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7: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5:35
(1)金玉良姻: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小说中曾写薛宝钗的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上面所錾的两句吉利话与贾宝玉出生时衔来的那块通灵玉上“癞僧所镌的篆文”,“是一对儿”。薛姨妈也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这段婚姻是美满而伟大婚姻。金玉:金玉姻缘,语意双关,既有贵重的意思,同时指代宝钗和宝玉。木石,木石讹缘,语意双关,和“金玉”相对,指代黛玉和宝玉。
(2)木石前盟:“金玉良姻”的对立面,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讹缘。作者虚构甄宝玉、林黛玉生前有一段旧缘和盟约:绛珠草为酬报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之惠,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但“俺只念木石前盟”是摹写宝玉的情迷。
(3)“空对”句:意思是说宝玉与宝钗婚后相敬如宾,但宝玉还是没有忘怀欺骗他的黛玉。雪,“薛”的谐音,指薛宝钗,兼喻其彻悟。高士,文雅有涵养的人,指宝钗。作者以“山中高士”比宝钗,表明了宝钗品性的高洁,以及自己对宝钗式理想人格的追求。作者还把宝钗比做“艳冠群芳”的牡丹。世人皆知牡丹是富贵花。殊不知,牡丹自己却并不羡慕人间的富贵权势。据传,武则天曾酒后醉言,下令百花于隆冬时节同时盛开,诸花不敢违抗,竟相绽放。唯独牡丹不肯献媚于人主,乃抗旨未放,显示出坚贞的气节。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至洛阳。天下牡丹遂以洛阳为盛,有“群芳之冠”的美称。曹雪芹以此来比喻宝钗,无疑是用这“花王”的品格,暗点其虽身处大富大贵之场,却仍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丝毫不为所动的精神。由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作者又何以把宝钗还比做“山中高士晶莹雪”了——虽生在荣华富贵之场中,但她的心,却像山中的高人隐逸之士一样高洁自持,不肯流于尘俗!
(4)“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为绛珠仙子,这里暗寓其已死,亦即所谓“泪尽”。姝,美女。寂寞林,指林黛玉一生追求世俗名利,最后并没有成为宝二奶奶,十分怨气。黛玉被称为“世外仙姝寂寞林”。而细细读下去,身处“世外”,对她来讲,却不过是一种无奈的现实,而并非主动选择。她未必真正甘于“世外”的寂寞。所以,作者又巧借宝玉之口,把她比做了“黛山”、“林子洞”的那个“偷香芋”的小耗子精。作者说她“虽年小身弱,却是法力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脂砚斋亦批云:“凡三句暗为黛玉作评,讽的妙!”(庚辰本第19回双行夹批)正喻其关键时刻,亦不忘邀宠攀高,借木石之盟来改变不利处境的机心。
(5)“叹人间”句:这是宝玉对自己与宝钗和黛玉之间两段情缘发出的感叹:直到今天,才终于相信癞头和尚说的话,我终于在看透黛玉的“滚香芋”“邀恩宠”之后,接受了与我志同道合的宝钗。这“美中不足”四字,原本是顽石下凡之际,癞僧、跛道二位仙师对它的劝告:“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甲戌本第1回)那时候,石头“凡心已炽”,自然是听不进去的。结果呢?下到凡间以后,阴差阳错地与本应配给神瑛侍者(甄宝玉)的绛珠后身——林黛玉结缘,在尘网中越陷越深。二人之间的口角越来越多,相互给对方造成的痛苦与失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直到有一天,这种痛苦与失望再不能让其承受时,那顽石(贾宝玉)才会翻然悔悟,明白人世间这一切世俗的儿女情长皆不可永远依恃,惟有以禅宗、老庄之“出世”境界为指向的至情大爱,也即宝钗对他的关爱和引导,才应该是其精神世界的最终归宿。所以,所谓的“只念”也好,“空对着”也好,那都不过是宝玉走上“悟道”之路以前的执迷之语罢了。不客气地说,那恰是其“终身一误”所“误”的内容之所在!
(6)“齐眉举案”句:《后汉书·梁鸿传》中记载,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食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后因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案,有足的小食盘。虽然二人生活得很好,幸福恩爱,但宝玉却始终放不下黛玉,所以说“终身误”——宝玉对黛玉的情迷,几乎误了宝玉一生。而在其“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以后,他还有可能继续坚持原来的错误吗?很明显,虽然在他的心底里依然保留着一份对黛玉的留念之情,也就是你所谓的意难平(“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第五十八回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但其主要的情感还是不能不转到宝钗身上,转到作者所预告的那种“古鼎新烹凤髓香”,“金娃”与“玉郎”夫妻恩爱,并风韵独具的情态和意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