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五首古诗词鉴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0:5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3:29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3H1Cylki-oPlDpq_Okvxw
提取码: d73w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如今中华文化被很好继承了下来,在我们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任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能够跟的阿红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为我们人类传播一些优秀的思想文化内涵,其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就是需要我们去学习和了解的,所以很多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就是如何学好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的“五步鉴赏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23:30
女冠子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度与泰娘娇。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简析】
飘泊已久的游子,乘一叶小舟,路过太湖旁的吴江县。春寒料峭,岸边楼上的酒旗对他频频招手,故故撩拨。吴地方音软媚,边渡桥的名字也香艳。一阵风、一阵雨的恼人天气,添了游子的春愁。客袍早就脏了,到家就可以洗。到得家时,先什么也不干,且把银字的笙调试起来,把心字的香点起来,陪娘子好好坐坐,可屈指一算,到家该交夏令,樱桃颜色变红了,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了,让人思之欣慨交心。
女冠子
【宋】蒋捷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 儿争要。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简析】
元宵是我国传统节日,为民间所重。元宵佳节又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时代的盛衰。此词一起就回忆南宋承平时代的元夕繁华景象,蕙花飘香,池馆雪晴,士女满楼,一片笙歌,处处灯彩。而今写眼前元夕之冷清,草草挂几盏灯,没有几个游人,人们还沉浸在亡国的悲痛之中,没有过节逗乐的心情。
年代:唐
作者:韦庄
作品:菩萨蛮
内容: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
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
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
忆君君不知。
作品注释
注释
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18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阳洛才子。这里
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太宗贞观中
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评解
这首《菩萨蛮》词,是写作者身在江南,回忆他47岁时春天从长安到洛阳,次年离
开洛阳这段生活的。上片写回忆,洛阳的春日美景,回忆起来,勾起令人迷惘的乡思。
“洛阳才子他乡老”又流露了作者的无限伤感。下片写江南春景,抒发内心的感慨。全
词写景妍秀,抒情自然,二者巧妙地结合,写景采用白描写法,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
情,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
桃花溪
作者:【张旭】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还欲请长缨。
解释:
望蓟门
祖咏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题解]
--------------------------------------------------------------------------------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 (《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 “望”字,以“烽火”承 “危旌”,以“雪山”承 “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