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1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3:20
这个问题,我应该有些发言权。做爸爸快三个月了,自从有了孩子,我的阅读书单里就多了一类书:儿童教育类的书籍。第一本是张贵勇的《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这个问题很好的答案。
这本书里没有任何的理论说教,只是单纯的记录了一些作者陪伴孩子的种种生活片段。但正是这些极其朴素的文字,让我读到了有关如何与孩子交流、如何看待考试成绩、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保护童心、如何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如何看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爸爸等等,方方面面问题的答案。可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儿童教育启蒙读物。
在书中,我读到了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拥有着一个何等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除了喜羊羊就是熊出没,除了看电视就是玩游戏。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颗童心是多么的柔软与善良,相比*思维的简单与粗暴,让我更加懂得,不要以教育的名义去戕害童心。
更重要的是,在书中,我读到了,作为*的父母,该如何给予孩子高质量的用心陪伴。
书中收获的瑰宝太多,摘录一些个人觉得很好很好很好的句子,列位读者且细细体味:
1 关于阅读
爱书的孩子,心地更为柔软,心里流露出来的总是纯纯的真与善。
阅读会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品味。多读好书,自然就比那些制度快餐读物甚至不读书的孩子有了更多不一样的看法。所以,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阅读经典也许是让心灵诗意栖居的最好方式。
经典读多了,孩子就会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其实,对文字的感觉、语感的培养、对好词佳句的熟练运用以及写作技能的提升,都是经典阅读之后自然而然的产物。
等你长大,还会遇见更多意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且是真正的、永远的朋友,因为那些被经典书籍熏陶过的人,在阅读中寻找精神源头的人,错不了。
晚上的三个小时,他看他的《哈利波特与密室》,我读我的《特别的一天》,互不影响。
2 关于家庭教育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学校教育就是这棵大树的枝叶、家庭教育则是根基。
人生真正需要学习的,是对自己负责。当学校教育不给力,或者流露出错误的导向的时候,家庭教育就要站出来,帮助孩子减少消极影响。
美国教育专家艾尔菲.科恩的著作《家庭作业的迷失》中指出:
1家庭作业是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矛盾的主要源泉;
2家庭作业与学习成绩负相关,至少没有正相关的联系。
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在完成校内规定作业之余,有足够的时间玩耍,才是我们最该做的。
3 中等生的智慧
无论是身高体重、学习成绩,还是运动比赛,哲哲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属于典型的中等生。但我知道,中等表现的背后,是一颗无比快乐的心。
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说:中国孩子的心理问题,百分之八十以上与学业成绩有关,而且成绩最好和最差的那部分心理问题最为突出。
哲哲告诉我:我其实不喜欢出风头,更喜欢过平淡一点的生活。“平淡”二字从他的嘴里冒出来,有种浓浓的哲学味道。
大多数人都想过平淡的生活,只是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情过于急切,人为的拔苗助长,将孩子推向台前,一厢情愿的以为孩子很享受这个过程,殊不知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心理感受。即使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功,只要有幸福感,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4 关于分数
也许,许多中国父母都被分数折磨成了精神病。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分数、正确看待分数与成长的关系,父母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哲哲说,他害怕考不好,老师说了,两科都考不到90分,要留双倍作业。我告诉他,考试不过是漫长人生旅途的一个小小考验,就像玩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中要过的一个小关卡一样。而且,考试只是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考得好就要继续努力,考得不好哪里出错就在哪里加强训练,仅此而已。
分数,只能证明对这张试卷的掌握水平,说明不了其他问题,不必太当回事。有个叫韩寒的同学,数学一直很差,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我知道哲哲至今没有当过第一名,他内心很渴望,但我不希望他为了得第一而失去玩耍的美好时光。好成绩固然重要,但快乐的心态、内心的幸福感更重要。
哲哲告诉我,还有一些同学得了语文小标兵、数学小标兵,还有优秀班干部,因为乐于帮助同学,他得了一个助人为乐奖。那些奖项虽然很有含金量,但在我心里,助人为乐奖的分量远远大于其他。
“萧萧同学在参加这个杯那个杯的比赛,才没时间跟我玩呢,爸爸你知道吗?她都有一大堆奖状和证书了。”我不羡慕萧萧同学的证书,反倒喜欢兜里揣着玻璃球,保持童真的小孩。都说让孩子成为孩子,作为家长是不是该让孩子有更多玩耍的时间呢?我喜欢一颗弹珠,因为其中可以折射出童年的光彩。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善意而来,天生对世界充满憧憬,对生命充满关爱,只是后来被走偏的教育、功利的心态、世俗的风气所熏染。作为父母,不应在孩子的成绩上用力过猛,要多培养孩子坚强的人格。
“我觉得啊,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活着是为了开心,你说呢?”
“我认为,活着就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爸爸,你的观点我同意。”
5 关于陪伴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什么比完美的家庭更重要,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美好。
在孩子眼中,陪伴他成长的父母是最帅、最美的。
陪孩子的每一天都有新发现,都会见证小生命如夏日荷花一样绽放。
一直以为,真正的陪伴,不是物理上的距离接近,而是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我一直觉得,跟哲哲一起阅读、运动、吃吃喝喝的时光,是我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6 其他
心中有爱的孩子会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更有幸福感。
儿童,还不懂韬光养晦的道理,他们的爱与恨、好与恶都写在脸上,所以没必要压抑他们心中的本能,也不能让童心屈从于*的规则。
0-3岁是孩子与他人建立情感的关键期,这段时间内谁陪伴孩子时间长,质量高,孩子就跟谁越亲近,越有依赖感。
要记住,孩子最先是从你对妻子真诚的爱中受到教育的。
当大树还小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要把生活过于残酷的一面给孩子看。
所谓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爱发脾气的老爸老妈们要记住了,千万不要暴怒,因为这会成为孩子认为最最恐惧的事。
也许,等哲哲再大一点,我会告诉他,遇到不同的意见,觉得对的就吸收,不对的就不理。不管怎样,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每个孩子都爱天马行空的想象,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培育未来的科学家。
我无法定义何为理想的教育,但绝不是冷语相向的那种。好的教育,应该是多鼓励,即便孩子能力有限,也不横加指责,而是帮助他达到他做能达到的高点。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总结
孩子是上帝赐予*的一次生命洗礼的最好礼物。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们总能出乎意料给予我们惊喜。他们拥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善良、他们来自另外一个世界,他们是天生的哲学家、艺术家。不要忘了,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在我们的孩子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请用力保护童心吧!那是世间最美的事物。
END
文/彭小亮 一个坚持独立思考的80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4:54
今年9月份,终于到了幼儿园开学的季节,儿子也算是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按说他从小就一直挺让家长省心的,懂得帮妈妈做家务、懂得分享(尤其是我们的东西,一定要跟他分享^_^)、不会因为想要什么东西而哭闹,甚至“坐地炮”等等一系列耍赖之举。而且在入园之前,参加了几次幼儿园的体验活动,至少环境、老师都是熟悉的。由此,我对儿子能顺利适应自己第一次的人生社交信心满满,相信他不会出现太大的不适。
果然,宝贝没有传说中的哭闹、不去、吃不好、睡不着等诸多幼儿园综合症。但是,这一个月来,每个从幼儿园回来的夜里都会哭醒3-4次,痛哭不止,极其冤屈。除非大人强制他醒来,才会带着眼泪茫然地发现原来是在家里,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再重新慢慢地入睡……很长一段时间,“夜半哭声”俨然成了家里的一个谜团,在排除了老师*和同学欺负的可能性以后,就更加地令人费解,到底是什么让儿子每天夜里这么委屈呢?
在进一步侦查“夜半哭声”原因的同时,作为母亲,我也在不断的自省,难道入园之前的性格教育还是存在着盲点?使其无法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但是在每天老师发来的活动相片中,看到他也是全身心沉浸于学习游戏中的,丝毫没有孤僻、不合群的样子。
这个时候,我入手了《生活三部曲》,希望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些什么。
之所以叫《生活三部曲》实际上是包括了《生活的样子》、《美好的生活》和《生活的意味》三个大绘本的一套童书。它将一位温柔的父亲和他充满好奇心的女儿,以及一只乖巧的兔子带到了读者身边,带我们一起去认识世界、感受生活。
小朋友最先选择了《生活的意味》,每一页都会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不用说孩子了,连讲书的我也为书中描述的“生活意味”深深地着迷。原来,生活不止于温暖安全的家、忙忙碌碌的办公室、丰富多彩的幼儿园,还会有郊游野餐,异国奇遇,水底世界,飞毯旅游……这是一个连*都会向往的。“喜欢这本书吗?”“这书太好看了!妈妈,我也能到月球上跟他们一起去玩儿吗?”“当然可以了。我们的生活是自己去创造争取的,只要你想做,并努力去实现,就会有可能发生的呀~”
在看到《美好的生活》和《生活的样子》的时候,小朋友就已经完全被带到了书中,跟着爸爸、小姑娘、小兔子一起感受生活的种种美好忧伤、喜欢失去……书中采用缓缓道来的节奏,不宣扬,不造作,不夸张美丽,不掩饰痛苦地讲述他们的生活。而正是这种基调,在孩子尚未成熟的心灵里打下了“从容”的烙印。
现代人生活节奏愈加快捷,而人们产生急躁、担忧等状况也随之愈加频繁。在跟着儿子阅读的过程中,有的时候真的难以分辨是我讲给他听的还讲给自己的。在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节奏中,在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里,跟着儿子一起度过这段温馨悠闲的亲子时光,对于孩子或者*来说都是一笔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
第二天下班到家,儿子竟然主动拿着《美好的生活》来找我:“妈妈,我想听你讲故事。”一把把儿子搂到怀中,窝在沙发里开始了属于我们的美妙旅程……
然后呢?然后就是“半夜哭声”自动消失了,儿子也渐渐地会把自己“默默”在意的事情讲给我们了。*的深度沟通就此开启。随着共同阅读渐渐的加深,我们也在同步地成长,同步地去感受这“美好的生活”。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