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找一下这些课文的语文7年和八年的文言文和概括每篇课文的内容。在线等急要有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14:2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6:36
《陋室铭》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阶绿,草色入(8)帘青。谈笑有鸿儒(9),往来无白丁(10)。可以调素琴(11),阅金经(12)。无丝竹(13)之(14)乱耳(15),无案牍(16)之劳形(17)。南阳(18)诸葛庐(19),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0)?
注解
(1)在:在乎、在于,动词。 (2)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灵:名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惟:只。 (6)惟吾德馨:只有我的品德高尚(使陋室显得不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 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长上。 (8)入:这里是“映入”的意思。 (9)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儒:旧指读书人。 (10)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浅薄无知的人。 (11)调(tiáo)素琴:调,弹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2)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3)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泛指音乐。 (14)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5)乱耳:扰乱耳朵。乱,扰乱。 (16)案牍(dú):官府的公文。牍,①古代写字用的木简。②文件;书信。 (17)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18)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20)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1)苔痕上阶绿,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小石潭记》
[编辑本段]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篁(huáng)竹:竹林。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音。(倒装句:宾语前置) 6.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 7.取:这里指开辟。 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9.见:看见 10.水尤清冽 泉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1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为:作为 12.近岸:靠近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13.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 14.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磐石。 1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摇摆,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6.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7.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8.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布:映现。彻:透过,穿过 19.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0.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 21.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作状语);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3.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交错。 24.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面都是翠竹,绿树环绕。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透。 26.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清:凄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题完字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28.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29.龚古:作者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跟随。而:表并列。 从:跟随,动词。 32.小生:年轻人。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33.伐:砍 34.道:小路 35.尤:格外 36.清:清澈 37.洌: 清澈 38.以:而 39.为:成为 40.卷:弯曲 41.以:因此 42.为:成为 43.翠蔓:翠绿的藤蔓 44.差:不齐 45.下:到 46.澈:澄澈 47.乐:玩乐 48.西南:向西南 49.明灭:时隐时现 50.可:大约 51.环:环绕 52.寂寥:静悄悄的样子
[编辑本段]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 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 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 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 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桃花源记》
[编辑本段]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夹着溪流的两岸生长,有数百步宽。其中没有其他树,花朵、青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杂。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就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渔人于是安置好船,从洞口进去。刚开始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幽美的池塘、桑竹一类的东西。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之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像尘世以外的人,老人和小孩,都逍遥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经历过汉朝,更不必说三国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渔人待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去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人说啊!” 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有桃花源),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而死。此后就再也没有访求桃花源(去桃花源的路了)的人了。
《岳阳楼记》
原文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任为巴陵郡的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重新兴办起来。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建筑规模,把唐代名家和现代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并)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早晨阳光明媚,傍晚阴暗无光,天气景象变化多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然而,(从这里)向北面直通巫峡,南面直通潇湘,降职远调的*和失意诗人,大多在这里汇聚,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洒落,一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来往,桅杆倒下,船桨折断;迫近傍晚天色昏暗,阴风浊浪的气势像老虎长啸、像猿猴啼叫。(商人和旅客)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的感情,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怀,满眼看到的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起来。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入水中;岸上香草,小洲上的兰草,散发浓郁的香气,十分茂盛碧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动着金色的光芒,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拿着酒杯迎风畅饮,真是喜气洋洋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身居朝廷的高位就为他的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退身江湖的远地就为君主担忧,这进入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虽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编辑本段]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人们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让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玩。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在面前,这是太守举行酒宴。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为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因为他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曹刿论战》
[编辑本段]译文注释
注释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ao),故又称“长勺之战”。 【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 2】伐(fá):进攻,攻打。 【 3】师:军队。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根据鲁史《春秋左氏传》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 4】公:指鲁庄公。 【 5】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 6】肉食者:吃肉的人。此指当权者。 【 7】间(jiàn):参与。 【 8】鄙:鄙陋。这里指当权者浅薄无知。 【 9】乃:于是,就。 【10】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11】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这里是“养”的意思。弗,不。 专,个人专有。 【12】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3】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14】徧(biàn):通“遍”,遍及,普遍。 【15】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祀品。玉帛,玉和丝织品。 【16】加:虚报。 【17】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禀告神)。信,信实。 【18】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0】狱:诉讼案件。 【21】虽:即使。 【22】察:明察。 【23】情:根据实情判断。 【24】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情。属,本职 【25】可以一战:可以与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6】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7】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8】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29】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30】败绩:大败。 【31】驰之:驱车追赶齐军。 【32】辙(zhé):车轮在地上轧出的痕迹。 【33】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34】逐:追赶、追击。 【35】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36】故:原因,缘故。 【37】夫(fú)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3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 【39】再:第二次。 【40】竭:(士气)竭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41】测:估计,推测。 【42】伏:埋伏。 【43】靡(mǐ):倒下。 【44】公将鼓之:之,语尾动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
[编辑本段]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十分漂亮,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坐着闲聊,邹忌问他:“我与徐公比较,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远的不如(徐公美)。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偏爱我;妾赞美我,是畏惧我;客人赞美我,是有事请求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请求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畏惧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事请求您的:从这样的情形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命令:“全部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廷的门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战胜了敌国。
《记承天寺夜游》
[编辑本段]注释
承天寺:在福建省泉州市。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欲:想要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户:门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遂:于是,就。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 交横:交错纵横。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在句中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罢了。但,只是。 耳:罢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作者加编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田间。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8)任:责任,使命。 (9)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将要解释。 (10)苦其心志:使他的心智困苦。心志,意志。 (11)劳其筋骨:是他的筋骨劳累。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人经受饥饿之苦,肌肤消瘦。 (13)空乏:贫困,资财缺乏。空,贫穷无才。乏,缺乏,缺少。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行拂乱其所为: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背。其所谓,指其随心所欲,意即愿望。 (15)所以:用这些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忍,使……坚忍。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能力。曾,通“增”。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8)恒过:意思为经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19)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扰。 (20)衡于虑:心虑受到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21)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2)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色上。征,征验,表现。色,脸色。 (23)发于声:指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24)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 (25)入:指在国内。 (26)法家拂士:法家,坚持法度纪律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27)出:指在国外。 (28)敌国外患:指相抗衡的邻国和外来的祸患。 (29)生于忧患:忧愁祸患(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能够生存。 (30)死于安乐:安逸享乐能使人死亡。
[编辑本段]参考翻译
{语文版}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瓦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的时候,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在内心困扰,思虑阻塞这样以后才能奋起[或有所作为];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这就可以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萎靡死亡。
《爱莲说》
[编辑本段]译文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树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得很远,(使人觉得)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是很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6:36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再说作文的问题。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综上所述,如何学好语文呢?从读写入手,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6:37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喜欢听到这种声音。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它们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的东西。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往来十分迅速。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现或影,都可以看清楚。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游人,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6:37
网上很容易查到的,不如去“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看看吧,很不错的,打上关键字,就行了。。祝你学习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6:38
上网查就行了啊 我都 试过波 我就这样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