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请新闻工作者进来:什么是报道样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33
什么是报道样式
一、连续报道:“随动”式结构模式
连续报道(Serial Story)是指新闻媒介在某一时段内,围绕受众关注的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人物所采写的分段持续报道。它的特点是,声势大、报道面广、时效性强、持续时间长,因而也容易产生广泛深刻的社会反响。连续报道也称追踪报道,它追踪事态的发展轨迹并不断地及时进行报道,每一次报道的递进,都构成连续报道的片段,直至最终完整地呈现事件。例如,杭州《都市快报》1999年的“圆圆事件”,从走失的孩子圆圆出现到圆圆找到新家,其间长达几个月,报纸全程跟踪报道,在版面上采用连载的形式,使一个无人认领的孩子引起杭州市民极大的关注,也成为这一时期《都市快报》最大的卖点。
连续报道的核心在于,它必须依托一个引人关注、并且是正在进行中的事件。它一般以事件或人物为中心,严格按照事件的推进而叙事。因而连续报道的间隔时间是没有规律的:情况需要时,可以在短期内连续发表,如果报道对象没有明显变动,报道就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判断事件在媒介中可持续的程度,主要依据是事件本身蕴蓄的足以构成公众关注的“能量”及其延续的精彩程度,公众注意力转移了,也就意味着连续报道的结束。
二、系列报道:“解析”性结构模式
系列报道(Series Report)是指在同一个大主题的统帅下,选择组织多个相互独立而在性质意义上又相互关联的视角,在一个时段内对引人关注的问题进行分篇、持续的新闻报道。系列报道适合于对非事件性新闻或隐含着社会深层矛盾的重大、重要题材作深度性的报道。在西方报界,一般称之为“计划性连载”。
在中国新闻奖和各省市自治区好新闻奖的评奖中,我国通常把系列报道奖和连续报道奖不做区分,只设“系列报道奖”。其实这两者之间还是种差之别。与连续报道比较,系列报道有自己的个性:
一是“定期性”。连续报道的一般对象是“人”或“事”,因而受制于新闻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影响,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情况需要时,可以在短期内连续发表,如报道对象没有明显变动,则会处于停顿状态。如克林顿“绯闻”报道,美国媒介连续报道了多年,但其中也多有间隔,只是当有了新的证据、证人或线索,媒介才连篇累牍报道。而系列报道的依据是相对静态的“问题”,是对处于盘根错节的矛盾胶着状态的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因而可以在一个大的主题框架下,划分若干个独立篇章,定期发表,呈现出规律性的持续。
二是“计划性”。连续报道一般是无法计划的,而系列报道直接来源于记者或编辑的主观设计——通过策划、选择,决定报道主题和采写方案。这里的主观设计,建立在充分研究社会、形势、受众需要等基础上,具有明显的预期效果和目标。所以在连载特征上,系列报道一般都有三个固定:版面位置固定、字数固定、间隔时间固定。
三是“文体的统一性”。连续报道是对事件的“随动”,因而在表达上也要根据事实本身的变动情况,比较灵活地报道,如消息、通讯等。而系列报道则要求在一种统一的文本架构中运作,文体一致,长短相近,并且有统一的写作风格。
三、整合报道:“勾连”式网状结构模式
整合报道(Column Report),也称版块式报道、组合式报道或结构式报道,即整合媒介资源,对某个重要事件或人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它一般用于报道重大事件或重要新闻主题。
整合报道突出的特点是强化了新闻冲击力,足以使受众对新闻事件、人物的方方面面、前因后果,以及表面的、深层的、纵向的、横面的资讯都有整体系统的了解。比如电视新闻的整合报道,它可以集纳口播新闻、图片新闻、短消息、字幕新闻、现场报道、新闻背景、专家评述、记者现场报道、编前编后语、本台评论等。整合报道被称为深度报道的“集团军”。*电视台2003年对伊拉克战争进行的全程直播,充分发挥了电视现代化传播的“共时空”优势,把播报时档延展到24小时,使中国观众首次感受到了“一场直播的战争”,整合报道堪称为深度报道的鸿篇巨制。
网络新闻由于技术优势,足以整合媒介的各种资源,因此更显示出整合报道的各种特征。它本身的资讯多样性、新闻链接、互动特征,甚至可以使一条常规新闻组合成整合报道。而当重大事件来临,网络新闻的整合效应更为明显,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汇天下之精华”。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就是在“海量”的资讯面前,受众也因量大无所适从,而信息噪音的融入,则使这种整合显得智能不足,“把关”也成了幻影。
网络新闻的缺憾从反面提示人们,整合报道并非是各种信息的简单撮合,而是将各种信息、意见和记者观点融合于不同的文体之中,然后按照一定的认识规律组合成了有机结构。每种报道形式在整合报道内都必须是有组织的调遣,必须围绕一定的“意义”展开。理想的状态是:每种报道融入整合报道便成统一体,拆开又是独立成篇的个体。如发表于2000年12月7日《南方周末》的《银行尴尬面对贫困生》就是一篇典型的整合报道,它由《全国12个省市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情况概述》、《一些银行为何不愿发放助学贷款?》、《“亏本生意”为什么,怎么做?》、《上海助学贷款为何红火?》、《专家谈国家助学贷款》、《农行的“金钥匙”贷款》等6篇报道组成。它以联动配合、相得益彰的“立体报道”形式,把综合性、全方位的信息提供给受众。这组整合报道的每一篇报道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合力”地显示了整合性新闻的规模效应,多种报道形式、报道角度又反映出媒体多面、周全的思考和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