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题两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3: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3 23:38
1、我会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编……(以下省略388字)
2、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修课
内容摘要: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修课。大学语文中的古代文学篇目包含了历史、哲学、艺术的因子。大学语文虽然古文篇目较多,但真正繁难的不多。虽然语文从小学就有了,但大学语文仍有开设的必要。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精神必修课程
作者简介:何滢(1970- ),女,湖南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lll0l
以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
达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汉语言文学
以外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然而,实际上
并没有得到各高校的足够重视。从全国的情况看,有相当一
批的高校没有明确大学语文的公共必修课地位,有的学校则
用应用写作、口才训练等课程取代了大学语文,充当人文素
质教育课程的主干课程。
用应用写作、口才训练等课程取代大学语文的做法,看
上去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性质上无异于用保姆、乳母代替亲
生母亲来哺育婴儿,并不真正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著
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谈到文化素质教育和人才成长
的问题时,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在所有学科中,包括
文、理、法、农、工、医,都普遍开大一国文课。”
众所周知,文、史、哲是人文社,-,'top最重要的部分。它们
在分类详细的现代学科中是三门完全不同的课程,但是在中
国古代,文、史、哲并没有严格地分开。很多优秀的作品既是
史学著作,又是哲学名篇,还是曼妙的文学读物。你能说《春
秋》、《左传》、《史记》只是历史,《论语》、《道德经》只是哲学,
《离*》只是文学吗?“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会
"
3-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登泰山》)是文思又是哲理。
文、史、哲的关系如此紧密,学大学语文不仅仅学习了语言和
文学,它能收到一箭双雕、三雕的效果。
说起历史,现在是最不受重视的科目了,但是马克恩恩
格斯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因
为要认识某一事物最准确的方法是从历史中去理解它,这是
由于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即它自己
历史,而且历史又是具体的,人们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它。
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为代表的中国*
党人正是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才在马列主义的指
导下找到了中国*的胜利道路。因此学习历史对提高人
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到哲学,当然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它能培养学
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c0 1N古代的先贤们那里,有许
多重要的朴素的观点,早已深深地根植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
化的深处,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天下兴亡,18i夫有责”(顾
炎武),也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历史、哲学和文学紧密结合,使得作品更具有教化价值,
传授起来更加生动形象。比如通过神游洞庭湖的四时风光
来感受“表里俱澄澈”(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先天下
之·tg,5忧,后LT-e..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高尚人
格给人造成的震撼更加强烈。
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可以提高人的情趣和
提升人的品位。抛开思想内容不说,好的文学作品单是词句
上就能让人齿颊留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
至塞上》)的雄壮,“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
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化月夜》)的澄
澈,“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的火烈,“枯藤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的凄寒。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写作,语言功底不行,学习“环滁皆
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就会知道怎样做到凝练;学习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以代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a'4t”(王禹《黄冈新建小竹楼ie})
吾 果呈 音皋 £ 青中 参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就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得干净利落而流畅了,学习“遂令天下
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长恨歌》)就知道怎样把
意思表达得含蓄而深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绘画、书法等其它艺术的联系也是
十分紧密的。许多诗人同时又是画家、书法家,有的还是自
然科学家。大诗人王维被成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
更是“诗”、“文”、“画”、“书”四绝。所以我们在欣赏“独坐幽
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
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时既可以领略诗请,又可以感受画意。
不少学校、不少专业不开大学语文,学生不喜欢大学语
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偏重于古文篇
目,古文难学,而且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太远,学了没用,花那
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一门“没用”课好象得不偿失。
这样的观点其实是误解了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古代
汉语和现代汉语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它们之间并没有
一条事实上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现代汉语孕育于古代汉语的母腹,秉承了古代汉语的许
多基因。现代汉语中俯拾可见的成语、诗句是古代汉语留下
的一个个胎记。我们理解和运用起来并没有觉得困难,并没
有觉得跟它们离得很远、是出土文物、没有实际用处。要说
离得远,其实外语离我们更远,已经汉化了的、进入我 生活
的外文词汇凤毛麟角,象咖啡、沙发等都还是以中国的长相
而不是本来面目出现,可现在外语学得好的人越来越多了。
古代汉语也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书面语雅致庄重,为
历代文人所用;口语通俗鲜活,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古代
文学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是运用古代口语或吸收了大量的
口语要素创作的,今天的人读起来不太吃力。这里面包括古
代文学里的顶峰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
《西游记》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还有李白、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抽刀断水水更
流,举杯浇愁愁更愁。”等类似的诗句虽然产生于一千多年以
前,可它与我们生活中每天要用的活生生的语言有多大的区
别呢?
古代文学中当然有一批年代久远或是用古代书面语写
成的作品,是古代文学中最让读者头痛的部分,但他们在大
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太,而且被选中的这一类型的
篇目差不多每一篇都有能使今天的人产生兴趣的兴奋点。
只要授课者能够紧紧地抓住这些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文字的障碍很快就会被克服。以李密的《陈情表》为例,它实
际上就是一篇绝佳的辩论辞。晋武帝司马炎屡下圣旨要李
密出来当官,李密心有不愿,又不便明说,怎么办?既不愿违
背自己的心愿,又不能抗旨不遵,那么就只好靠一张能言善
辩的嘴了,以理(孝道)服人、以情(孤老的祖母需要奉养)动
人,以翩翩的文采感人,这些正是最高超的论辩技巧。“陈
情”的结果是李密终于说服了晋武帝,司马炎不仅没有追究
他抗旨不尊的的罪名,允许他返乡侍奉祖母,而且给了他大
量的赏赐。李密的辩才比起大学生们崇拜的辩论赛上的{尤
秀辩手来更加出色。一个是真刀真*的战斗,一个不过是惟
妙惟肖的演习。辩论赛场胜利了,捧回的只是个奖杯,李密
可是赢回的一家大小的身家性命。兴奋点抓稳了,学生的兴
趣就会调动起来,产生一睹为快、深入了解作品内容的迫切
要求。
如果我们象重视外语教学一样地重视大学语文,古代汉
语就不会成为古代文学大花园门前的恶狗,让一大帮青年学
生望而却步。综上所述,学生千万不能因为畏惧古代汉语而
拒绝学习大学语文,教师尤其不能因为学生不喜欢而放弃大
学语文的教学,那样做无异于因噎废食,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文学作品提高人的素养,是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的方式进行的,不可能一次性地就完成这样一个艰巨的
任务,它需要长期地反复地启发、熏陶,不象自然科学,一个
公式、定理学会之后就不需要再去重复学。好的文学作品象
个广袤的大海,可以读上一遍又一遍。不同文化修养的人,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同一个文学作品理解会各不
相同。同样是读莎士比亚的名剧《李尔王》,家庭主妇读到的
是一个善恶因果的家庭伦理故事,一个糊涂的父亲、两个奸
诈的大女儿和一个善良孝顺的小女儿之间的家庭纠纷;*
家读到的是身居权位的人只有在失去权位后才会看清事情
*的可悲真理;启蒙主义者看到的是人有话语权时不知道
什么是“真正的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时又已丧失了话
语权的“人”的悲剧。同样是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小学生
看到的是老人在变化无常的大海上打渔的生动故事,中学生
读到的是个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悲壮情怀,大学生思考的则是
“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有没有真正的英雄?”的哲学难题。
文学作品启发人的心智,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节操
需要的是潜移默化,因此虽然我们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不
少文学作品,但是大学语文仍然不可缺少。
大学语文要真正发挥它培养人文精神的作用,要解决的
除了教材难度的问题,还有授课方式的问题。
大学语文不能成为“高四”语文,就是大学语文和中学语
文在传授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语言
文字的提高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了解其人文内涵,达到提高学习者人文素培养人文精神的目
的才是最主要的。大学语文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主要还是
取决于授课者对作品的理解、把握和传达,所以要上好大学
语文,授课者首先要自己学好它。因此对大学语文教师进行
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资料:http://202.114.9.60/renwen/upload/qikan/F861A1FD-0497-4CD1-A5C7-4FC678BB44A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