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由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1:5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3:44
二战的由来:
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
法西斯*:
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之后,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签订反*主义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
到1933年11月,法西斯运动遍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
一战祸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国。《凡尔赛和约》就是20年停战的协议。
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3:45
只有真史才能醒世。沿着这个方向努力,日渐深入的二战史研究能不断地从新的角度警醒当今世界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战斗最为惨烈、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60年来,人们一直在探求这场战争爆发的起因,人类为什么未能防止和避免这场浩劫?而看似强大的战争发动者法西斯国家为什么最终败北?当今世界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消除
战争威胁、维护和平?为回答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底起始于何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始时间,是我国二战史研究中较早引起关注和争鸣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经史学界和有关方面多年研讨,但至今仍未能形成共识。其主要学术观点有五:1、“1931年说”;2、“1937年说”;3、“1939年说”;4、“1940年说”;5、“过程说”。最近军事科学院军事部世界军事史研究室出版的五卷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采取了“九一八”揭开序幕、大战在东西方两个战场先后爆发的观点: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为大战的序幕;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大战在亚洲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袭击波兰标志着大战在欧洲的爆发,颇具新意。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否就是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整体上来说是一场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战争,这在中国二战史学界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问题在于,从德波战争到苏德战争爆发这段时间里(一般称“大战初期”),战争属于什么性质,半个多世纪来,围绕此问题争论激烈,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观点:1、认为大战初期属于反法西斯战争;2、认为德波战争爆发到1940年4至6月,为帝国主义战争,以后为反法西斯战争;3、认为大战初期属于帝国主义战争;4、认为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开始,二战才转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此前均程度不同地属于帝国主义战争阶段。
3、关于法西斯主义研究有哪些新突破
国际学术界关于法西斯主义的研究由来已久,把法西斯主义和法西斯运动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国际范围的一种历史社会现象,在其历史背景、思想渊源、理论基础、政纲核心、基本特征、主要类型、阶级关系、内部派别、运动性质、扩张本性、外交*以及内部极权*等一系列问题上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中国史学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把法西斯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朱庭光等学者著文论述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以及法西斯政权在德、意、日三国的确立,揭示了德意日法西斯实行极权主义国家*的特点以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密切关系。他主编的《法西斯新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了种种法西斯主义现象,并揭示了隐蔽于其后的法西斯主义本质。该书针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法西斯主义的主要争论,对有关法西斯主义的一连串问题给予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回答,对若干现象作出了新的解释,反映了我国二战史学工作者在法西斯主义研究中达到的新水平。
4、关于战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学者们认为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战前,由于英、法、美对德的绥靖*和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互不信任,战前建立联盟的努力付诸东流。1942年1月1日,包括美、苏、英、中四大国在内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后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了空前广泛的联合与合作,对于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联盟大国之间的矛盾极其复杂,美英与苏联之间不仅有着现实国家利益的潜在冲突,更存在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深刻分歧。世界大战迫使美英与苏联联合,共同打击法西斯,但这并不等于大国间矛盾的消除。联盟建立之后,在共同的作战过程中,三大国就第二战场的开辟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因此,战时的国际关系也是学者们近年研究的热点,中国学者关注较多的是中国的战时对外关系及大国之间的关系。
5、怎样看待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抵抗运动不只是发生在被占领国国内,同时也发生在法西斯集团国家中,所有这些国家一切社会力量所进行的反对法西斯占领者及其帮凶的、推翻法西斯统治的各种形式的斗争,包括本土和国外的、公开的和秘密的、积极的和消极的斗争,都属于抵抗运动。但中国学者不同意西方某些学者在德国抵抗运动问题上的观点,即把德国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反希特勒的谋杀活动视为抵抗运动。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反对派只是对希特勒个人的具体做法而不是对第三帝国的侵略*感到不满,只是要推翻希特勒的“元首”*,绝不是为了彻底反对德国法西斯对别国人民的奴役和统治,也绝不是为了建立德国的真正民主制度。因此,这仅仅是德国法西斯统治集团上层分子之间的权力争斗。
6、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贬低与抹煞
中国学者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不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并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使之无法集中兵力“北进”苏联,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与此同时,中国战场抵制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并迫使日本处于陆海两面作战的困境,大大减轻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对美、英等盟国的压力,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迅速转入*并取得胜利,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支援了同盟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起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它从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美国、英国等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坚持长久抗战,沉重地打击了绥靖主义*,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扩大。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任何贬低与抹煞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7、关于日本对华战略与中国抗日战略
有的学者对日本侵华战略问题专门作了探讨,指出:在第一阶段,即从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6日,日本的侵华战略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鲸吞东北,袭击上海,蚕食华北,建立征服全中国的战略基地;第二阶段,即1937年7月7日至1941年12月7日,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企图在短时间内歼灭中*队主力,占据重要城市,迫使中国屈服。第三阶段,即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5年9月2日败降,日本的战略方针是:利用日本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占据的有利态势,迅速消灭美英荷在远东的根据地,确保自存自卫,促使中国*屈服,同德意合作先迫使英国屈服,再努力使美国丧失战斗意志,从而与美国达成妥协,结束战争。有的学者对二战中中国战场*军的战略方针及其演变进行了探讨,指出:1.*军在抗日战争序战阶段(1931年9月18日至1937年7月7日)的战略方针是“攘外必先安内”;2.*军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底*军第一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战略上坚持全面抗日,持久作战,在战役战斗中均采取节节抵御的作战方针;3.*军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前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2月8日,即*军第二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坚持消极抗日,积极*,既抗日又*。4.*军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1941年12月至1944年11月底,即*军第三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坚持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继续消极抗战,保存实力,以维护其*统治。5.*军在抗日战争战略*阶段(1944年12月至1945年9月,即*军第四期作战)的战略方针是,抢夺抗战胜利成果,强占战略要地。中国*党的抗日外交战略的主要内容是:1.实行联盟外交战略,力促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2.实行“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的外交战略,努力争取一切可能的外援;3.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坚持反对外来干涉;4.奉行积极主动的外交战略,大力发展对外交往,打破封锁,扩大影响,争取友谊;5.立足抗战,放眼战后,为战后中国制定了正确的外交*。
相关专题: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3:45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十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力量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出现明显的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了停滞的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先后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和社会危机,德、意、日三个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上也日益法西斯化。
请您点击添加腾讯游戏迷你门户:
游戏:与女人的战争 迷你游戏[吞食天地2]
猫的爱情故事CS版 游戏大评比开始血拼
魔兽世界1.71盛情上演 [QQ堂]-"泰坦归来"上线
患乙肝能与爱人接吻吗 疤痕 粉刺坑怎样祛除
相约时尚-*无极限 快乐避孕 享受*
一战之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它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让德国在将世界卷入灾难而遭到惩罚后,永远不能再对任何国家产生武装威胁,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特别是在1932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以后,开始暗中加紧恢复国力;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因为没有能得到英法所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则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本国利益的驱使,逐渐形成了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军事集团。
直接原因
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
德意日重新瓜分世界
法西斯政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内极权统治,对外侵略扩张、争霸世界。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为了实现重新瓜分世界、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不惜要发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大战。
在亚洲,日本经过精心策划,于1931年用嫁祸于人的手法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紧接着出兵占领了中国的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由于侵华战争旷日持久却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日本决定利用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而无暇东顾的时机,来夺取日本在远东地区的利益。
在欧洲,德国从1933年希特勒获得*权力后疯狂地进行扩军备战。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河军事区,并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至1939年,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年,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1939年又占领了阿尔巴尼亚。
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意大利立刻宣布其“不参战”的态度。9月3日,英国和法国*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回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