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8 02:1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9:52
胶片电影电影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制作、传输和放映的电影。有3种制作方法:1是计算机生成;2是用高清晰摄像机拍摄;3是用胶片摄影机拍摄。用胶片摄影机拍摄的图像质量远远高于另外两种方式。但数字电影可以避免出现胶片因光源照射导致的老化、退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还可以凭借充分的像素稳定性确保画面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而且观众再也看不到象雨点一样的划痕磨损现象。此外,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胶
片,既节约生产成本又有利于环保。而数字传输技术的保障,使整部电影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从而使观众可以与影片的导演看到“相同”的电影。也就是说,一旦数字电影信号发出,无论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同时映出同一个节目。同时数字放映设备还可以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如实时播放重大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远程教育等,使之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一般的电影都是分为好几卷,并非一卷到底,这时候就需要有人精准的链接上两卷胶卷,上一卷放完了之后,会紧接着放下一卷,这时候就会在屏幕的右上方看到小点点,胶片电影界的行话叫做:香烟烙点,就是换下一卷的记号,再次看这一部电影的时候,就会看到不同的黑斑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9:52
图中出现的是换片记号,最常见的形式是右上角的小白点。是提醒放映员更换胶片拷贝用的,是胶片电影时代遗留的产物。当时的电影胶片用大铝盒装着,一本常常是半小时左右。为了电影连续播放,就用两台放映机,一台快放映完毕时,另一台装下一本准备,换片记号一般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提示准备,第二次出现时就切换另一台。当然换片时机常选择镜头画面切换的时候,这样观众不易查觉。把一部电影分成几本胶片拷贝主要是为了经济、保证画质和方便运输,胶片翻印次数不能很多,所以过去电影常常在不同城市轮流放映——因为就发行那么多套拷贝。而且往往一个城市只有一套拷贝,所以过去每家影院的放映时间差半小时左右,一套片子大家轮流放,一本放映完毕后由专人送到下一家。这就是换片记号产生的背景。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19:53
胶片盒一般是十五分钟一卷。电影院放片时,是两台放映机接力:一卷放完,就得接第二卷。那个白点或黑点,就是打在胶片上的洞。提醒放映师,该换下一卷了。很多早期的电影,母底丧失,面临LD、录影带、DVD、BD时代来临。找不见母底来制作,只能找见当年的,放映版(B拷贝)。很多B拷贝(B Copy)上,自然而然地,就留下了当年戏院放映师打洞的伤痕。当然,也有一些片子在作拷贝时,就直接把提示点作在画面上(不用打洞方式)。那些痕迹,也就跟进了数码影像的世界里。更早的电影,还有放映师直接用刀子划痕迹的方式,制作提示点。一般在右上角,划出来的痕迹多是直线交错的复杂井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