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与太极拳有什么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40
我来回答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6:08
太极拳据传说是武当真人张三丰创立的。但是现在的太极拳有很多的流派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但是绝大部分的甚至说是全部的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来的,所以在调气和*方面都是有武当的道教的阴阳理论有关的。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成为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7:26
之前央视科教频道给的解释我觉得很有道理。
明朝尊崇道教,永乐年间御敕武当仿照北京皇宫,建造道观宫宇,山上道士极多。这是武当极盛的时期,把道教文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道士多,武当的武术也得以极大推广和发展。
然而,到了明末清初,由于朝廷的没落,武当逐渐惨淡。新朝廷清朝尊崇佛教,武当的道士们逐渐生活不下去,于是除了几个意志坚定的留守道观外,许多道士都下山谋生。
也许,有几个身怀武当绝技的道士流落到河南陈家沟,或者遇到陈家沟的人,教授给他武术,于是武当道家武术通过道士的徒弟得以在陈家沟。随后,陈王庭将武当武术揉合民间武术(如戚继光的戚家拳,少林拳等等),去掉武当拳只养生不搏击的部分,创造了流传后世的陈式太极拳。后来众所周知,陈式太极发展出来杨式太极,武式太极等等分支。
另外,武当本身也有太极拳,和陈家沟的陈式太极不一样。然而基本的以柔克刚,以慢打快,阴阳合一的理论是一样。也许,武当的太极才是最原始太极拳吧。
很难想象没有一点道家理论基础的普通搏击家能够创造出充满了道家理论的太极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9:01
武当的创始人是张三丰 太极拳是张三丰创始的 当下有很多太极拳,只是拳理相同,但是技击不一样,拳架业不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0:52
太极拳是张三丰创始的 武当的创始人是张三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3:00
太极拳据传说是武当真人张三丰创立的,
但是现在的太极拳有很多的流派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
但是绝大部分的甚至说是全部的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来的,
所以在调气和*方面都是有武当的道教的阴阳理论有关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5:25
太极拳有几大流派?每种流派的区别在哪里?
1、武当太极拳
虽然目前学者公认为太极拳与武当张三丰无关,不过确实存在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其内涵与当前流行的太极拳不尽相同。 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至高无上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2、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3、杨氏太极拳
杨褔魁(1799一1871),字露襌,河北永年人。陈家沟陈德瑚在永年开中药铺,杨因家贫卖身到药铺为徒,后陈德瑚带杨回陈家沟家中做些杂活。陈氏十四世袓陈长兴在陈德瑚家设武学,教后人习拳舞械。陈长兴见杨聪明伶俐,作事殷勤,为人忠诚老实,又喜爱拳术,与陈德瑚商量后,乃收为徒弟,传授太极拳。杨练拳极下功夫,夜里鍊拳疲困时,仅在长板凳上打盹。这种长凳很窄,很快就跌下来,醒后继续再练,如是者七年之久,拳乃练成。经老师与东家同意后,装卷归里,离开陈家沟(后又两次拜访陈家)。 杨露襌回家后,经亲友推荐到北京教拳,打败许多名手,名声大震,后到清宫王府教拲,因习拳的都是些贵族子弟,为了适应他们娇嫩体质的需要,便将陈氏太极拳套路中的缠丝劲及窜蹦跳跃发劲等难度较大的动作作了些改动,使其姿势较为简化,动作柔和,不纵不跳,后经其三子健候修改成中架子。再经其孙澄甫的修改而成为目前流行较广的杨式太极拲。其特点是,拳架舒展、动作和顺、姿势柔软。要求绵里藏针。扬澄甫(1883~1936)著有(太极拳使用法)、(太极拳体用全书),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传拳,是著名的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
4、吴式太极拳
杨露襌在清宫王府教拳时,满族人全佑从学之,后全佑又从学於杨班候(1837~1892 )。全佑传其子鉴泉,后来鉴泉从汉姓为吴。吴鉴泉(1870~1942),拳架以柔化著称,推手守静而不忘动,形成了架式大小适中,柔和紧凑的特点。吴鉴泉曾在上海开办拳社,培养学生,成为现代流行的以柔化见长的吴式太极拳。
5、武式太极拳
武禹襄 (1812~1880)河北永年人,初学同乡杨露襌大架动作,后慕名至陈家沟,求长兴公教拳,因其年岁已高(80余岁),不再传拳,其子耕耘走镖山东,不在身边,但见他求学心切,便将其介绍给陈氏同族十五世陈清萍。陈凊萍的拳架小而紧凑,加圈缠丝,是陈氏小架拳派的支流。武禹襄学拳很下功夫,潜心专练。在杨式大架和陈氏小架的基础上演变成为现在的武式太极拳。
后传其甥李亦畲(1832~1892),李再传郝为真,(1849~1920),郝传其子月如、少如。月如以教拲为业,武式太极拳始在外传。其特点,动作轻灵、步法敏捷、紧凑缠绵。
6、孙式太极拳
孙禄堂 (1860~1930)河北完县人。先学形意拲,精通意理,兼习八卦。著有(形意拳学)、(拳意迷真)等书。在北京有「活猴」孙禄堂的美名佳称。后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将形意、八卦、太极拳融为一体,形成现在的开合鼓荡,架高步活,独具风格的孙式太极拳。
7、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始自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太极拳家和兆元(1810——1890),因地域亦被称为赵堡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以《周易》理论为基础,像其形取其义用其理,移动周身处处走圆,无不是圈,行成周身无处受力,自然圆活。
和式太极拳强调理法自然,处处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形成轻灵圆活,顺遂自然的特色。
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1825年,师从本镇拳师陈清平习武。后在北京供职,官授武信郎。在理学大家李棠阶影响下,对太极拳进行了重大改革。尤使太极拳理论有了长足发展。以理学、儒家、道家并结合医学理论来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编了一套体用一致,技理相合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传统和式太极拳有72式,皆以《易》学之理贯串于拳势之中。象其形(圆),取其义(阴阳、五行、八卦),用其理(阴阳变易,五行生克,天人合一)。走架以轻灵圆活,柔中求刚的准则促进周身协调,步活身敏,柔顺自然。以阴阳变化之法,使身体不同部位运动时产生的分、合等劲力,形成千变万化的技术、技法。形成太极拳滑如鱼、粘如胶、软如棉花、硬如钢的技击特色。
在拳架练法中由外形的无过不及,内外相合和柔顺连贯的阴阳动态平衡,促进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体魄,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之目的。
8、简化太极拳
国家体委以杨式太极拳为主,井辅以其他各流派的太极拳的动作,整理创编成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势、四十八势、八十八势等套路。北京体育学院阚桂香女士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编写了陈氏简化三十六势太极拳,河南省武术馆教练陈小旺在陈氏太极老架、新架的基础上,整编而成陈氏三十八势太极拳。
武当拳是武当功夫徒手技能的总称。它遵照《易》理,考究阴阳转变,以修身养性、修性养命为目标,以技击防卫为假借,以“内功外拳”为本体特征,以动态连系、真假相间、刚柔并济、圆转走化为显示方式的一种传统功夫。
太极拳:一种传统拳术,派别良多,传播很广,举措柔弛缓慢,既可用于技击,又有加强体质和防治疾病的效果。虽其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各派有异,但举措柔缓、连接圆活,疏经活络、谐和气血、养分腑脏、强筋壮骨的成效倒是一样的。 太极拳和武当拳同属“四大内家拳”(武当、太极、八卦、形意)。有人将内家功夫称为武当功夫,从这个层面看,太极拳属于武当拳系。然则太极拳和武当拳这个拳种(或说拳派)是有区其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8:06
没有任何关系,去查查中国武术史,就是你多看看明清的武侠小说也好啊,哪有那么多的武术门派,什么武当峨眉崆峒华山……都是狗屁!关系张三丰和武术的历史学家早有结论,有关张三丰的历史文献(不包括清中晚期以后的附会假托之作)非常少,而且所有涉及张三丰的文字都和武术没有半毛钱关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1:04
天下太极出武当:1.张三丰在武当创拳——2. 太极拳传刘古泉(云游道人,张三丰徒)——3. 刘古泉传与王宗岳——王宗岳著《太极拳论》,并传拳与蒋发——4. 蒋发避难流落至河南温县遇陈王廷,传其太极拳论及拳法——5. 陈王廷对太极拳进行改进与发扬传至陈长兴 ——6.—陈长兴创造性的发展了太极拳,一时名声大噪,流传甚广,此为陈氏太极拳 —— 7.河北人杨露禅至陈家沟拜师与陈长兴,学得太极拳,此为杨氏太极拳 ——8 后发展演变出吴,孙,吴等各派太极拳.
一言以蔽之,中国太极武当源,三丰太极宗岳传,陈杨吴孙武各派,赵堡太极是母拳(山西赵堡王宗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0:19
武当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武术流派。
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截至2013年,武当山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全山保存各类文物5035件。
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
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风景区。武当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并影响至今。
太极拳是中国一个拳法的种类名称。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