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5: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07:40
【任务描述】 ①了解槽台学说的主要内容;②理解板块学说;③掌握中国的古板块划分;④认识中国的地貌图及大地构造分区图。
一、槽台学说
槽台学说即传统大地构造学说。它认为地壳以垂直运动为主,一个地区地壳持续上升可成为陆地或山脉,反之可能成为海洋,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槽台学说即固定论。槽台学说把地壳分为较稳定的地台区和活动的地槽区两种基本构造单元。
◎地台:地壳上巨大的构造稳定区(术语来源于东欧俄罗斯平原)。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即下部前古生代变质基底和上覆古生代开始的未变质沉积盖层,其间被明显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所分割(图6-6)。地台上缺失沉积盖层、变质基底直接出露地表的部分称为地盾;沉积盖层发育巨厚的断陷带称为裂陷槽。
图6-6 地台的双层结构
(据ЛеоновГП,1980,简化)
◎地槽和褶皱带:地壳上垂直沉降接受巨厚海相沉积,最后又回返褶皱并上升成山系的巨型槽状凹陷带。以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南欧阿尔卑斯山脉为典型代表。两者由于当前在*上的位置不同,区分为阿巴拉契亚陆缘型和地中海陆间型两种类型。
地槽两侧的稳定地块称为前陆。地槽内部又可区分出次一级的地向斜(凹陷带)和地背斜(隆起带)。接近前陆的地槽外带不含大量火山岩,称为冒地槽。远离前陆的地槽内带含大量火山岩,称为优地槽(图6-7)。
◎地槽旋回:地槽的发展过程可分解为地壳下降和接受沉积(含基性火山岩喷发)为主的早期阶段,以及回返褶皱、酸性岩浆侵入和山脉升起的晚期阶段。由于在上述过程中无论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和成矿作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规律性的巨型旋回现象。所以,把一个地槽发展的全过程称为地槽旋回。
图6-7 优地槽、 冒地槽和前陆的主要特征
(据Aubouin J,1961)
二、板块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归纳了*漂移、海底扩张的重要成果,及时吸收了当时对岩石圈和软流圈所获得的新认识,从全球整体的角度,系统地阐明了岩石圈活动与演化的重大问题。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较塑性的软流圈;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三、大地构造分区和中国古板块划分
大地构造分区主要是根据构造活动程度及历史分析的原则按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的。一级构造分区有稳定的板块区和板块间的构造活动带两类。二级构造分区包括稳定板块区内较活动的裂陷槽、陆内的碰撞带、板块间相对稳定的地块和微板块等。
根据地缝合线的分布及古生物、古地理、古气候分析,可将我国古*分为不同的古板块。它们以若干古缝合线相隔,这些古缝合线包括:华北-塔里木板块北部边界的艾比湖-居延海至索伦-西拉木伦线,分隔华北-塔里木板块、柴达木板块、秦岭微板块、扬子板块的修沟-玛沁-勉略线、北祁连线、丹凤-信阳线,扬子板块、义敦微板块、昌都-思茅微板块、东南亚板块、羌塘微板块、冈底斯微板块、印度板块之间的甘孜-理塘线、金沙江-藤条河线、北澜沧江-昌宁-孟连线、班公错-怒江线及雅鲁藏布江线,分隔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南海板块的江绍-钦防线和琼州海峡线等。
四、技能训练——现代地理、地貌及大地构造分区识别
(1)阅读中国地形图,熟悉中国行政区划;对照高原山区至深海底地势剖面图(图6-8)及太平洋海底地貌图,了解中国地形、剥蚀区与沉积区的地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熟悉中国主要河流、山系和大型盆地的名称、位置及延伸方向(图6-9)。
图6-8 高原山区至深海底地势剖面图
(据刘本培,1996)
1)中国的主要山脉,其走向大致有三种类型:①近东西向(阴山山脉、秦岭、大别山、南岭、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②近北北东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吕梁山、雪峰山、龙门山);③近南北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2)我国及亚洲东部主要地貌形态:①高原山区(青藏高原,剥蚀为主);②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③近海平原(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④陆表海(渤海);⑤陆棚海(黄海、东海、南海大部);⑥火山岛弧带(日本、琉球列岛、台湾岛及菲律宾群岛);⑦边缘海(日本海、东海东侧、南海大部);⑧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等)。
(2)对照三大洋海底地貌图了解*边缘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被动*边缘:亦称大西洋型*边缘(图6-10)。主要特征是位于板块内部,与大洋之间没有海沟和俯冲消减带。
图6-9 中国及邻区造山带与盆地分布图
(据车自成等,2 0 0 2)
图6-10 大西洋型*边缘示意图
(据赵锡文等,1983)
◎活动*边缘:亦称主动*边缘。包括两种类型,安第斯型(图6-11),具海沟、火山山弧体系;西太平洋型(图6-12),具海沟、火山岛弧、边缘海,简称沟、弧、盆体系。
图6-11 安第斯型*边缘示意图
(据赵锡文等,1983)
图6-12 西太平洋型*边缘示意图
(据赵锡文等,1983)
(3)阅读中国构造分区图(图6-13)。
图6-1 3 中国构造分区图
(据程裕淇,1 9 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