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10 16:39
第1章 引言 1
1.1 cdn的基本概念和产生背景 2
1.2 cdn的基本工作过程 5
1.3 cdn的发展历史 8
1.4 cdn对互联网产业的价值和作用 13
第2章 cdn技术概述 16
2.1 cdn的系统架构 17
2.1.1 功能架构 17
2.1.2 部署架构 21
2.2 cdn系统分类 23
2.2.1 基于不同内容承载类型的分类 24
2.2.2 基于内容生成机制的分类和分层加速服务 27
2.3 小结 29
第3章 内容缓存工作原理及实现 32
3.1 内容缓存技术的发展背景 33
3.1.1 网站的问题和需求 33
3.1.2 cdn出现前的网站服务技术 35
3.2 cache设备的工作方式和设计要求 38
3.2.1 正向代理 39
.3.2.2 反向代理 41
3.2.3 透明代理 42
3.2.4 web cache产品实现关键要素分析 44
3.3 web cache的实现基础—基于http协议的web缓存技术 45
3.3.1 web与http 45
3.3.2 http协议工作原理 48
3.3.3 http中的cookie和session 68
3.3.4 https安全协议 74
3.3.5 http协议中的缓存技术 76
3.4 web cache技术实现关键点分析 82
3.4.1 web cache关键性能指标说明 82
3.4.2 内容存储机制 85
3.4.3 内容更新机制 86
3.4.4 web cache协议优化 90
3.4.5 web cache安全实现机制 92
3.5 开源web缓存代理软件——squid 94
第4章 集群服务与负载均衡技术 97
4.1 服务器集群技术 98
4.1.1 集群的基本概念 98
4.1.2 集群的分类 99
4.1.3 集群的系统结构 101
4.1.4 cdn负载均衡集群 102
4.2 cache集群协同交互方法 103
4.2.1 icp 104
4.2.2 htcp 105
4.2.3 cache digest 106
4.2.4 cache pre-filling 106
4.2.5 carp 107
4.3 负载均衡技术的实现 108
4.3.1 负载均衡关键技术 110
4.3.2 负载均衡部署方式 115
4.3.3 服务器负载均衡 118
4.3.4 链路负载均衡 125
4.4 开源负载均衡软件 130
4.4.1 lvs 130
4.4.2 nginx 132
第5章 全局负载均衡工作原理及实现 134
5.1 全局负载均衡在cdn系统中的作用 135
5.2 基于dns解析的gslb实现机制 136
5.2.1 dns的产生背景 136
5.2.2 dns基本工作原理 137
5.2.3 基于dns解析的gslb工作方式 147
5.2.4 负载均衡的策略判断条件信息 150
5.2.5 开源dns服务软件——bind 153
5.3 基于dns的gslb应用部署方法 155
5.3.1 gslb应用部署时的一些基本概念 155
5.3.2 负载均衡策略 160
5.3.3 gslb部署中的关键问题 171
5.4 基于应用层协议重定向的gslb 177
5.4.1 http重定向基本原理 177
5.4.2 基于http重定向的gslb工作流程 180
5.5 基于ip路由的gslb 181
5.6 小结 184
第6章 流媒体cdn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 189
6.1 流媒体系统工作原理概述 192
6.2 流媒体传送协议体系 195
6.2.1 rtp和rtcp 197
6.2.2 rtsp 201
6.2.3 rtmp 207
6.2.4 http streaming 216
6.2.5 mpeg-2 ts 226
6.3 流媒体业务对cdn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228
6.3.1 流媒体加速与web加速之间的业务差异 228
6.3.2 流媒体cdn系统架构描述 230
6.3.3 小结 232
6.4 流媒体cdn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 233
6.4.1 cache的设计实现 233
6.4.2 负载均衡系统设计实现 238
6.4.3 内容分发机制设计实现 240
6.4.4 组网模式 242
6.4.5 内容文件预处理技术 243
6.4.6 防盗链机制和实现 246
第7章 动态内容加速服务的实现 250
7.1 动态内容加速技术 251
7.1.1 业务逻辑层加速技术:边缘计算 255
7.1.2 数据访问层加速技术:数据库复制 257
7.1.3 用户数据层加速技术:用户数据复制 261
7.2 应用加速技术 263
7.2.1 应用加速技术概述 263
7.2.2 广域网加速技术 264
7.2.3 ssl加速技术介绍 274
第8章 cdn商业化服务现状 279
8.1 cdn产业分析 280
8.1.1 cdn产业链分析 280
8.1.2 cdn服务的价值分析 282
8.1.3 cdn服务运营方式分析 285
8.2 cdn的商业服务模式 286
8.2.1 cdn的计费方式 286
8.2.2 cdn的增值服务 289
8.2.3 cdn客户决策要点 294
8.3 典型案例分析 296
8.3.1 视频网站 296
8.3.2 门户网站 297
8.3.3 *网站 298
8.3.4 企业网站 299
8.3.5 云计算 300
8.3.6 小结 302
8.4 典型服务商介绍 303
8.4.1 国外cdn运营商的先驱——akamai 303
8.4.2 国内运营商简介 306
第9章 cdn发展展望 309
9.1 新时代对cdn的要求 310
9.2 cdn技术发展趋势 313
9.3 cdn与云计算 315
9.3.1 云计算——第三次it* 315
9.3.2 cdn是云计算吗 317
9.3.3 cdn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 323
9.4 cdn与p2p 325
9.4.1 p2p技术概述 325
9.4.2 p2p流量的变化趋势及优劣势分析 329
9.4.3 cdn与p2p技术的结合 334
9.5 cdn的商业服务发展趋势 337
附录a cdn试验床实施指南 341
a.1 试验床架构概述 342
a.2 基础集群环境搭建 344
a.2.1 服务器虚拟化环境部署 344
a.2.2 虚拟机管理基本操作 347
a.3 代理缓存环境搭建 349
a.3.1 apache htt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350
a.3.2 squid代理缓存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352
a.3.3 cdn试验床代理缓存功能的演示和验证 355
a.4 边缘节点四层负载均衡 357
a.4.1 lvs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358
a.4.2 cdn试验床四层负载均衡功能的演示和验证 362
a.5 边缘节点七层负载均衡 364
a.5.1 bind域名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365
a.5.2 nginx负载均衡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368
a.5.3 cdn试验床七层负载均衡功能的演示和验证 371
a.6 多边缘节点负载均衡 373
a.6.1 apache服务器和bind服务器的配置 374
a.6.2 cdn试验床多边缘节点负载均衡功能的演示和验证 379
a.7 小结 380
参考文献 381
↓内容
序言回到顶部↑ 互联网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利用它获取信息和资讯、
进行娱乐并相互沟通,在这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内容分发网络(CDN)。
CDN架设在IP网络之上,是互联网世界里的智能传送网络,连接了我们和互联网上无数色
彩缤纷的应用。
CDN的出现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面貌,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在互联网商业化不久,
由于缺乏必要的流量管理和疏通手段,骨干带宽被迅速消耗掉,IP网络流量秩序濒于失
衡。为解决这一难题,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批顶级科学家提出了CDN解决方案,从此以后,
CDN就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伴随着互联网的潮起潮落而发展。CDN将内容推到网络的
边缘,为用户提供就近性的边缘服务,从而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整个网络上的访问秩序,
解决了困扰内容提供商的内容“集中与分散”的两难选择,极大缓解了内容传送瓶颈。
CDN的发展促使整个互联网产业进一步分工合作,使网站和应用开发者们能够更关注于上
层应用。
时间进入2009年,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CDN在这一背景下重新引起了各方
的关注,蓝汛和网宿公司的成功上市,标志着资本市场对CDN的认可。我们看到,在国外
很多公司的云计算服务中,CDN成为一项标准配置,而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多样性更需要
CDN的分发能力。传统的IP网络以传输中立、协议简单为信条,而互联网,特别是在移动
互联网时代,应用的丰富性要求网络能力能够随着应用不断拓展。中国电信正致力于打
造“智能管道”,而CDN技术是打造智能管道的一项关键技术,是电信运营商未来服务运
营的重要竞争力。CDN与基础IP网络联系紧密,通过与各级网络之间的配合调度,在给用
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降低骨干网的传输压力和峰谷差异。同时,基于CDN的海量
信息感知能力,还能为业务开发者提供各种用户行为分析和预测数据,创造了新的商业
模式。
中国电信从2002年开始进行CDN网络的建设,用于承载自营业务和对外服务。在这一
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挫折,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这些年的工作,深感这一领
域缺乏系统性的书籍和技术资料,使入门者的摸索过程显得更为困难。为帮助普及CDN的
服务和应用概念,推动业界的技术沟通与交流,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组织从事CDN技术研
究及相关专业技术的联合团队编写了本书,其中既有长期工作在CDN网络建设和服务一线
,对现网运营支撑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又有互联网战略运营和业务的专家,还有部分
从事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领军人才,这本书既是他们研究成果的智慧结晶,也
是他们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平台。相信他们的研究和心得会给广大读者带来思考、启迪和
帮助。
赵慧玲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
2012年4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