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2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16:32
最近一句“都怪袁隆平让你吃太饱了”流行于很多人的朋友圈。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他培养成功的超级高产水稻亩产已经达到了900公斤,仅在“十一五”期间,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4.14亿亩,占同期水稻种植面积的20.2%,平均亩产达到575.2公斤,亩增产67.9公斤,累计增产稻谷561.9万吨。仅2010年,超级稻推广面积就达到1.01亿亩。
对于袁隆平所取得的成就,国家当然给予了他相当高的荣誉。
袁隆平先后获得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连他的名字也多次以《当代神农氏》、《永远执着的美丽》、《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造福全人类的先驱者》为名出现在中小学教科书中。
但是我总是忍不住问迷信袁隆平的朋友:“既然大米都吃不完了,为什么还要问泰国进口?为什么超市买不到袁隆平大米?难道是特供?印度人口和中国相差无几,为什么还能做到粮食出口?”
这里不是不尊重袁老,而是有些东西要实事求是,功劳肯定大,但不能神话!
首先:杂交水稻的提出者和发明者不是袁佬:
1981年,国家向杂交水稻研究者颁发特等发明奖,第一受奖人是袁隆平,第二受奖人便是李必湖。
1970年11月,李必湖在三亚南红农场一个水渠边洗手时偶然发现一株海南野生稻雄性不育株。他小心翼翼地将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脱下衣服包起,带回试验基地。他每天提水浇灌,守株待花,开一朵,就小心地用镊子夹着栽培稻的雄花与之杂交。一连5天,杂交了65朵小花。为防麻雀和田鼠,他把铺盖搬到田边精心呵护,终于收获了5颗金灿灿的杂交种子。5颗种子改变了世界。
“野败”的发现和转育成功,结束了杂交水稻研究徘徊的局面。他无私地把“野败”材料分送给13个省市的科技人员,开始了全国性协作攻关。
1973年,终于完成了水稻杂交“三系”配套的创举,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籼型杂交水稻在全国应用推广以来,累计种植面积30亿亩,增产稻谷3500多亿公斤,增纯利逾千亿元,先后被引种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就是这样,发现者是李必湖,将其培养出种子的也是李必湖,袁隆平只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野败”,袁怎么就成了杂交水稻之父了呢?别人生了个孩子,你给起个名,孩子就成您的了?
此项农业技术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被誉为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1980年作为专利转让给美国。这是中国向西方发达国家转让的第一个大型科技项目,标志着中国水稻育种和生产走向世界科技舞台。
没有李必湖就不会有后来的杂交水稻,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必湖才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16:32
袁老是依靠实力一步一步走向神坛的,袁老这种功绩在古代的话可以直接封神了,所以不能说是推向神坛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16:32
袁隆平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大截。而且袁隆平爷爷很可爱,九十岁神日的时候还称自己是九零后。这样厉害又接地气的科学家谁不爱呢。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16:33
主要是袁隆平爷爷非常可爱和接地气,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自己却非常勤俭节约,完全不像我们想象中的样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9 16:34
虽然进口泰国水稻,但我国也出口水稻,印度自己吃不饱也卖稻是富人卖赚钱,穷人只能看。印度的水稻卖给我国是做饲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