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怎么干大讨论发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9:03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和主攻方向。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施,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全方位渗透素质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和个性品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对数学规律的本质认识,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质”的关键,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工具。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将会在今后学习中长期发挥作用。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是防止学生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数学思想方法相对于数学知识而言,它的呈现是隐蔽的,是学生难以独立地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直接获取的。作为教师,应当将这些思想方法从教材中充分挖掘出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由“潜”变成“显”,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并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去,达到逐步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的目的。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我把重点放在如何理顺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之间的关系上,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既让他们学得简单,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素质教育要求人人成功,但学生智力发展的不一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不平衡,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差异。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都能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休,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把重视传授知识改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教育成为一种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一是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二是分居设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体‘参与”;三是启发指导学生会读、会想、会讨论、会练、会归纳总结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参与”。通过这种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给每位学生均等的机会,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强烈的成功*.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认知因素,也离不开情意因素。这两者通常被当作数学学习过程的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点,需以学生的思想实际为情感教育起点,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因为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的集中反映,它决定着认知的方向、进程和效率。
贯彻到教学中,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引导每个学生都进入角色,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二是树立新的教学观,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在温馨舒畅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三是结合教材内容,适时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及时检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情况,常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之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追求意向;四是巧设教学情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做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断长进。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从数学的学习中形成诚实、正直、坚忍不拔、不轻率盲从的品质,尊重真理、尊重客观规律的习惯和严谨的生活态度,形成从整体把握事物,从全局思考问题,遇到困难能不断创设条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事物朝着最优方向发展的思维意向,这是教学效果由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重大飞跃。
总之,数学课堂中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善待学生的每一个疑问,帮助他们树立遇到困难勇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尽量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力都得以挖掘,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