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7 21:27
炎炎夏日,现代人离不开空调、电扇、电冰箱,可是在古代根本没有这些电器,人们是怎样度过夏天的呢?
古装电视剧为表现出古人的风流倜傥,扇子是必不可少的装*利器。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可上溯到远古的虞舜时代,晋人的《古今注》中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 。” 明朝也有也有“舜始造扇”的记载,说明舜帝时就已经有扇子了。
扇子是谁发明的,已经无法考证。不过我们可大致猜测出它的发明过程。一个人采了芭蕉叶扇风,于是有人跟风,但芭蕉叶毕竟脆弱,人们很快就想到要增加这种工具的强度,经过人们集思广益对它进行的改造,扇子这种古人消暑必备的工具便应运而生。其实不只是芭蕉叶,只要叶片够大的植物,都能算是扇子的启蒙工具。扇子要变得结实和实用,制作者们实在是下足了功夫。
据《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其实这“七轮扇”就是古代版的电扇,区别只在于七轮扇能量来自人力。“满堂寒颤”四字虽有些耸人听闻了,其烈日之下的舒适,却是不言而喻。不过,依据热量守恒定律,这有的人凉快了,自然有人汗流浃背的。
古人居家、旅行,只凭一把折扇消暑,自然是不够的。其实他们招数不少,效果也真的不错。“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扫甚昼寝,一枕最幽宜。”这就是说的古人另一大消暑利器,瓷枕头。
你不要以为只有现代才有空调,其实早在唐宋时期,皇帝们就已经有了类似的享受,当然,这不说的前面那种低端的人力风扇,就算在技术上,这也要更胜一筹的。唐代时的“空调房”,称之为“凉殿”,这个“殿”字,就可看出其规模宏大,远非乡绅富户小打小闹的“人风扇”可比。这个大殿,建起来就是用来乘凉的:殿中安装机械装置以传动,以扇轮转摇生风,以冷水循环去热,甚至将冷水送至屋顶,“人工造雨”,多管齐下,降温效果颇佳。张仲素《宫中乐》诗赞凉殿曰:“甘泉将避暑,台属水光凝”。
话说,现在制个冰块很容易,
有个冰箱就可以了。
可是,在古代,
他们夏天用的冰块是从哪里来的——
藏冰
早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来用,在没有冰箱的当时,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冰窖。
古代的藏冰条件当然没有现代人好,方法也比较简单。
每年大寒季节,古人就开始凿冰储藏,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务的官吏监督奴隶、农民到水质好的地方凿采,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
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
由于这样储存,每年大概会有三分之二的藏冰会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将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
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咸阳等地,都曾发现战国时期的冰井。
《水经注》记录,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河南邺城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的事情。
要说藏冰的规模,那得数清代,《大清会典》说当时紫禁城内有5口窖,藏冰25000块;景山西门有6口窖,藏冰54000块;德胜门外3口窖,藏冰26700块。有学者根据这些记载推算,5000块藏冰窖的容积,相当于现在一幢五层四单元住宅楼的体积。
在炎热的南方地区
常年气温都在零度以上
就是不结冰,该咋办呢——
*
大约在唐朝末期,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了大量硝石。偶尔他们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周围的水降温直至结冰。
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便开始利用硝石*。
工匠们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内放水,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
硝石是一种白色味苦的晶体,颜色如霜。硝石的化学名称叫*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以致结成冰。
硝石溶入水后,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法将硝石再提出来重复使用。有了这种技术,就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
民以食为天,制冷市场的繁荣
必然带来夏季饮食的新突破——
冰饮
当夏天制造冰块成为可能后,市场中也出现了“冰鲜”,人们打捞的海产品,通过冰的冷冻运输得更远、保存得更久,古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再后来,人民开始在*时向罐子里放入糖、各种水果等,逐步将冷食产品日益丰富起来。
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南宋时期,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饮料。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偏偏家里人还没“下班”
大夏天容易化掉、不冰了,咋办——
冰镇
不用担心,智慧的古人还拥有一样神奇的法宝:冰鉴!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冰鉴最先是陶制的,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
冰鉴可以看做是一种原始冰柜,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楚辞·招魂》中的这两句话就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喝起来清凉味甘,煞是舒服。
《楚辞·大招》中也说“清馨冻饮”,清澄醇酽之酒冰镇之后宜于夏季饮用。楚国地处南方,盛夏时饮冰镇酒,自然是莫大的享受。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战国早期1号墓出土的“曾侯乙铜冰鉴”,就是其代表物。
就是它,我国的冰箱之祖
冰鉴的外形其实很有特点,铜制的外壁和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若将上面的盖子拿开,俯视它的形状如同一个“回”字。
这好比今天的暖水壶,有个外壳,还有个内胆。不同的是暖水壶的外壳和内胆之间距离很小,冰鉴的外壳和方壶之间则是个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温酒的双重功能。
看完古人的藏冰*术,会不会觉得,古人的夏天其实也没那么难过嘛……
有冰块的夏天,就是美好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