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0: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2:48
进入到崭新的20年代,我们惊奇地发现恍惚之间大嘴前脸、凌厉腰线成为主流,激进、躁动的设计语言拥有了可观的声量——简单的来说,新车似乎变得“凶”了。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现象。
01?造型只有变“凶”一条路?
论造型语言出位,雷克萨斯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品牌。
而其他品牌也或多或少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开头提到的大嘴、腰线特征,新款A4上一个都没落下。
甚至在运动之外还要标榜行政豪华属性的宝马7系也是如此。
不过,也有一些新车型的设计语言并没有往偏向攻击性的方向走。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观察,汽车造型的发展大体在走两条路。一种是追求苹果式的简洁、纯粹;一种是追求建筑和雕塑式的震撼。“凶”的设计属于后者,由于在感官上造成的刺激更大,它们也更容易在人们的脑海中留存。
02?厂商与消费者一起焦虑
对于厂商来说,车型辨识度是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每个品牌都希望能在自己的设计中加入独一无二的特征,为车型塑造出同竞争对手车型不同的“型格”。
宝马的双肾型格栅(上)与沃尔沃的雷神之锤大灯(下)是两个成功的典型案例。它们在图案和形态上借鉴了几何与雕塑的形式,十分便于人们记忆,从而助益品牌认知的强化。
在几何图案纷纷被“抢注”之后,一些身份焦虑的品牌就不得不从其他方向入手,在市场上为品牌创造更多声量和反响——更大的格栅、更细的灯组、更强壮的肩膀、更小的窗户以及更大的轮毂,这些在消费者眼中攻击性十足的设计特征恰好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因而在新车中被大规模地采用。
然而戏剧性地是,在大多数厂商如此操作以后,这种设计风格反而泯然众人,对品牌身份的塑造起了反作用。另外,难免有些车型用力过猛,这也造成了许多争议。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在焦虑。和厂商不同,这种焦虑是外源性的。城市化、快节奏、信息时代、个性化,这几个关键词可以折射出很多社会现象。作为一家设计公司,我们对此不多赘述,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对消费者甚至设计师的审美取向也会造成影响。
03?“凶狠”设计 不止雷克萨斯
作为第一批将攻击性特征上升到品牌家族语言主旋律的品牌之一,雷克萨斯当然是这类设计语言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除此之外,仍然有一些其他品牌和车型值得关注。
首先是与雷克萨斯同门的丰田。“Keen Look”(锐利目光)设计语言顾名思义,就是汽车在站立时用锐利的目光朝向你。为了达到这种定义,采用这种设计语言的汽车也往往采用更狭长、锐利、后掠特征线,使得视觉中心集聚在车型的Logo之上,强化品牌标识。而格栅的“八字胡设计“则营造出一种更低趴和厚重的感觉,平衡了前述特征所带来的尖锐感,以实现平衡。
除了东瀛品牌,来自德国的宝马也比较具有代表性。在市售旗舰车型X7上,宝马将品牌标志性的双肾式格栅加到了相当夸张的尺寸。这一点在先前于2017年发布的X7概念车上就早已得到体现,并且引起了相当的争议与讨论。而在量产后这一特征依然得到保留,将把放大双肾格栅的做法进行到底。究其设计定义和目标人群,这类车型往往需要承担特定阶层用户的社会地位显征作用,因此在使用方正的线条表现沉稳的同时,也需要LED大灯和超大尺寸格栅这种元素来展现气势。
最后,声量渐起的新造车品牌在设计上也不乏这一特征。在改款之后,特斯拉Model X的前进气格栅也配合家族设计语言的演进进一步缩小,直接“眯成了一条缝”,配合鸥翼门、大灯以及相对简单却比较锋利的特征线,为全车塑造出了一种未来展车的科幻感。
04?潮流是个圈
那么这种极具进攻性的设计语言在将来还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吗?不一定。
潮流是个圈。在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和情感化设计这些设计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对于未来的汽车设计来说,亲切的设计也是不错的选项——参考手机设计,一开始大家在拼造型(翻盖,滑盖,全键盘等等),但当交互的设计成了手机设计的核心之后,手机变成了一个一切从实用主义出发的圆角矩形。舒压、无负担又会成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