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5:25
—— 评崔向君的书法篆刻艺术
姚 启 舸
崔向君,字汉庐,年届不惑,其书法艺术已臻妙境。他在书法界已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尤其在湖湘书坛更是位风云人物,解读和评价这样一位卓有成就和创造性的书法家及其书法艺术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推源溯流,振叶寻根。书法家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主体,其审美观、个性特点、艺术素养和艺术心理定势等决定着书法作品的风格与品位。向君秉承了洞庭湖地域人格特征:思维活跃、条理清楚、稳重谦和、与人为善,具有很强的荣誉感和敬业精神。表现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上也极为稳健理性、严谨缜密,其作品体现了既厚重又清逸的独特韵味和风格。
向君刚参加工作是在湖南常德,常德历来为湘北人文荟萃之地,在书法艺术界也不乏德艺双馨的前辈,向君受他们的指受和熏染,打下了十分扎实的书法基础。1985年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首届湖湘书法大赛,刚满二十二岁的他即获得一等奖,可见其书法功底和艺术才华是十分突出的。
为了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向君举家迁到湘北门户岳阳。他曾在岳阳市开了一个很有影响的书画用品专店“楚风堂”,经营的书法、篆刻和美术用品及相关书籍品位较高,为书法家和爱好者进行书法创作提供了理想的工具、材料和最前沿的信息。益人亦惠己,向君不仅在书法方面聚集了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书友,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大量的学习机会和创作时间,为自己的书法创作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1998年他的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获得“十优奖”;1999年参加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全国奖”。2002年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评选的全国“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向君卓越的艺术才情和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的娇人成绩,同时陶染和激励着他周围热爱书法的年轻朋友们。尤其,随后成立的书法艺术沙龙——“永和书社”,朋友们在一起定期进行书法临摹、创作、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同道们的书法水平明显提高,使得岳阳市近几年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书法展览中均有人入展甚至获奖,“永和书社”也因此在全省乃至全国声名鹊起。
向君是一个永不自满的人。2003年他又毅然放弃“楚风堂”的经营到*美术学院参加王镛先生主持的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班的学习,对自己的书法、篆刻、绘画和艺术理论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疏理和提高,并著有一本颇有新意和影响的《文象合缀·花家地日记》,记载自己在美院的学习心得,对创作也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回到岳阳后,进行了一个短期的调整,现 在终于正式调入岳阳市文化局群众艺术馆工作,为专心从事艺术创作创造了一个稳定安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信复杂而又多样的人生历练,可以砥砺人的意志、丰富人生阅历、拓展知识领域、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向君书法篆刻艺术可谓意象丰富,丘壑纵横。他在书法篆刻方面的修养全面,功力深厚,这主要得益于他踏实的临摹功夫。他深谙孙过庭:“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之玄妙,仔细地观察法帖的笔法、结构、章法和墨法,特别强调体会其神采、意境,从整体到局部、从形质到精神,尽可能临象、临熟并强化记忆,这既利于训练眼手,又真正把握和继承了传统,“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站在前代宗师的肩膀上,取法高古,来路纯正,为创作奠定了厚实的根基。
在创作方面,他首先在篆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形成了浑厚生辣、宽博古雅的风格。其篆书作品章法一般以对联为主,偶有中堂和横幅。比较隆重的场合,一般还在对联两侧落上他擅长的行书长款。其篆书一般以大篆为主,取法很广,尤其受散氏般和诅楚文等影响最大。结体丰满,且以踝扁为基调,同时在线形、线向、线长及字内空间方面极具变化,显得结实灵动、宽博整饬,如秦汉石雕沉厚安稳、苍劲幽远。用笔浑厚苍茫,行笔疾涩得宜、张弛有度、富有韵律感;主干笔画粗细变化较小,小笔画灵动多姿、情趣盎然;笔画如千年枯藤,起收自然而又严谨干彻、线条生辣而不板滞。用墨一般以浓墨为主,偶用淡墨亦妙趣横生,润泽华滋、将浓渐枯,称得上“润含春雨,干裂秋风。”(孙过庭语)其隶书用笔和墨法也深受篆书的影响,其临作也称得上大气可观,但其隶书创作目 前还“藏在深闺人未识”,很少示人,相信一旦风格独具,定会一鸣惊人。
人们一般是从向君的篆书开始了解其书法艺术的,其实就风格和境界而言,认为他的行草书更胜一筹。他的行草作品给人的整体印象,可以用刘勰的“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来形容。从墨法上看,其行草已突破古人之牢笼,充分吸收山水花鸟画经常运用的涨墨、浓墨、淡墨、枯笔和渴笔等技巧,还善于用磨墨、宿墨,边蘸墨边蘸水等方法,使作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润笔不觉雍肿,骨力俨然;枯笔若柑蔗渣,虽状似毛涩干燥而仍能挤出水分一样,墨韵华滋而有趣味。正如孙过庭所言:“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行草用笔起收自然灵动,起收形态和角度富于变化,尖起不虚,没有固定程式;线条中段沉厚遒劲、通篇粗细变化明显。笔画做到了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行笔辗转翻侧,节奏感极强,所谓:“留不常迟,遣不恒疾”,“乍显乍晦,若显若藏;穷*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孙过庭《书谱》语)结构上其行草书以“二王”为根底,但又吸收了明清及*书家的结字特点,字内字间的空间对比强烈夸张,单字奇正相生、大小极尽变化,犹如一个庞大的演员群体,男女老少或刚强英武,或阿娜多姿,或笑逐颜开,或愁肠百结,情态各异,妙趣横生。他十分注重字间、行间虚白的变化;字间呼应手段多端,有连绵、形断意连、情态顾盼,中轴线重叠、交接、平行,潜在中轴线利用,分组连接、边线连接等等;尤其左侧或右侧边廓基本上在一条较完整的边线的组合方式运用较多,在秩序中求变化,产生了极为迭宕起伏的效果。从一行来看,其章法不断变化、过渡,几行则极尽对比与变化,整幅作品块面对比与呼应十分强烈。虽变化多端,又和谐统一,可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孙过庭语)就幅式而言,其行草样式最为丰富,一般有条幅、斗方、对联、中堂、扇面等等。
看向君的行草书,从用笔、用墨到结构和章法,给人感觉变幻而不狂怪、独特而又不失典雅,既充分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又有很强的形式感,称得上是:纵横曲直藏丘壑,方圆黑白涌云烟。
向君深知书体互通的重要性,浸淫篆隶等古字以溯渊源,增加古意;涉猎行草书,悟其通达,增进灵动与神采;在楷书方面亦下过不少功夫,其大楷从颜体入手,骨力强劲、体态雍容;小楷则取法魏晋,用笔率意而又考究,结体严谨而又潇散自然,用墨淡雅华丽,幅式一般以手卷为主。对于各种字体的探索与学习,表面看似乎分散了精力,然而实际效果则是事半功倍。只有陶钧诸体,才能臻于妙境,向君成功地处理好了博涉与专精的关系。
向君在篆刻方面也投入了不少精力。在方寸之地不吝耕耘,转益多师,神思妙想,匠心独运,故亦才情隽逸、多有创获,作品曾入选中国书协和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性展览多次。正是由于他的篆刻水平突出,所以在钤印与书法作品的有机配合方面也是独具慧眼。
当然,书法作为一种表现型艺术,其本质特征和内容就是表情达性,显示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而其艺术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外化作者的心灵和志趣。站在这样的立场,也许人们会对向君的作品提出更高的期待:宁可少一些理性,牺牲一些形式感,多一些*与张狂,进入物两忘的境界。毫无疑问,向君的书法篆刻功力和技巧是十分深厚和娴熟的。但仅凭功夫和技巧是无法达到化境的,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石,所以他在书史、书论、古文字学等方面也多有涉猎,在书法批评和鉴赏方面亦颇具洞察力,具有较完备的哲学、美学、文学、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同时,创新精神也是一个成熟书家必不可少的素质,创新就是要在继承和借鉴古人和他人的艺术成就的同时,在艺术语言和风格方面有所丰富和突破,就是要尽前人未尽之意、达他人未达之境,就是要用更为丰富的艺术语言激活传统,并诉诸当代,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引起强烈的共鸣。可以说,崔向君正是一位由技入道的、具有丰富学养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