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22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13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实际上,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第一、重在预防,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习惯培养要顺其自然,小孩子有一些坏习惯是很正常的,只有长大了,就会变好的。因此,当孩子出现坏习惯的时候,家长就报无所谓的态度,结果,当孩子的坏习惯形成后,父母要想纠正时,问题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实际上,什么事情都是重在预防,如果你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就不用在孩子染上坏习惯的时候而烦恼。 第二、不断强调,父母要有意识地提高孩子对好习惯的认知。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责任在于父母。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对于好习惯、坏习惯是没有概念的,这就需要父母在有意识地引导过程中,不断地向孩子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缺乏对好习惯的认知,他就有可能在家长提醒的时候注意一下,家长不提醒,问题就又出现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孩子的坏习惯总是无法纠正的原因。只有孩子深深地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孩子才会主动地强化这种良好的习惯,避免出现与此不相符合的坏习惯。 第三、榜样示范,父母要用自己的好习惯去感染孩子。 每个孩子具有模仿心理,只要身边的人和事物引起他的好奇心,他都会去模仿。模仿本身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如果被模仿的对象具有坏习惯,那么,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坏习惯。比如,孩子的奶奶总是喜欢喋喋不休地数落他人,孩子也会养成挑剔的坏习惯;孩子的父亲是个随手乱扔东西的人,孩子也会学会随手扔东西。因此,父母应当经常在行为举止谈吐等方面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榜样,讲话时要注意礼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以身作则,这种长期熏陶的结果,孩子必然可以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第四、抓住关键期,轻松预防孩子出现坏习惯。 当孩子刚出现一些坏习惯的时候,许多父母不仅不进行教育,反而引以为傲,这使孩子误以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使坏习惯越来越牢固。比如,当孩子刚学会骂人的时候,许多父母都觉得很好玩,高兴地说:“我儿子也会骂人了!”有些父母甚至引导孩子骂人,“谁欺负你,你就骂他!”这样,孩子骂人的坏习惯就越来越严重,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了。因此,父母一定要注重在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第五、淡化批评,父母要学会宽容对待孩子的坏习惯。 有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孩子在特定的情形下,出于本能反映,“*”形成的。比如,一位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妈妈发现后责问他:“杯子是不是你打碎的?”孩子往往会撒谎说:“不是我,刚刚小猫跳上桌子打碎的!”尽管这是一种撒谎,但是,这种出于孩子的本能反映,他是为了避免妈妈的责骂。一旦孩子出现坏习惯,父母们总是习惯于批评孩子。许多父母错误地认为,批评就是教育。实际上,批评只是教育的一种方式,而且,它是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孩子之所以不断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是因为得到了他人的反应。有些孩子形成坏习惯的原因就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即使被父母责骂,他也会觉得受到了重视。在他眼里,父母的责骂就是一种奖励,而他的做法就是为了这种奖赏。父母越是责骂,孩子的坏习惯就得到了强化,以至于越来越严重。如果*对此保持沉默,孩子在这种不良行为中无法获得反应,他们自然会停止自己的行为。 第六、学会暗示,避免纠正坏习惯过程中的亲子冲突。 要想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怎样避免产生亲子冲突呢?父母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使用暗示的方法,于无声无息中进行教育。比如,周末的晚上,儿子强强的表弟军军来了,两个人一直在房间里大吵大闹,妈妈劝他们小声点,不要影响其他人休息,但是,他们却还是照旧。时间越来越晚,快9点的时候,妈妈一言不发地走进强强的房间,帮他们把床整理好,把被子摊开;爸爸则关掉了客厅的电视和灯。爸爸和妈妈都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强强和军军才意识到自己太“闹”了,于是伸了伸舌头,赶紧到洗手间洗漱后上床睡觉。这种暗示既可以委婉地提醒孩子要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同时,又使孩子主动产生纠正坏习惯的想法,把改造教育上升到了自我教育的境界,效果就会比较好。 第七、持之以恒,父母要不断地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纠正坏习惯。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至少要21天的时间。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要纠正孩子的这种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候却比21天要更多。 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只要父母坚持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你的孩子就会养成好习惯的。(特别感谢刘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13
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3-6岁的孩子每天应睡12小时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里,一次是午睡当然孩子之间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为准。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孩子经常生病,大人辛苦孩子发育不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重视平时,重点做好“四勤、四要、四不要”。
四勤:勤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漱口刷牙。
四要:早晚要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睡前要洗脚,生吃瓜果要洗净或削皮。
四不要:不喝生水,睡前不吃零食,冬天不蒙头睡觉,平时不挖鼻孔和耳朵。
另外,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合理穿衣,不要太多,有些孩子体质较差,经常感冒生病,对于这些孩子,家长不要因孩子生病就给他多穿衣服,这样反而不好,因孩子稍微运动一下就出汗,更易感冒,有的家长提出不要让孩子“玩”,这样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长期下去只能使孩子自身的疾病抵抗力将更差。再有,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不要对孩子过于包办,要让孩子自己穿*服、鞋袜等,不要怕孩子动作慢,穿不好,过多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三、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兴趣比“知识储备”更为重要,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培养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有的孩子平时做事不专心,一会玩玩具,一会儿要看书,三心二意,这种习惯不好,我们应该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完成一件事后再做其它,如果在做这件事时确有困难孩子无法独立完成,那么家长可适当指导帮助一下,让他形成有困难要想办法解决的意识,而不是有困难就不做。要培养孩子做事有恒心的好习惯。
2、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有的孩子大人与他说话,只顾自己玩,老师上课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总是抢嘴或在下面讲废话、做小动作,不好好听,问他刚才教师(或同伴)说什么一问三不知,或似懂非懂,这样的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不好,所以平时我们跟孩子讲话时要让孩子的眼睛看着自己,不能三心二意,漫不经心,开始时要多提醒,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上学后也会专心听课,就能很快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
3、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和良好的看书习惯
看书习惯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在平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和习惯,一开始孩子不会看书,大人要指导孩子看书,提醒孩子一页一页仔细看,如:看看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边看边跟他讲书,慢慢地大人小孩各自看,看后互相交流书上内容,逐渐地以孩子讲为主,这时大人要多鼓励表扬。孩子看书的习惯兴趣好了,对他以后的学习帮助非常大,有利于提高孩子以后的语文写作、分析、理解能力等,并对以后的工作也大有好处。当然为孩子选购的书要合适,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图书的色彩漂亮、美观,文字与图画比例要恰当,另外要培养孩子自己管理图书。给孩子准备一个放书的地方,有条件的可做个书柜或书架,每次让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放好,形成自己的书自己整理的习惯。
四、重视孩子文明礼貌和尊敬长辈的培养教育
讲文明、有礼貌、敬老爱幼是我国的民族美德,为此我们平时要重视教育,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如亲戚朋友来家里,要让孩子主动问好,在路上碰到要打招呼,到幼儿园要向老师问早,放学说“再见”。现在家里都有电话,孩子也都喜欢接打电话,这时可教孩子有礼貌接听电话,如:“您好,找谁?请等一下。您好,请问〤〤在家吗?对不起,您打错了”。平时在公共场所要培养孩子不乱丢果壳纸屑,在家要尊敬老人,多体谅、多关心,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捶捶背、搬个椅子、端杯水,自己的事尽量不麻烦老人等。当然要让孩子做到的, 家长首先要做到,要以身垂范,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努力,并且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一致,尤其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间的要求必须一致,如要求孩子不随便吃零食,有好吃的东西要分给大人吃,不可以独占,爸爸妈妈这样要求爷爷奶奶也要这样要求,不能顺孩子,不能孩子要吃就给他吃,或孩子一哭就迁就他,小孩分东西,爷爷奶奶不要舍不得吃更不要仍留给孩子,当孩子做错事一人在批评(爸爸或妈妈)时其他人不能当面庇护,因为当面庇护不但不能使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反而容易使孩子形成“二面性”甚至撒谎的坏习惯。再则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多示范、作榜样。另外,还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多引导多鼓励表扬,少包办少批评少训斥,对孩子“严”与“爱”相结合,正确把握好分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14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可以先从小事开始做起,比如自己的袜子自己穿等。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遇到事情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做,让孩子从小就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2、养成阅读的习惯
孩子12岁之前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这几年没有什么能比大量阅读来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更重要的。只有在这个阶段见多识广,孩子今后的成绩上升才会潜力无穷。有的爸爸妈妈可能会说自己家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看书,其实那是因为他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爸爸妈妈可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爱读书的好榜样。
3、学会选择,懂得取舍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同时拥有很多东西,所以就要面对一次次的取舍,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也是培养他的思考习惯。这将对孩子以后人生中选择的时候回能够有自己明确目标,越早有自己目标的人,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4、学会倾听,乐于助人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聪明的爸爸妈妈要记得耐心的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家长倾听了孩子的意见,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会懂得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是谁都会喜欢的。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拥有超高的人气,也会拥有更多的人脉。
如果你家的孩子还没有养成上面这些好习惯,那么不如从现在开始就“*着”孩子来养成这些好习惯吧!一旦孩子拥有这些习惯就能受益终生,将来想不优秀都是困难的,因为优秀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习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15
中国古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人喜欢说:给孩子上规矩。其实我们更愿意说,那叫给孩子“习惯养成”。
从古至今,国内国外的教育大家们都说过类似的观点: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罗素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操作方法
01 从语言开始文明习惯的培养
02 从进食培养孩子的规则习惯
03 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社交习惯
04 从自己穿衣开始培养劳动习惯
05 卫生习惯是一生健康的基础
06 运动习惯是一生健康的保证
07 阅读习惯是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