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7:4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25
本科目应当按照“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在安装设备”、“待摊支出”以及单项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基建、技改等在建工程发生的价值。
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没有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的价值。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的在建工程:
事业单位的在建工程是指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
1、建筑工程
(1)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或修缮等时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按照固定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支付工程价款及专门借款利息时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
借:事业支出
其他支出
贷:银行存款
(3)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2、设备安装工程
(1)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双分录)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
借: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
贷:银行存款
(2)发生安装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同时
借:事业支出
贷:银行存款
(3)设备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双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同时
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贷: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条件:
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是指资产已经达到购买方或者建造方预定的可使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一)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或者生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
(二) 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与设计要求、合同规定或者生产要求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合同或者生产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三) 继续发生在所购建或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支出的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根据以上规定: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是根据在建工程完工程度来判断,因此,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将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并提取折旧。
如果其成本无法准确计量,可暂估入账,并据以提取折旧,工程结算时根据实际结算成本调整暂估成本,并据以从新计提折旧,但是以前已经提取的折旧不再进行调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在建工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26
在建工程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26
二级科目可以设置为 工程的项目 三极科目 可分为4个 建筑工程(一般是土建部分) 安装工程(水暖,消防,排风等需要安装的工程) 在安装设备(机器设备类) 待摊支出(类似于管理费用的科目 监理费 环评 勘查 差旅 职工薪酬 财务费用 负荷联合试车 等一系列费用。 最后将次科目金额分摊到以上三个科目中) 最后转入固定资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27
如果在建工程项目不是太多,可以不设二级科目。如果设二级科目,按料、工、费设置。如:在建工程—工程物质(办公楼)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0:27
在建工程,二级科目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1、在建工程二级明细科目至少包括进度款(预付款)、设备、材料、三通一平、土建安装、利息支出、人工工资、土地使用权、其它费用等。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2、工程项目在方案阶段及至管理层正式批准立项设计期间发生的支出,建议列入当期损益,包括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技术咨询、行业考察、经济分析等相关费用。
工程竣工后发生的技术检测费、环评费、安检费、职业病评价费、房产*费等其他工程相关费用应列入当期损益。
3、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经济业务重要程度设置*及多级明细核算。
4、工程项目在方案阶段及至管理层正式批准立项设计期间发生的支出,建议列入当期损益,包括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技术咨询、行业考察、经济分析等相关费用。
5、工程竣工后发生的技术检测费、环评费、安检费、职业病评价费、房产*费等其他工程相关费用应列入当期损益。
拓展延伸:
新会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同时发布的一项条例,且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 值得关注的是。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2005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6批共22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此外,对现行的1997年至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调整和修订,最终在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企业会计准则的完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