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的成因?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7 09:4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7:02
四季的成因,学生要在脑子里建构起一个正确的解释并不容易。本课我先让学生根据已知的地球运动的方式,以及古人利用杆影对四季成因的研究成果,进行充分的猜想和论证。学生的前概念是这样的:太阳每个面发出的光和热是不一样的,当地球公转到热量多的一面时,就进入了夏季,转到热量少的一面时,就进入了冬季;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公转到离太阳较近处时,就是夏季,公转到离太阳较远处时就进入了冬季……但他们又觉得与杆影的变化对应不起来,思维陷入了困局。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强调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倾斜角与方向保持不变,看看公转至A、B、C、D四点时立于北半球的大头针影长有什么变化,并根据影长判断四季。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学生经历了一个思维的剥茧抽丝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探明了四季的成因,当最终把所有现象和证据联系起来时,我开心地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灿烂地绽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7:03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各个时段温度变化,造成温度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07:03
因为有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不断移动,就有一年四季的变化了
四季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我国与西方有所不同。我国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季节的天文特征: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昼夜均匀,正午太阳高度适中,是冬夏之间的过渡季节。具体地说,它以二十四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为四季的起止,而以二分二至为四仲(见四季的划分)。
春季:立春为起点,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
夏季:立夏为起点,夏至为中点,立秋为终点;
秋季:立秋为起点,秋分为中点,立冬为终点;
冬季:立冬为起点,冬至为中点,立春为终点。
这样的四季,具有明显的天文意义,但与实际的气候情况不符。例如,立春和立秋,是春秋二季的开始,而在气候上仍是隆冬和盛夏;夏至和冬至,是夏季和冬季的中点,可是在气候上,它们并非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气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进行天文、气象和物候观测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科学成就。它的划分兼具天文季节和气候季节的特点。它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合称八节),表达的是天文季节;而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和大寒等气,则明显地表示气候和农事季节。其中的大暑和大寒,分别表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季节。大暑是夏至后第二气,即夏至后一个月,大体与传统的“三伏”中的中伏相当;大寒是冬至后第二气,即冬至后一个月,同传统的“三九”相近。故民谚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天文季节和气候季节,区别明显,结合紧密。
西方的四季划分,较多地侧重于气候方面。它把二分二至看作四季的起点。这样的四季比我国的天文四季各推迟一个半月。例如,从立春至春分的一个半月,在我国属春季的前半部分,而在西方却是冬季的后半部分。
无论是我国的四季,还是西方的四季,都是按二分二至划分的,它们都有确切的天文含义。两种划分方法本身都是天文上的,因而都不可能全面地考虑气候的特点。按天文上的定义,一年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个季节;同一季节,在不同纬度都有同样的始终。而在气候上,春夏秋冬四季,不一定是长短相等的;同一季节,在不同纬度也会有不同的始终。
要使春夏秋冬四季反映地面上的气候条件,必须采用气候本身的标准来划分四季。气候学上通常以侯平均湿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温度标准。但是,同一地点,四季必然长短不一;不同地点,同一季节并非同时始终。而且,并非到处都有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