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骆驼祥子第1章第1节你觉得祥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12: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7:43
本章通过祥子攒钱买车的曲折经历,展现给我们的无疑是个正直朴实、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形象。其中“他就是这个一个人......仿佛也能做个好鬼。”更是祥子心灵的美好写照。当然,这一章节,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来刻画,将人物的命运与社会局势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为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这是祥子人生中的第一起。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十八岁时进城来拉车。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他买到了自己的一辆新车,成了北平城一流的洋车夫。
祥子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
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三十五元钱。
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他是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跑到城里,在刘四开办的仁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祥子努力地奋斗着,与命运抗争着。
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7:43
《骆驼祥子》第一章中祥子是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的人。
祥子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本章通过祥子攒钱买车的曲折经历,展现给我们的无疑是个正直朴实、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形象。其中“他就是这个一个人......仿佛也能做个好鬼。”更是祥子心灵的美好写照。当然,这一章节,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来刻画,将人物的命运与社会局势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为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这是祥子人生中的第一起。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十八岁时进城来拉车。经过不懈的艰苦努力,他买到了自己的一辆新车,成了北平城一流的洋车夫。
祥子买上新车才半年,北平街上就流传爆发战争的消息,一天祥子怀着侥幸心理贪图高车费往清华拉客人,结果被军阀队伍抓去当差,车也被抢走。
祥子连夜带了逃兵丢下的三匹骆驼逃命,天亮的时候来到一个村庄,他把三匹骆驼卖给一位养骆驼的老人,得到三十五元钱。
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他是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跑到城里,在刘四开办的仁和车厂当上了人力车夫。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祥子努力地奋斗着,与命运抗争着。
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7:44
《骆驼祥子》是老舍作为职业写手最为有名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通俗小说。 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篇章结构、主题意蕴等早已被各学者论述得鞭辟入里,似乎再无新意可言。 其实不尽然,经典终究是经典,经过多遍细读后,会发现祥子身上的人生三重境界。
青原惟信禅师给弟子们传道时道出了自己参禅前后见山与见水的不同心境,这段话被后人引申为人生的三重境界: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即面对同一事物,经历不同,多次思索后也会得出不同的人生感受。 读祥子,多次阅读后,也会发现人生三重境界在祥子身上都有所体现,下面将对此观点一一进行论述。
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悲祥子
涉世之初,我们往往会用最浅显的眼光看待世上的一切,这是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认知。 读书亦是如此,初读之时,会从语言的表层之义去理解作品的主题,从而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此种对外界认知的态度与直观阅读法可谓为参禅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即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祥子是从乡下到城里谋生的青年,他怀着无限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在城市里通过艰苦的劳动自食其力,最终能实现心中的夙愿——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 祥子开始为这个愿望做最大的努力,他省吃俭用,拼命挣钱,皇天不负有心人,祥子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车。 然而刚实现梦想的祥子从这时起便遭遇了接二连三的不幸: 车被逃兵掳走、钱财被洗劫一空、虎妞难产去世*卖车、小福子自杀等等一系列灾难对他的打击。 祥子就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他的一生也就随之结束了。
鲁迅说: "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第一次读祥子大抵是为祥子前后截然不同的悲剧命运而悲伤叹息,悲祥子蓬勃的青春与美好的品质受尽资本家、社会、官僚的压迫。 这便是初读时最直观的感受,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厌祥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洁身自好,保持气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自古以来被炎黄子孙所提倡与坚守,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会有此种情结。
再读祥子,就开始厌恶祥子在尘世中的自甘堕落和自暴自弃。 祥子凭着自己一身的力气与吃苦耐劳的品质完全可以重整河山,从头开始。 祥子在遇到重重困难,走投无路之时,在曹先生的帮助下,本可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坚强地活下去,他却不愿再相信任何人了,依旧吃喝嫖赌,清醒地看着自己一步步坠入深渊。 此时,读祥子不再是单纯的悲悯,而开始痛恨起他的沉沦。
阅读时悲祥子的直观感受被抛弃了,读出了另一种全新的人生体会。厌恶祥子不为自己的生存做挣扎,就这样屈服于命运; 厌恶祥子抛弃自己的人生信条,吃喝嫖赌; 厌恶祥子无中国传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献身精神,即使被生活打垮,也要干干净净地死去。当内心被祥子的沉沦占据时,往往忽视了直观阅读时的许多东西,这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懂祥子
走过年少的天真无邪,懵懂无知; 经过中年的风风雨雨,潮平潮涨; 到了老年惯看春风秋月,忠实自我,一切都归于平静,所以看待人事物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却又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见山与见水,这是历经沧桑后的睿智与明达。
又读祥子,才会悟出人生的第三重境界。 支撑祥子活下去的是车和小福子。 车在虎妞死后他已无经济能力买了; 当他去找小福子时,小福子也已上吊自杀了。 祥子的物质与精神支柱顷刻间坍塌,世间已无任何支撑他活下去的物或人,祥子最终的堕落无可避免,这既合情合理也是预料之中的结局。 因此,祥子的堕落与死亡在悲痛的情感基础上又多了一层深刻理解的意味。
《道德经》 有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与了解自己是人一生的课题。 祥子在不经意间,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 祥子是一面镜子,从他身上可以反观自身是不是也活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堪的样子? 读祥子,懂祥子,也逐渐读懂了自己。
多次细读《骆驼祥子》,走过了人的一生,也从祥子身上悟到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这就是重读经典的意义: 看似再无新意,实则常读常新,经典历久不衰的生命力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