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4:34
孩子三岁了只会说简单的怎么办
孩子三岁了只会说简单的怎么办,每一个孩子开口讲话的时间段是不同的,三岁的孩子一般都能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下面为大家分享孩子三岁了只会说简单的怎么办。
宝宝三岁只会说几个简单的话可以去医院做个详细的语言系统的检查,有的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会比较晚,平时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断让孩子自己说,也可以多与其他的小朋友交流沟通,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心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说话迟正常吗
一、生理原因。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而智能上有所欠缺的孩子也可能不会说话。大多数说话晚的孩子,智力都是正常的。一个孩子如果在各方面发展都明显地慢,才能被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低能。智力低能的男孩大约39个月才开始说话;女孩大约37个月以后才开始说话。
二、家庭原因。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一个家庭中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交流也有可能造成孩子语言分辨能力的困难。另外,父母少言寡语,或对孩子有求必应,以及监护人变化太快等都可能导致孩子不说话。
三、心理原因。如父母在教养方法上有问题,对孩子要求过严,造成心理压力;对孩子不够关心,使说话能力受到压抑;家庭气氛紧张;精神受过刺激不愿开口。
1、教宝宝学习语言复述
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做语言复述的游戏。 比如,妈妈对宝宝说“今天我们一起吃了苹果”,并叫他将话传给爸爸。 这种游戏简单有趣,宝宝乐意参与。复述的'语言从短到长,不一定要求宝宝复述完整,主要目的是激发宝宝说话的兴趣。
2、教宝宝学习场景提问
妈妈带宝宝到户外活动时,可以拿能看见的情景提问,让宝宝回答,这非常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公园,我们玩滑梯,还是玩荡秋千?”“开过来的车是小汽车,还是公交车?” “你喜欢*的小花,还是粉色的小花。 这种场景提问是宝宝生活中亲眼看到的情景问题,宝宝自然喜欢回答,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教宝宝学习时间概念
爸爸妈妈可能教宝宝学习时间概念,首先要从宝宝的实际生活经历中教他领悟。 比如,逐步告诉宝宝:天亮了,我们起床的时候叫“早上”;吃完早餐到吃午餐之间叫“上午”;吃完午餐到吃晚餐之间叫“下午”;吃完晚餐以后叫“晚上”。
等宝宝慢慢领悟了这些概念后,可以问宝宝:“吃完早餐你去玩皮球的时候,是上午还是下午”“吃完午餐你睡觉了,是上午还是下午”“现在是下午还是晚上”。
4、教宝宝背儿歌和小古诗
在这个阶段的宝宝,父母可以教宝宝背儿歌和小古诗。这个时期的宝宝背诵完整的儿歌和小古诗,能与看到的实景联系起来学和背就更好了。
比如,妈妈教宝宝背了一首“秋天到,秋天到,红树叶,黄树叶,片片落下像蝴蝶”的儿歌,若在户外看到秋天的落叶,就要引导宝宝边看边背这首儿歌,这样宝宝背的儿歌或古诗就更有意境了。宝宝也能学习得更快。我家女儿小时候,最喜欢用这个方法。现在学会的大多数儿歌和古诗,都是在这个阶段学到的。
5、教宝宝学习简单的复合句
宝宝在能说完整简单句的基础上,妈妈可以教他说由2~3个简单句组成的复合句。 比如,“我想刷牙 ,再吃早餐”“月亮起床了,太阳就睡觉了”“我喜欢红色,也喜欢绿色,还喜欢*”等,这种句子说得越多越好。
6、父母在故事中的内容提问
2~3岁的宝宝最喜欢听大人讲故事,而且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许多,父母要抓住宝宝这一心理,对他进行语言训练,边讲故事边用故事内容提问,让宝宝参与互动,或复述故事内容,都是很好的语言训练方法。
2~3岁宝宝语言能力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2~3岁宝宝语言能力的特征,大家可以对照自己宝宝的情况,看看宝宝是否落后?在这个阶段的宝宝,语言能力一般都有以下四个特点。
宝宝已进入语言复合句阶段这阶段的宝宝在大人强化作用下已将主谓宾结构的句式巩固下来,说话的句子明显加长,到了逐步学会说复合句的时候了。 比如,会说“宝宝吃这个,妈妈吃那个”“宝宝要看书,不吃饭” 我今天去公园玩,好开心”等。
宝宝慢慢学会了用语言表达眼前不存在的事情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宝宝慢慢学会了用语言表达眼前不存在的事情,比如,回到家会说:“妈妈,爸爸还没有回来”,晚上出去玩时会说“今天没有看见月亮,为什么?”等。
宝宝慢慢学会了用语言来描述人和物的相互关系这阶段的宝宝慢慢学会了用语言来描述人和物的关系。比如,“这是我的玩具,不是你的”“这是我的妈妈,不是你的”“这是我的座位,不给你”等。
宝宝学会用语言来评价人和事这阶段的宝宝学会用语言来评价我和事。比如,看到某个小朋友不听话、哭闹,他会说“不乖,不是好宝宝”等。
怎样教孩子说话
1、尽早“对话”
不要等宝宝会说话了再和他对话,尽可能早甚至从一降生就可以和宝宝“对话”了,当然,这个对话更多是以非语言进行的,比如用心地记录和分辨宝宝哭闹的类型(饿、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并予以相应的回应和满足。当然,这需要慢慢摸索,不必期望自己一下子就成为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如果宝宝对你的反应一时不理会,你可以耐心地等上一会儿或借助于眼神交流、身体接触等途径,使宝宝产生反应。此外,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宝宝的表达方式日趋丰富,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候模仿一下宝宝,它一定很开心。
2、使用“妈妈语”
生活中,对于呀呀学语的宝宝,妈妈(或其他家人)和宝宝说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提高声调并采用夸张的语气说出或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所谓的“妈妈语”。宝宝非常吃这一套,因为缓慢的语速、夸张的语气、高扬的声调和重复,是宝宝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学习语言。这不难理解,想像一下第一次和老外交流,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就知道了。
3、做宝宝的“导游”
宝宝是这个世界的“新客人”,即便是对洗澡、吃饭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宝宝也莫名其妙,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好宝宝的“导游”,比如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说“宝宝在摇小铃铛”,“妈妈正给你换尿布呢”等。当宝宝开始离开妈妈或者正在做的事情,去看别人,看别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要刻板的一定对孩子说我们想说的(如我们正在做的),而应该追随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看到的是叔叔”,“那是一棵大树”等。这样自然、亲切的语言“导游”,对提高孩子语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