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20 04: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3:48
关于高适写了什么古诗分享如下:
高适是唐代的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高适科举不中后,投往边塞效力。他的边塞诗,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最经典的送别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宝六年春,宰相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了长安。冬天时,两人在睢阳相会,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高适挥笔写下这首《别董大》。
离别诗一般都是悲伤的,而高适这一首却是慷慨豪放的。千里之间,黄云蔽日,天色昏沉沉的,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景象悲凉,诗人又该怎样话别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试问这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真是豪迈呀,犹如给朋友打鸡血。董大听到这一句,一定瞬间振奋起来,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这首诗成为小学四年级课本的选读诗词,启蒙并激励着小学生。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
2、最富有生气的诗: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在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适都在边塞,见识了边塞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这首诗。这是一个喜欢武艺的少数民族的青年形象。
营州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十岁就能骑马奔跑。
与中原孩子的温文尔雅不同,东北边塞,原野丛林、民族杂居,以放牧打猎为主,从小习武,风格粗犷。
所以,边塞的孩子,从小就打猎、喝酒、骑马,原野,狐裘、虏酒、骑马、打猎等富有特色而又充满生机的古代东北边地的生活画卷,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营州少年浑脱可爱的形象。
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世界之大之美在于,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民族,依然可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