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的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0:0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1:09
中国自古讲究礼仪,孔夫子所推崇的大周礼仪应该是古代社会较成熟的礼仪制度,所以古人自傲地说来自礼仪之邦。
儒家之道讲求生活有序,从小做人就要学廉、耻、礼、义,故孔子后代孔融会让哥哥吃大的梨。孔夫子之后大儒孟轲,就是母亲从小严格要求,为了孟轲有良好学习环境,孟母三迁,这是古代家训家风的典范。
孟母为了给儿子进良好学堂,不惜三次大换小,就是要学前房,其认识良好学习环境比当今人购、租学前房早了二千年。
孟母不是单纯要孩子学好文化去出国留学,而是教育孩子爱国家、爱华夏,从小立志为天下行。
孟夫子不忘母亲教诲,孜孜以学,刻苦攻读,曰后果然继承孔夫子儒学精典,并加以发扬光大。孟子的张扬,为儒教立为历朝历代主要精神之柱,做出了非凡贡献。
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古代典故,是中国古代家训家风的学习榜样,是中华民族由生以来善良品性的来源。
到汉朝,举廉做文官巳成风气。武则天女皇开设武状元后,普通人家父母激发孩子
从小习武,长大报效国家。岳母刺字,在儿子岳飞背上刻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学成就从军,为国家南征北战立下汗马之功。
中国家训中增添了"尽忠报国"的精神,丰富了国家、天下的概念。有条件读私塾的,就是从课堂上学习。没有条件读书的,善良的母亲是家教之源。
我们伟大领袖毛*就是从小得益于慈母非常善良乐于助人,经过私塾学习,爱国精神巳在十六岁独自到长沙求学中就显明地表现出来。
中华民族善良,家训家风正气满堂,5千年里一脉传承。每当国家危难之时,会在各地涌现爱国志土,无不都来自家训家风的光荣传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祖先留下的至真之理,是每个伟大母亲的谆谆教导,也是每个有志少年牢牢要记在心里的民族传统精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1:10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简单说家风可以理解为家教,进一步讲,家风是一种信念和传承。在古代多以“家训”、“家规”为形式,代代相传,规范着家庭成员的品德行为。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在当代,逐渐淡化于无形,更多是一种言传身教。没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垮掉的家风”。作为社会化的起点,家庭教育奠定了一个人品格的基础。培养下一代,物质条件很重要,但品德品行更重要。近年来的一些贪污*、道德滑坡等现象,说起来都是大问题,但聚焦于个体时,或都可在家风上找到根源与解答。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