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5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2:59
科学家宣称找到*基因我信,有什么用呢?这个还是要靠科学的论证来对待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宣称发现了一系列与造成男性*有关的表观遗传标记。所谓表观遗传学标记是指那些并不改变基本遗传序列但是能够影响基因表达方式的DNA化学修改物。
Ngun的团队研究了47对同卵双胞胎兄弟的表观遗传学标记,其中37对双胞胎中只有一个是*,而另一个则是直男,其余10对双胞胎则都是*。他分析了双胞胎兄弟14万个基因区段,并希望找到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标记(methylation mark),这样的化学变化能够昭示出基因在何时何地被激活了。随后,他又锁定了6000个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基因区段,并开发了一个计算机模型,该模型能够利用这些区段的数据推测出双胞胎兄弟的性向。
表观基因标志可能与性向有关。但是单就这个研究来说,尽管它宣称发现了*基因,但是它未能按照研究设计的那样证明这一发现。基于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人口样本群,对不同双胞胎组进行复测,同时检测*男性的同一表观基因标志是否比直男更加普遍。
性可能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经验和某些方面的先天生物变异。我看不出这项工作有什么重大影响,也看不到它在未来会有多大用处。
遗传效应太弱,没有任何预测或诊断价值。所有的生物学(包括性的起源)在某种程度上说都很有趣,但我没有看到这种研究的直接应用价值。
总结:
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研究的问题。即使某个基因变异与性取向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因是导致*的罪魁祸首,它只意味着与此特质有关。这类人可能是更好的社会意识,或者勇敢地承认他们属于少数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2:59
*现象古已有之,并存在至今,无论什么历史时期、文化背景,无论是提倡还是压制,*在人类社会中总保持相当的比例。但是,对*的成因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针对性取向基因基础的史上最大规模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与*相关的基因。据英国报道,研究人员首次观察了1000多名*男子的完整基因组,即个人全部的DNA代码,并将其与类似数量的异性恋男子的基因数据进行比较。
他们发现,*和异性恋男子在SLITRK5和SLITRK6两种基因上存在差异。SLITRK6是一种促进大脑发育的重要基因,在包括下丘脑的大脑区域尤为活跃。下丘脑对于产生控制性冲动的激素至关重要,以往的研究表明,*男子下丘脑的某些部位比普通人要大34%。
基因愈发被重视
韩国科学家在2010年报道,胚胎期去除雌性老鼠的一个特殊性基因——FucM,可使雌性老鼠拒绝异性的求爱,并试图与同*配。原来,FucM基因影响了雌激素水平,进而使大脑受到影响 。美国科学家海默等人在1993年的一项调查更加著名,他们研究了40对*兄弟的DNA,发现*者和有*倾向的人在其X性染色体长臂顶端区域有个叫做Xq28的基因决定了他们的性取向 。
*更爱孩子
如果性取向是通过基因遗传而来,那么无法繁殖下一代的*者,其*基因如何遗传下去呢?其实,“导致个体不育的基因,就不能在进化中生存”的观点,只是进化论初学者的想法。
总结:我相信会有*基因的存在,因为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其性行为的作用都不可能、也不应该是以繁殖为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