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8 17:4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0:34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茱萸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4-10米高;树皮灰褐色;小枝纤细圆柱形,*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和腋生,卵状到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5-10厘米,宽2.5-4.5厘米。
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部绿色,*,下部浅绿色,疏生白色,具短柔毛,腋脉密被棕色簇毛,中脉突出,上部下部,近*,侧脉6-7对,弓形内弯曲;叶柄纤细圆柱状,长0.6-1.2厘米,上面有浅槽,下面圆形,稍贴着生疏短柔毛。
扩展资料:
关于茱萸的故事:
相传,汉朝的桓景跟随费长房学道。在重阳节上,费长房告诉桓景,桓景的家人将遭受灾难。让桓景带着家人做一个五颜六色的锦袋,里面装满了山茱萸,包在桓景的胳膊上,然后爬到高处喝菊花酒,以防灾难。桓景照费长房的话做了。
当桓景晚上回家的时候,看到家里所有的牲畜都突然死了,然后桓景知道自己已经从灾难中得救了。从此,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成为重阳节的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茱萸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茱萸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0:35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茱萸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 生长于温暖地带,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扩展资料:
旧时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民间采茱萸插戴头上,亦有用茱萸制成囊佩带的,俗信能驱邪治病。
每年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历史有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秋高气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时,茱萸被认为能祛病驱邪,所以古人或头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兴,并把重阳节称为登高节、茱萸节、茱萸会。
到*以后,茱萸风俗逐渐衰退。但现在民俗仍然保留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茱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插茱萸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0:35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目、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
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果实称“萸肉”,俗名枣皮,供药用,味酸涩,性微温,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止汗的功效。生长于温暖地带,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扩展资料
一、插茱萸的习俗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二、山茱萸科的山茱萸(茱萸的一类)
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质量最好,因而得名,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成熟后变成紫红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茱萸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0:36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开小黄花,果实椭圆形,红色,味酸,可入药。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详询百度百科中的词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0:36
生长在山西阳城县山茱萸少见,极有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