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手法中的明讽 暗讽 反讽 讥讽各的特点请举实例说明8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6 14:5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9:25
明讽
多以第一人称发言,训诲读者或书中人物,此聆听者被称为"对手",有如中国相声中的搭档,一搭一唱,让讲话者畅所欲言,尽讽刺之能事。古罗马时代的贺拉斯及尤维纳利斯(均为著名讽刺诗人,故两人的作品又称为贺拉斯式讽刺及朱文纳尔式讽刺;惟前者温和,后者刻薄。
暗讽
在文学中较为普遍,它没有立场鲜明的说教者,而转从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如夸大其辞,或言之无理。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属於长篇暗讽,有时亦称梅尼普斯式讽刺(Menippean satire,由希腊讽刺文学家Menippus而得名)。根据批评家傅莱,此类暗讽强调的不是人物,而是心态。
反讽
凡是言外之意,口是心非,说出的话和心内相反,偏又让人知道弦外之音,就是反讽。 反讽,尤其是口头反讽,极容易与讽刺、讥讽混淆。三者都是说反话,但反讽比较间接而无攻击性,不像讥讽那般出口伤人。尤其口头反讽,经常英文称为「挖苦」,多为含沙射影,故意把褒说为贬,把贬说为褒。它在文学上最大优点就是冷静而带机智把话说出来,让人感到它的机锋。莎剧《凯撒大帝》中凯撒被刺后,安东尼在演讲中三天两头就提到「布鲁特斯是个君子」,当然是用反讽来挖苦布鲁特斯。 有时由于环境或命运关系,亦会产生反讽,叫做“处境反讽”。短篇小说经常利用处境反讽来做画龙点睛的惊奇结局。欧亨利著名短篇《三王礼物》。莫泊桑的《项链》可为例。
讥讽(sarcasm)
sarcasm在希腊文原意为“撕肉”(from Greek sarkasmos, from sarkazein to tear flesh, bite the lips in rage),由此可见其刻薄残酷,并无多大深刻意义。
讽刺( satire)文学气息较浓厚,尤其文字上,并非口头上,刻意讽刺人类种种愚昧无知或罪恶行为,它具有某种程度的教诲作用,企图唤醒人心,改良社会风气。因此在口语揶揄而言,讥讽与反讽比较接近,只不过前者较苛刻,后者较温和罢了。
书本曾经这样举例:
在教室内,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不明白。“ 老师用轻蔑声调回答:”我从未想到你会明白。” 这是讥讽,因他直说直话。但假如你测验考一百分,老师拿著你的试卷婉转对你说:"告诉你一个坏消息,有人考一百分,有人不及格。" 这是反讽。
摘自 讽刺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19:25
最近就看了一篇小说,是北京女作家曹谦挺好看的中篇小说《青年疗养院》我就拿这个小说开头举例子哈。
那是一种缘分,注定老六要和他相识。老六在高中时代不停地吹着口哨却从未吹响过,那一天那声口哨响了,响得令老六吃惊。那个大男孩转过身来望着老六,他笑了,很亲切含蓄的那种,他向老六挥挥手便走远了。
以后老六每天早晨五点便骑着自行车前往狮虎山,老六经常在山顶遇见那个大男孩。他很英俊,五官就像大理石雕刻出来的一样端正。他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庄重,与当代人比,他更像个秦王朝时代的公民。
“你是学习尖子吧?”一天早晨“秦朝人”走过来笑着对老六说。
“那就看正着数还是倒着数了。”老六笑道。
“秦朝人”笑了两声,说:“你怎么不在家看书?”
“这儿多凉快,一览众山小。”老六说。
“秦朝人”在老六身边坐下了,顺手翻了翻老六的那些书。良久,他叹息一声说,“虎头倒是满大的,蛇尾……你看书不能只看第一章。”
这里“你是学习尖子吧?”这是明讽。一个高考在即的学生,不在学校或家里学习,跑到山顶上东张西望,怎么可能是学习尖子?明讽就是摆明了是讽刺。
“那就看正着数还是倒着数了。”老六笑道。这里老六所说就是暗讽。只是她暗讽的对象是她自己。实际上她的学习成绩很一般。暗讽是话里有话的讽刺。
“这儿多凉快,一览众山小。”老六说。这句话是反讽。正话反说地讽刺,就是反讽。一览众山小,本来是个挺豪迈的事,用在这个逃学女生这里,就是讽刺的一种。
“虎头倒是满大的,蛇尾……你看书不能只看第一章。”这句是讥讽。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挖苦、指摘或嘲笑言行,就是讥讽。这里是“秦朝人”在嘲笑老六看书装模作样。追问看来我不明这些词的含义的根本原因是我还没清楚地知道讽刺的正确含义.那么讽刺的含义是?顺便说说你的答案很详细
追答讽刺是一种表达方式,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irony)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