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11:3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5:28
曹爽和司马懿都是曹睿的托孤大臣,虽然从权谋和资历上讲,曹爽都比司马懿差的远,但曹爽毕竟是曹氏宗亲,手握大权,按理不至于在高平陵之变中输的那么惨。可历史就是历史,曹爽明明有至少四次机会挫败司马懿造反,但他居然一次也没能抓住。
司马师养死士三千,曹爽居然毫无察觉
司马氏发动高平陵之变,三千死士有如平白从地里冒出来一般,一路去控制了武器库,一路去夺取司马门,隔绝皇宫和曹爽势力沟通,获得郭太后的支持,下诏书问罪曹爽。
这三千死士从何而来?一直是一个谜。但如果没有这三千死士,司马懿的政变肯定搞不起来。曹魏政权早年也是玩特务*的高手,曹操建立校事府,专门暗中监视百官,基本上相当于后世的东厂、西厂。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校事府,到了曹爽的年代,就变成了聋子、瞎子,连三千死士这样庞大的地下武装都全无所知,失去了应急防范的先机。
曹爽兄弟亲信倾城而出,老巢没人管
《三国志》注引《世语》:爽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沛国桓范谓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徐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曹爽的智囊桓范多次劝谏曹爽,要防备自己的敌对势力,曹氏兄弟(亲信)不能同时出城,可曹爽不知是过于自信,还是被司马懿骗的认为天下早已太平,就是不听桓范的劝谏。
如果司马懿起事时,曹羲、曹训、曹彦兄弟中有一个人在洛阳的话,至少司马懿造反会遇到更猛烈的抵抗。当时因为曹氏兄弟都不在城中,很多中下级军官都在看风向,没有拼命抵抗。
得罪郭太后,让司马懿造反披上合法外衣
曹爽自恃大权在握,不把郭太后放在眼里,因此素与郭太后不睦。为了控制皇帝曹芳,曹爽还把郭太后迁居永宁宫,把曹芳和郭太后隔离开来。
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第一时间赶到永宁宫,非常顺利地得到了郭太后的支持。司马懿的支持者高柔带人去曹爽的大将军军营,就出示皇太后的诏书,然后以代理大将军的身份坐镇那里;王观带人去曹羲的武卫将军军营,同样出示了皇太后的诏书,然后以代理中领军的身份坐镇那里。
皇太后这个角色,可以说重要,也可以说不重要。曹爽平日的轻慢,让皇太后在关键时刻在他心口插了一刀。
不挟皇帝另赴许昌,居然主动放弃抵抗
叛变发生后,曹爽的智囊桓范偷偷跑出洛阳,劝曹爽带着皇帝到许昌,有皇帝在就有正统,可以联络其他军事力量,与司马懿对抗。
可是曹爽完全没有把脑袋勒在裤腰带上干*的决心,在得到蒋济的承诺(蒋济也被司马懿骗了)后,就是只要曹家兄弟罢官投降,可以继续保留爵位,继续富裕奢华的生活,曹爽决定投降了。
曹爽太幼稚了,没有了牙齿的老虎就是一只病猫,这样的日子没过多少天,司马懿就找借口,把曹爽一党全部斩杀干净。
摸金校尉曰:
曹爽的首席谋臣桓范(始终不清楚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帮曹爽,最终自己也被杀)曾经痛哭:“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意思是,虽然曹真是个猛人、明白人,可生下你们这几个儿子,真是蠢猪啊!
不想多说什么了,只想说,我百分百地赞同桓范的评价, 真是蠢猪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5:28
曹爽主要是太轻敌了,每一次都中了司马懿的圈套。只能说他的谋略确实不如司马懿,所以每次都错过了挫败司马懿造反。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5:29
叛变发生后,曹爽的智囊桓范偷偷跑出洛阳,劝曹爽带着皇帝到许昌,有皇帝在就有正统,可以联络其他军事力量,与司马懿对抗。可是曹爽完全没有把脑袋勒在裤腰带上干*的决心,在得到蒋济的承诺(蒋济也被司马懿骗了)后,就是只要曹家兄弟罢官投降,可以继续保留爵位,继续富裕奢华的生活,曹爽决定投降了。曹爽太幼稚了,没有了牙齿的老虎就是一只病猫,这样的日子没过多少天,司马懿就找借口,把曹爽一党全部斩杀干净。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5:29
最后是因为没有得到当时皇上的信任,最终导致了自己战斗的失败。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5:30
都是因为他心软了,没有下定决心要推翻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