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1 18:16
共1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0:54
地震倒塌和建筑倒塌。发生山体滑坡后,急救原则是首先救出痛苦中的人。其次,在滑坡的救援过程中,“重新崩塌”常常会伤害救援人员,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一、对全身被埋者的急救方法
塌方时造*整体被淹埋,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如不及时正确救治,可造成死亡。当了解清楚被埋人的位置后,在接近伤者时,要防止抢救工具挖掘时的误伤,尽量用手刨挖。在救险时,要注意伤员附近的房架、断墙、砖瓦等情况,防止挖时倒塌。
二、塌方后对受伤者的急救方法
1、迅速救出伤员;2、救出现场时,搬动要细心,严禁拖拉伤员而加重伤情;3、清除口腔、鼻腔泥沙、痰液等杂物,对呼吸困难者或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大出血伤员须止血;骨折者就地固定后运送。颈椎骨折者搬运时需一人扶住伤员头部并稍加牵引,同时头部两侧放沙袋固定;4、伤员清醒后喂少量盐开水;5、送医院急救。
伤员意识不清、不省人事、烦躁、出冷汗、面色苍白、肢体发凉、脉细而弱、呼吸微弱或困难,均表示病情危重,需立即现场救护后就近送医疗机构。 发现或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搬运时,切忌使用软担架,严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此种方法最易造成脊髓损伤,以致终身截瘫。正确的做法是,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平板上,然后用布带将伤员固定后搬送。 对开放性外伤,伤口出血时,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如无敷料可用较干净的毛巾或衬衣将伤口扎紧,对小的表浅伤口,则不宜用药,因涂药后影响观察伤情和正确的治疗。
塌方的威力极大,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尽量及时避免危害。如不幸遇塌方时,也不要过于惊慌,按照以上方法,及时做出急救措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2:12
确认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对呼吸、心跳停止者,进行口对口吹气和*心脏挤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3:47
一定要尽可能的脱离事故发生地点,以免发生二次塌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5:38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以来势凶猛、破坏严重,防范困难而成为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发生在高楼林立、电线密布、煤气管道纵横的城镇,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地震中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的是建筑物倒塌,其次是因地震引起的火灾、电击、煤气泄漏等。在无法防备预料的灾害面前,只有顽强的生存意识和正确求生手段,才能减少伤残,绝处逢生。
城市中的建筑物一般可以抵御六级的地震,一次六级以上的地震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分钟,最初的十二秒钟为上下的纵向震动,然后是破坏力极大的横向左右震动,建筑物的倒塌损毁都发生在这一时段。
所以说,地震发生只有头十二秒钟。地震发生时,当人们从恐惧中清醒过来,再作出如何逃生的决定大概也就剩下几秒钟的时间了,尤其是居住在层建筑物中的居民,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跑出楼外是不可能的,况且最初的上下震动常使房门变形很难打开,底层的居民即使有时间逃出楼外也容易被倒塌的坠落物砸伤。
而打开窗户跳楼无异于自杀;此时最佳的自救方法是克服恐惧、就地隐敝。比如小孩可蹲伏在写字台下、课桌下或趴伏在床下以躲避坠落物的砸伤;大人钻桌子、钻床比较困难,可蹲在沙发背后、冰箱旁边等高大坚固的家具旁,在较大较空旷的房间内无处躲藏时,可躲在墙角处。
在地震多发地区,家庭中应预先作好准备工作,如取下家中高大家具上摆放的较重的包裹、花盆等,以防地震时掉下来砸伤人。
排好地震发生时家人的躲避地点、逃跑路线以及震后的联系方法;准备好各种避难用具:可供家人食用三日的水和食物;贵重的首饰、存折及证件;急救药品、手电简、蜡烛、打火机、收音机等日用品。所准备的背囊不宜过大、可随身背起并且不妨碍负重奔跑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07:46
断开危险线路,找出危险物品,遇到塌方发生在自己头上时,能跑就拼命跑吧,生命的脆弱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0:11
应尽快转移伤者,避免塌方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转移到安全地段后,根据伤者情况,给予伤者快速,有效的医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2:52
打开窗户跳楼无异于自杀;此时最佳的自救方法是克服恐惧、就地隐敝。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5:50
城市中的建筑物一般可以抵御六级的地震,一次六级以上的地震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分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19:05
救出险境.抢救全身被土埋者,根据伤员所处的方向,确定部位,先挖去其头部的土、物,使被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4 22:36
一定要冷静,小心不要被砸到,可以躲在墙角,千万不要乱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5 02:24
地震中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的是建筑物倒塌,其次是因地震引起的火灾、电击、煤气泄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