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的所有著作有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30 13:1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0:31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奥籍犹太人。,生於捷克,后随父母迁居至奥地利,及长在维也维学医和行医,其后为逃避纳粹的统治而迁居英国,1939年以83岁高龄逝世於伦。
佛氏创立心理分析学派(School of Psychoanalysis),其理论在心理学界有深远的影响,对人格理论、精神病、心理治疗、*心理学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是位极富创见的心理学家。其著作甚勤,终其一生,计有四十多册,较重要者有:《歇斯底里亚研究》(Studies in Hysteria)、《释梦》(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日常生活的精神病学(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对*理论的三种贡献》(Three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Sex)、《自我和本我》(Ego and the Id)。
理论内容
佛洛伊德学说之内涵,包括心理活动层次、人格结构、人格发展、焦虑,防卫机构(Defense Mechanism)、*行为与心理治疗,谨分项摘述。
http://ke.baidu.com/view/66733.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0:31
卢.佛洛伊德近几年来在中国美术界行情看好,画风走俏,是青年美术家们又一个酷爱的人物,紧随其后成为了时尚。他画面上的那种隐隐现现、诡异闪烁的意味、不协调的冷漠和让人百般品味的视觉效果,都有力地拨动着现代人的脆弱神经。
卢.佛洛伊德生于1922年,是著名心理学家西蒙.佛洛伊德的孙子。和所有的维也纳人一样,他与生俱来的怀疑、孤独和好奇精神常常使自己不安,对世界的感知也就保持了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1933年他移居英国并成为画家后,这种知觉能力也就被带入画面,成为他独树一帜的鲜明标志。
30年代末期,笼罩在战争魔影下的英国人显得毫无生气,积郁在心灵的恐惧,以及惊悸神情勾起了佛洛伊德幼年时形成的特殊知觉。他的灵魂向着苦涩现实的内核延伸,孤独地和其神秘部分纠缠。但他并没有走向梦幻,没有和超现实主义共舞。他的画面材料,均来自于现实,绝不背离现实的各种具体品格和物质特征。同时,又莫名地超拔于事物的意义之上。因此,他的作品同时叠合了现实与梦幻、不安的灵魂和日常情感,在现实的图景中,总漂泊着游移不定的来自心灵的阴影。
《*者》(1940年)是幅以落魄的牙科医生为主体的群像。他们神色哀戚、情绪奇诡。仿佛是一群幽秘莫测的魂灵。《病室》(1941年)中的男孩头像毋宁就是一种心理符号,它从日常情景中挣脱了出来,形成了超越物象的虚幻表象,使现实性与梦幻同时都变得难以捉摸。佛洛伊德的用笔是强有力的,交错相叠的笔触形成浮雕般的肌理,扇形光斑闪烁不定,陡增了画面的神秘意味。色彩节奏松缓,光感被削弱,减轻了空间的负担。
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人物是佛洛伊德的主要表现对象。早期的悸惴不安的情绪仍末从画面上完全消退,但已消散了不少,逐渐向一种安详和穆、沉静完美的境界过渡。佛洛伊德此时所力图达到的,是一种清晰纯净的,剔去各种杂质的艺术品格。他的笔触干净利落,楔状笔触不拖泥带水,像一束束肌肉一样有力。色彩方面也有变化,它们斑斑驳驳倔犟地形成了有活力的光影。60年代,不但作品的女孩主题向着纵深延展,而且画法也更为自由,表现性更强。画家的笔触类型多样、环状的、工字形的、拱形的、发叉的等等。它们自由地在画布上翻腾、扭结成笨粗迂阔的肌理。人物的姿态也和往.日略有差异,他们非同寻常的举臂、仰视、倾斜等动作完全成为了情绪符号。在其后的漫长的创作岁月中,佛洛伊德的风格变化不大,逐渐趋向类型化和模式化。
他不厌其详地将风格“明确”,并使画面结构呈扩张状态——这和他早期的内敛式的语言大相径庭,这种变化,使画面突然变得奢华起来,饱满而富有生气。此时的佛洛伊德,对真实有一种特殊的真诚,他只在每日接触的对象上来感受,体察生命的表现方式,但早期的那种神秘的幻影仍在画面上浮动,它们与生俱来,仿佛到死方休,仅以此,弗洛伊德的位置便无人可以顶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