个中产。
不过虽然工资收入不高,在美国的新闻媒体,驻外或者到艰险地方采访,补贴却相当高。媒体最担心的,是员工千万不要在工作期间出意外,因此保险非常重要。在一些媒体,如果要去战乱地方的记者通不过保险公司的培训考试,那就没有了前线采访的机会。对买了巨额保险的媒体,保险公司还会派出安全顾问,陪同记者采访;他们一方面提供安全建议,另一方面确保记者一旦在未遵守安全指引的情况下发生意外,保险公司就不需要理赔。
但在*,不单有那位网友面临的是否能签约问题,经常要采访灾区的记者,保险、专业安全培训和最起码的装备,并不是每家媒体都能为前线员工提供。甚至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记者提这样的要求,就会失去采访机会,因为还会有其他不提任何要求的同行愿意去。
虽然在那位香港总编的眼中,这就是敢拼搏的表现。但想深一层:如果媒体对员工都不能尽到责任,维护应有的权利,是否让其公信力显得虚伪?
这次玉树地震,*媒体派出了很多记者,或许这些媒体应该反省:它们是否有能力保护前线记者?是否想到保护前线记者?记者是否得到相应的收入回报?
那位总编的时代已经是过去时了。中国制造业都要从依靠低人工成本转型,新闻行业也一样。依靠“新闻民工”的时代,也应该成为过去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8:16
IT民工、民航民工、新闻民工,本来都属于白领的职业统统扣上了“民工”帽子。为什么,因为白领们对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远未达到心中的理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