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2:2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34
1.伯牙子期。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
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到底是因为懂他的人不在了,还是因为钟子期不在了。
可是那个时候,钟子期就是懂他的人。
2.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忌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在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两人关系十分好。
3.“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4.“管鲍之交”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5.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35
1、满汉友谊之绝唱。
纳兰性德最看重的知音毫无疑问是顾贞观。
康熙年间,顾贞观的好友诗人吴兆骞曾被清初冤案牵累流放塞外二十多年,纳兰性德得知此事后,毅然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真诚历尽艰难营救了吴兆骞回京,不仅维护了正义,也为挚友顾贞观完成了极力想实现但无力实现的心愿,一时传为美谈。
《金缕曲·赠梁汾》中写道:“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然诺重,君须记。”,词中率真地表露了纳兰性德对荣华利禄的冷眼蔑视、对黑暗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和对高尚情操的执着追求,同时披肝沥胆地表达了对朋友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
2、诗僧茶圣忘年之交
知音的最高境界,生相知、死相随,生死不谕。
陆羽与皎然的“缁素忘年之交”,就达到了的这个高度。在安史之乱后,陆羽避难途径湖州,借宿于妙喜寺,有缘结识皎然,两人相见恨晚。当时皎然已四十多岁,茶道顶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他将年轻的陆羽引见给江南名士,带他实地考察各地茶叶,后来还帮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经》。
大历四年,皎然为陆羽建成苕溪草堂,亲自远赴苏南把他请回湖州;建中年间,陆羽远赴江西上饶开山种茶,皎然不顾自己已70高龄,亲自到上饶邀请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圆寂了,后来陆羽病逝后也葬于此,其坆茔与皎然的砖塔隔山相望,长叙友情。
3、不平则鸣,感慨悲歌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早年曾经在嵩山游学,学成后游历京城为韩愈所赏识。孟郊四十岁后进入仕途,到江苏任职,韩愈作诗相送,写下了“物不平则鸣”的诗句,在孟郊的孩子不幸夭折的时候,韩愈写诗安慰他,充分表达了对孟郊的理解和关心,孟郊有许多诗都表示对韩愈知遇之情的感激与敬意。孟郊亡故后,韩愈为他撰写了墓志铭。
4、“*”与“蛇”
苏轼和黄庭坚在京城当官的时候就经常诗酒唱和,苏轼写《送杨孟容》一诗时,自称仿效黄庭坚,黄庭坚用原韵和诗一首,在诗的末尾幽默地开起了玩笑,说自己的才华不及苏轼,如果自己的小儿子能到苏家当女婿实在是件幸事。黄庭坚老家盛产双井名茶,他得到后马上分送给苏东坡,并写诗相赠。苏东坡作画黄庭坚也有题画诗赠送,苏轼病逝后黄庭坚十分怀念,写了悼念苏轼的诗。
苏轼的《寒食贴》为天下行书第三,而《寒食贴》的后序就是黄庭坚写的
5、天造地设,金石奇缘
李清照和赵明诚,一个是吏部员外郎的女儿,一个是吏部侍郎的儿子,称得上天造地设的一对。夫妻俩也“志趣相投”,都好读书,诗词唱和,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赵明诚编著的《金石录》,便是由两人长期共同搜集整理古籍器皿精心考证而完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35
1.“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
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
2.“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3.“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4.“管鲍之交”
“管鲍”,是指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的*家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俩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5.“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郸。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在回车巷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36
管鲍之交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位名叫管仲,另外一位叫鲍叔牙。
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他还要奉养年迈的母亲。鲍叔牙知道了管仲的境况后,想帮帮他。于是,鲍叔牙就邀管仲一起去做生意。虽说是两人一起合伙做生意,但是,管仲没有钱,所以,生意的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出资的。当生意赚了钱之后,两人分红,每次,管仲拿的都比鲍叔牙多。
对于分红的事,鲍叔牙的仆人很不解,他问鲍叔牙道:“老爷,这个管仲真是奇怪。每次做生意,他就象征性地拿那么点本钱,比老爷您少那么多,为什么每次分红的时候,他却都要拿得比老爷您还多那么多啊?”
鲍叔牙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有他的难处啊。他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他多拿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一年,齐国有了战事,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在战场上,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远远地躲在最后面。
一起战斗的同伴都骂管仲道:“管仲这家伙,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听大家这么说管仲,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各位战友,你们都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是孝顺的人,他要留着自己的命,战后好照顾老母亲呀!”
管仲听到鲍叔牙的话之后,非常感动,他当众说到:生我养我的是我的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太子诸儿当上了国王。诸儿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做正事。基于对局势的准确预判,鲍叔牙认为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于是,他就和齐公子小白逃到莒国。这个时候,管仲则随着齐公子纠逃到了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儿被人杀死,齐国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公子小白,让公子纠执掌齐国的大政。管仲在射杀公子小白的时候,定位不准,把箭射偏了,公子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比管仲和公子纠提早回到了齐国,公子小白做了齐国的国君。公子小白即位掌权后,他决定任命鲍叔牙为齐国的宰相。鲍叔牙却对公子小白说:“管仲各方面的才能都胜过我,大王您应该请他来当宰相!”
公子小白一听,十分生气,他对鲍叔牙说道:“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竟然让我请他来当宰相!……”公子小白还没说完,鲍叔牙即禀到:“大王,管仲要射杀您,这不能怪他。他也是为了帮助他的主人公子纠才这么做的呀!”
公子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就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公子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公子小白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管仲就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国名相。关于管仲,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知音之交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还是对自己的技艺不满意,他总觉得,自己还无法用手中的琴出神入化地表现出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俞伯牙的老师知道后,带着他,乘船来到东海的蓬莱岛。老师让俞伯牙欣赏自然界的大好风光、优美景色,让俞伯牙倾听大海潮起潮落的声音、汹涌波涛的动静。俞伯牙观见碧浪滔天、海潮涌动、浪花飞溅;海边飞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俞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心中难眠无奈苦恼。
一天夜间,俞伯牙乘船游览,面对着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心情大畅,马上取来鸣琴,弹奏起来。这琴声悠扬,播散四野。忽然,俞伯牙感觉有人在听他弹奏。俞伯牙停了手,往私下看了看,发现一位樵夫站在岸边。俞伯牙礼请樵夫上船稳坐,自己继续弹奏未竟的曲子。
俞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正情动处,樵夫道:“此处雄伟而庄重,好像耸入云端的高山一样!”俞伯牙微微点头,继续弹奏,当他的曲子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滚滚流水在眼前,身处无边海边一般!”
俞伯牙听言,激动地说:先生真是我的知音啊!”这位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钟子期早亡,俞伯牙得悉后,他就在钟子期的坟前轻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摔琴而去,终生不再鼓琴。
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为人们所艳羡.
世上像俞伯牙与钟子期一般的知音朋友实在是太少了。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唐诗人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无眠之夜也曾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知音之交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舍命之交春秋时,楚庄王招贤。西羌积石山,有一贤士左伯桃,年近四旬,未尝出仕。后左伯桃听得楚庄王慕仁好义,乃携书一囊,辞别邻友,径奔楚国。
左伯桃迤俪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作。左伯桃冒雨迎风,行了一日,衣裳都沾湿了。天色昏黄,他走向村间,欲觅宿处,远远望见竹林之中,破窗透出灯光,径奔过去。
左伯桃轻叩柴门,有一人启户而出。左伯桃施礼曰:“小生西羌左伯桃。欲往楚国,中途遇雨,无旅邸之处。求借一宵,未知可否?”那人闻言,答礼云:“兄台无须多礼,容我取火烘衣,共坐闲话。”
当夜烧竹为火,那人炊办酒食,意甚勤厚。伯桃乃问姓名。那人曰:“小生羊角哀,独居于此,平生酷爱读书。今幸遇贤土远来,但恨家寒,乏物款待。”伯桃曰:“阴雨之中,得蒙遮蔽,更感佩一饮一食!”
当夜,二人抵足而眠,共话学问。比及天晓,淋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尽其所有相待,结为昆仲,伯桃年长为兄。雨止道干,伯桃曰:“贤弟有王佐之才,抱经纶之志,不图竹帛,甘老林泉,深为可惜。”
角哀曰:“非不欲仕,但未得其便。”伯桃曰:“今楚王虚心求士,贤弟既有此心,何不同往?”角哀曰:“愿从兄长之命。”遂收拾路费粮米,二人同往南方进发。行不两日,又值阴雨,盘赉罄尽,只有行粮一包,二人轮换背负。
其雨未止,风又狂作,变为一天大雪。二人行过歧阳,道经梁山路,问及樵夫,答说:“此去百余里,并无人烟,荒山旷野,狼虎成群,且休前去。”伯桃与角哀曰:“贤弟心下如何?”角哀曰:“自古道生育命。既然到此,只顾前进。”又行了一日,夜宿古墓中,衣服单薄,寒风透骨。
次日,雪越下得紧,厚可盈尺。伯桃受冻不过,曰:“此去百余里,绝无人家;行粮不敷,衣单食缺。若一人独往,可到楚国;二人惧去,纵不冻死,亦必饿死。我将身上衣服给你,贤弟可独携此粮,强挣而去。我行不动了,宁可死于此地。待贤弟见了楚王,必当重用,那时却来葬我。”
角哀曰:“焉有此理?你我虽非同胞,义气过于骨肉。我安忍独去?”遂不许,扶伯桃而行。行不十里,伯桃曰:“风雪越紧,如何去得?且于道旁寻个歇处。”
路边一株枯桑,颇可避雪,那桑下止容得一人,角哀遂扶伯桃入去坐下。伯桃命角哀敲石取火,热些枯技,以御寒气。比及角哀取了柴火到来,只见伯桃脱得赤条条地,浑身衣服,都做一堆放着。
角哀大惊,曰:“吾兄何为如此?”伯桃曰:“吾寻思无计,贤弟勿自误了,速穿此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此守死。”角哀抱持大哭曰:“吾二人死生同处,安可分离?”
伯桃曰:“若皆饿死,白骨谁埋?”角哀曰:“若如此,弟情愿解衣与兄穿了,兄可负粮去,弟宁死于此”伯桃曰:“我平生多病,贤弟少壮,更兼胸中之学,若见楚君,必登显宦。我死何足道哉!”
角哀曰:“令兄饿死桑中,弟独取功名,此大不义之人,我不为。”伯桃曰:“我自离积石山,至弟家中,一见如故。知弟胸次,以此劝弟求进。不幸风雨所阻,此吾天命当尽。若使弟亦亡于此,乃吾之罪也。”
言讫,欲跳前溪觅死。角哀抱住痛哭,将衣拥护,再扶至桑中。伯桃把衣服推开。角哀再欲上前劝解时,但见伯桃神色己变,四肢撅冷,一不能言,以手挥令去。
角哀寻思:“我若久恋,亦冻死矣,死后谁葬吾兄?”乃于雪中再拜伯桃而哭曰:“不肖弟此去,望兄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伯桃点头半答,角哀取了衣粮,带泣而去。
伯桃死于桑中。角哀捱着寒冷,半饥半饱,来到楚国。次日入城,问人曰:“楚君招贤,何由而进?”人曰:“宫门外设一宾馆,令上大夫裴仲接纳天下之士。”
角哀径投宾馆前来,正值上大夫下车。角哀乃向前而揖,裴仲见角哀衣虽蓝缕,器宇不凡,慌忙答礼,问曰:“贤士何来?”角哀曰:“小生羊角哀,雍州人。闻上国招贤,特来归投。”
裴仲邀人宾馆,具酒食以进,宿于馆中。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角哀百问百答,谈论如流。裴仲大喜,入奏庄王,王即时召见,问富国强兵之道。角哀首陈十策,旨切当世之急务。庄王大喜!设御宴以侍之,拜为中大夫,赐黄金百两,彩缎百匹。
角哀再拜流涕,庄王大惊而问曰:“卿痛哭者何?”角哀将左伯桃*赠粮之事,一一奏知。庄王闻言,为之感伤。诸大臣旨为痛惜。元王曰:“卿欲如何?”角哀曰:“臣乞告假,到彼处安葬伯桃,回来再事大王。”庄王遂赠己死伯桃为中大夫,厚赐葬资,仍差人随角哀车骑同去。
角哀辞了庄王,径奔梁山地面,寻旧日枯桑之处。果见伯桃死尸尚在。角哀乃再拜而哭,呼左右唤集乡中父老,卜地于浦塘之原:前临大溪,后靠高崖,左右诸峰齐抱,风水甚好。遂以香汤林浴伯桃之尸,穿戴大夫衣冠;置内棺外椁,安葬起坟;四周筑墙栽树;离坟一十步建享堂;塑伯桃仪容;立华表,柱上建牌额;墙侧盖瓦屋,令人看守。造毕,设祭于享堂,哭泣甚切。乡老从人,无不下泪。祭罢,各自散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36
管鲍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