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1: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14:59
对于四大名著,鲁迅曾在不同的著作中提起过,但要说系统的评述,还是在鲁迅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这部专门讲述有关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家和作品的著作里,鲁迅对于四大名著有着独特的个人见解。
《西游记》
鲁迅所认为的,一百回本的《西游记》是由明人吴承恩所著, 他认为吴承恩为“通才,敏慧淹雅,其所取材,颇极广泛”,而且“作者构思之幻,则大率在八十一难中,如金浛山之战(五十至五二回),二心之争(五七及五八回),火焰山之战(五九至六一回),变化施为,皆极奇恣”,并且“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对于吴承恩的才能,鲁迅是持肯定的态度,对于《西游记》鲁迅也是给予极高评价,可以说是明人神魔小说中的杰作。
《水浒传》
鲁迅认为,《水浒传》有关的故事,早在南宋年间就已经流传开来,宋江也是“实有其人”。对于流行的《水浒传》版本,鲁迅总结出了四个版本:1、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2、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3、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书》,4、七十回本《水浒传》。
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浒传》,“惟文词蹇拙,*纷纭,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虽非原本,盖近之矣。”一百回本《忠义水浒传》,“惟于文辞,乃大有增删,几乎改观,除去恶诗,增益骈语;描写亦愈入细微”。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书》,“文词与百回本几无别,特于字句稍有更定”。七十回本《水浒传》,“与百二十回本之前七十回无甚异,惟刊去骈语特多”,然而“文中有因删去诗词,而语气遂稍参差者,则所据殆仍是百回本耳”。
对于《水浒传》流行的几个版本,鲁迅都有着自己的评判,并且地,还指出了其中的差异以及形成原因,正面的肯定还是比较多的。
《三国演义》
三国故事之所以流行,鲁迅有着独到的见解,“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其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为流行的。
鲁迅认为,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情节上“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之”,里面的论述,大多是“颇取陈裴及习凿齿孙盛语,且更盛引‘史官’及‘后人’诗。”因为是史实与虚构融合,往往就会造成“据旧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易滋混淆”。最为经典的,常被人引用的,还是下面这段鲁迅对于《三国演义》刻画人物的描述:“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总体来说,鲁迅对于《三国演义》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没有过多的注入个人情绪,实事求是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红楼梦》
有关《红楼梦》的评述,鲁迅写得比较多,他先是讲了《红楼梦》在乾隆年间的流行,又讲到了《红楼梦》书中所描述的具体故事情节以及高鹗增补的后四十回内容。
鲁迅认为,《红楼梦》“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比如说,在历史背景设置上,就没有明确出具体的朝代,可供人猜想。书中所写“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而很多人却是非得要深究其中含义,正如鲁迅所说,“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别求深义,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鲁迅明确指出,《红楼梦》讲的是曹雪芹家里的事,跟他们的实际经历有关,而许多后人将它过分解读了,附会出了各种说法,其实已经是离题十万八千里了,本来的人家就是明明没有那么多含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