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念奴娇 赤壁怀古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2:3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00
念奴娇 苏轼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说明】
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它和苏轼著名散文《前赤壁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作者四十七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多了。苏轼此次被贬,是“乌台诗案”造成的后果。元丰二年(1079),新党何大正、舒檀等人说苏轼以诗文谤讪朝政,八月苏轼被捕入狱,同时牵连多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幸得张方平、范稹等人极力营救,才于十二月底出狱,贬往黄州。由于作者在*上遭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和打击,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来寻求解脱。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忘情于*,有时因外界事物的刺激和诱发,他便无法保持内心的暂时平静。他的热情,他的理想,他的牢*不平,往往要通过文学这一喷火口,火山爆发式地喷薄出来。这首《念奴娇》就是这一思想感情冲击下的产物。
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上片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开篇两句,大气包举,笼罩全篇,反映出作者的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次二句以精炼的笔墨点出时代、人物、地点,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好铺垫。“人道是”三字,既烘托出古战场家喻户晓,世代相传的声名,又暗中交待这个“赤壁”并非当年廛战之地,只是人们的传说而已。“乱石穿空”三句,是诗人目击的奇险风光,大有令人魄动魂惊之势。那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是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着当年“英雄人物”所建树的辉煌业绩。这三句,有仰视之所见,有俯视之所得;有远景,有近景;有色彩,有涛声。全词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景色,但却写得意态纵横,精神饱满。古战场的声势被和盘托出,渗透到全篇的每一角落,只待人物出场了。“江山如画”两句,总上启下。
下片以“遥想”二字紧承“周郎赤壁”与“多少豪杰”.过渡巧妙自然。这一阕可分两段。从“遥想”到“樯橹灰飞烟灭”, 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对敌的雄姿,抒发作者赞佩向往之情。作者抓住某些具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故国神游”到结尾,又是一层。在这五句里,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态度。“人生如梦”一类的感慨,本来是整个封建社会中惯用的陈辞滥调。不仅苏轼如此,在其他许多文人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当然需要批判对待。但是,就本篇来说,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生如梦”的 悲慨,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建功立业等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失意而产生的牢*和愤慨。总的来看,这首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
本词的艺术成就很高。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创造性地刻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此之前,作为词这一新兴的文体形式,主要用来描写男女风情及羁旅闲愁。柳永词的内容虽已有所扩展,但幅度有限。苏轼进一步开拓和扩大了宋词的新路。他不仅大量填写长调,而且以诗为词,用词来写景、咏物、抒情、叙事、说理、刻画人物。这首词就是刻画历史人物的名篇。因为词的篇幅短小,容量有限,它不可能象小说、戏曲那样在广阔的背景上展开描写。所以这首词紧密结合抒情这一特点,以极其精炼的笔墨,采取正面刻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等)、侧面陪衬(“人道是”、“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等)与反面烘托(“墙橹灰飞烟灭”等)的手法,把抒情、叙事、写景、咏史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用墨不多,而形象生动。全词笔力雄健,风格豪迈,不愧是豪放词的首创,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日:‘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 段故事说明,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柳永词与苏轼词在风格上的明显不同了。
【译词】
长江呵,你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你以汹涌的浪涛冲刷着历史的长渠——
千百年间的英雄人物被荡涤得无踪无迹。
就在那破旧营垒的西面,
人们传说着历史上的辉煌战役,
呵,那就是三国对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
看,陡峭的石壁刺穿了晴朗的天空,
听,震耳欲聋的涛声在把江岸拍击——
卷起的浪花象千万个雪岭冰峰堆聚在一起。
呵,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比图画还要美丽!
短暂而又短暂的一瞬之间,
这舞台上曾有多少豪杰演出壮丽的史剧。
回想周瑜风度翩翩,正年少时期,
喜轿刚刚把小乔接到家里;
一派英姿,雄才大略,无与伦比,
羽扇从容摇动,头巾微微翘起。
他正运筹帷幄,谈笑风生,转眼间——
敌舰被烧成灰烬,化作青烟散去……
赤壁呵,重游这英雄的舞台怎不令我神往入迷!
请不要笑我多愁善感把烦忧寻觅,
为此,繁霜才过早地染白我的发际。
呵,虽说人生就象梦一般虚幻迷离,
而我却要向江中的明月洒一杯水酒,
对英雄略表内心的敬意!
念奴娇① 赤壁怀古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④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⑤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作者】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 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崩云”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茆冈尔,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峻岩’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 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 瑜少年英俊,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东坡题跋》卷一记李邦语:“周瑜二十四经略中原,今吾四十,但多睡善饭,贤愚相远如此。”苏轼对此颇有同感。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来只宜红牙拍板、女儿歌喉的传统词坛来说,确实是个重大突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00
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它和苏轼著名散文《前赤壁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作者四十七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多了。苏轼此次被贬,是“乌台诗案”造成的后果。元丰二年(1079),新党何大正、舒檀等人说苏轼以诗文谤讪朝政,八月苏轼被捕入狱,同时牵连多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幸得张方平、范稹等人极力营救,才于十二月底出狱,贬往黄州。由于作者在*上遭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和打
击,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来寻求解脱。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忘情于*,有时因外界事物的刺激和诱发,他便无法保持内心的暂时平静。他的热情,他的理想,他的牢*不平,往往要通过文学这一喷火口,火山爆发式地喷薄出来。这首《念奴娇》就是这一思想感情冲击下的产物。
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上片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开篇两句,大气包举,笼罩全篇,反映出作者的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次二句以精炼的笔墨点出时代、人物、地点,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好铺垫。“人道是”三字,既烘托出古战场家喻户晓,世代相传的声名,又暗中交待这个“赤壁”并非当年廛战之地,只是人们的传说而已。“乱石穿空”三句,是诗人目击的奇险风光,大有令人魄动魂惊之势。那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是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着当年“英雄人物”所建树的辉煌业绩。这三句,有仰视之所见,有俯视之所得;有远景,有近景;有色彩,有涛声。全词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景色,但却写得意态纵横,精神饱满。古战场的声势被和盘托出,渗透到全篇的每一角落,只待人物出场了。“江山如画”两句,总上启下。
下片以“遥想”二字紧承“周郎赤壁”与“多少豪杰”.过渡巧妙自然。这一阕可分两段。从“遥想”到“樯橹灰飞烟灭”, 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对敌的雄姿,抒发作者赞佩向往之情。作者抓住某些具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故国神游”到结尾,又是一层。在这五句里,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态度。“人生如梦”一类的感慨,本来是整个封建社会中惯用的陈辞滥调。不仅苏轼如此,在其他许多文人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当然需要批判对待。但是,就本篇来说,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生如梦”的 悲慨,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建功立业等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失意而产生的牢*和愤慨。总的来看,这首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
念奴娇 苏轼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说明】
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它和苏轼著名散文《前赤壁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作者四十七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多了。苏轼此次被贬,是“乌台诗案”造成的后果。元丰二年(1079),新党何大正、舒檀等人说苏轼以诗文谤讪朝政,八月苏轼被捕入狱,同时牵连多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幸得张方平、范稹等人极力营救,才于十二月底出狱,贬往黄州。由于作者在*上遭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和打击,思想异常苦闷,于是便常常在登山临水和凭吊古迹之中来寻求解脱。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忘情于*,有时因外界事物的刺激和诱发,他便无法保持内心的暂时平静。他的热情,他的理想,他的牢*不平,往往要通过文学这一喷火口,火山爆发式地喷薄出来。这首《念奴娇》就是这一思想感情冲击下的产物。
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附近的壮阔景物,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上片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开篇两句,大气包举,笼罩全篇,反映出作者的主导思想:历史上的“风流人物”都免不了要被浪花“淘尽”,更何况无声无息的碌碌凡夫!无穷的兴亡之叹、高唱入云。次二句以精炼的笔墨点出时代、人物、地点,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好铺垫。“人道是”三字,既烘托出古战场家喻户晓,世代相传的声名,又暗中交待这个“赤壁”并非当年廛战之地,只是人们的传说而已。“乱石穿空”三句,是诗人目击的奇险风光,大有令人魄动魂惊之势。那穿空的石壁、拍岸的惊涛、如雪的浪花,都似乎是在向后代显示当时的威烈,诉说着当年“英雄人物”所建树的辉煌业绩。这三句,有仰视之所见,有俯视之所得;有远景,有近景;有色彩,有涛声。全词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景色,但却写得意态纵横,精神饱满。古战场的声势被和盘托出,渗透到全篇的每一角落,只待人物出场了。“江山如画”两句,总上启下。
下片以“遥想”二字紧承“周郎赤壁”与“多少豪杰”.过渡巧妙自然。这一阕可分两段。从“遥想”到“樯橹灰飞烟灭”, 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对敌的雄姿,抒发作者赞佩向往之情。作者抓住某些具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就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故国神游”到结尾,又是一层。在这五句里,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态度。“人生如梦”一类的感慨,本来是整个封建社会中惯用的陈辞滥调。不仅苏轼如此,在其他许多文人作品中,也屡见不鲜,当然需要批判对待。但是,就本篇来说,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生如梦”的 悲慨,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建功立业等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失意而产生的牢*和愤慨。总的来看,这首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
本词的艺术成就很高。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创造性地刻画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此之前,作为词这一新兴的文体形式,主要用来描写男女风情及羁旅闲愁。柳永词的内容虽已有所扩展,但幅度有限。苏轼进一步开拓和扩大了宋词的新路。他不仅大量填写长调,而且以诗为词,用词来写景、咏物、抒情、叙事、说理、刻画人物。这首词就是刻画历史人物的名篇。因为词的篇幅短小,容量有限,它不可能象小说、戏曲那样在广阔的背景上展开描写。所以这首词紧密结合抒情这一特点,以极其精炼的笔墨,采取正面刻画(“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等)、侧面陪衬(“人道是”、“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等)与反面烘托(“墙橹灰飞烟灭”等)的手法,把抒情、叙事、写景、咏史紧密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用墨不多,而形象生动。全词笔力雄健,风格豪迈,不愧是豪放词的首创,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日:‘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 段故事说明,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柳永词与苏轼词在风格上的明显不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3:01
这首歌词时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贬于黄州时写的。词中描绘祖国壮丽的江山,咏叹古 代英雄人物的业绩,抒发诗人怀古之情,表达了他的*理想,但也流露了自己功业未就的苦闷。 词的开头,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豪情洋溢。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描绘,把赤壁景象写的雄奇险峻,有声有色。在“江山如画”的壮阔背景中,又突出了 “雄姿英发”的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两句车,写周瑜的风流英俊,“羽扇纶巾”两句, 写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在谈笑风生中取得赫赫战功。而“故国神游”之后,则抒发自己的感慨。 全篇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合在一起,气势豪迈,历来被认为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