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7:0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50
超前消费跟市场经济走势和人们的学识有一定的关系。90后的父母在50岁左右,90后还处在想要摆脱父母的年纪。90后是独生子女,开始踏入职场,大部分人未婚,结婚率较低,很多人用同居来代替结婚关系,还有不少人与父母同住。
90后的成长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部分90后的成长环境较前几代人,物质都更加富裕,很少吃苦。所以,90后也是危机意识或者居安思危意识较低的人群,他们的储蓄意愿更低,超前消费意愿更高。出生在商品极大丰富的社会,90后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广告的目的就是销售商品,广告中的吹嘘和不切实际,会很容易遭到他们的抵触。
他们更喜欢带有讽刺元素,或者更加表达他们实际现状的广告。因为物质层面的丰富,所以90后也是对精神层面要求更高的群体,他们更自我,有强烈的独立感和自主权,表达方式更感性、更强烈,思维更活跃、创新,因此90后对各种文化的包容性会更强。对于出生在物质富足年代的90后来说,商品的功能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属性要更重要一些。
在20世纪*十年代甚至21世纪初的很长时间,中国经济底子薄,想要经济增长,各个地区都开始有招商引资的任务目标,需要不断地招揽外资来投资办厂,从而发展经济。这种投资所获得的利息,来自经济增长的回报,这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发展有贡献,所以这种利息是合理的、有正面意义的。然而,当越来越多的钱开始不再投资于经济发展,而是变成引导人们超前消费的时候,我们就不由得开始质疑,他们所获得的利息,真的是合理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吗?
可惜,在传统的教科书里,没有把超前消费贷款和传统的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资金区分开来。所有的教材里,都在用能够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那类借贷行为,去说明、证明借贷行为都是善意的、美好的、合理的、有意义的,似乎从来没有人去试图做过区分。就像有些讲经济的人,会用一句话概括说“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好像一切的商业活动都对社会有益,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为了防止大家误解,我们必须要把超前消费和大件耐用品消费相区分。对于买车买房来说,因为车和房是耐用品,它们的使用价值会持续地分布在很多年里。所以此时我们办理分期还款,更像是一种把消费的成本也同比例分散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我们还需要区分超前消费和全人生周期的消费规划。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收入分布不均匀,有时高有时低,或者大部分收入都只集中在某个年龄段,而其他的年龄段里收入非常低,那么通过借贷,等同于可以把特定时间点下的收入做时空转移,让收入更均匀地分散在自己的一生之中。然而在这种全人生周期的消费规划下,一个人肯定会既有借入又有借出,不同年龄段的借入和借出可以互相抵消,借钱和存钱互相抵销。
有人节衣缩食,就一定有人超前消费,相互一抵销,整个社会的平均水平就是人人月光,再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就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收入内把钱花光。而在具体消费选择的时候,就是要在有限的预算下,获得最大的效用。
所以超前消费并不是说不支持,关键点是看自己要把这部分的钱用在了哪里,如果是用来吃喝玩乐,那消费的就是自己的未来。希望每个超前消费的人,都能及时止损,合理的规划自己的资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51
本文结构
●什么是超前消费,大学生的超前消观。
这就要说一下超前消费的定义了,超前消费是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而大学生们处于一个特别的年龄段,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性强,攀比心理强,往往会为了自己的一时爽快做出令他后悔的事情。在我的理解里面,超前消费就是主要对大学生们说的,大学生们的消费能力强,但是没有支撑他们的经济基础,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他们会想一些软件借款进行超前消费去支撑自己的这些冲动。
●为什么会超前消费呢?
大学生们毕竟是走在了教育的前端,往往会有自己的一定控制能力,他们有时候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攀比心理,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大学生超前消费呢?
(1)打着“省钱”的旗号买无用品
在我看来,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物品,很多不是生活必需品,而仅仅是趁着打折,去买很多可有可无的东西。他们打着“省钱”的旗号去血拼,把自己网贷的最高限额刷到极限。但这真的是“省钱”吗?在这之后,他们又为了还清超前消费,几乎用光了自己的生活费,连解决温饱问题都很难。
(1)还款的方式
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虽然可能在超前消费之后每个月的还款任务,会倒*他们去赚钱,接触社会,锻炼实践能力,早日实现经济独立。但是真的有几成的人会去这样做呢?他们大部分的做法都是自己能省下来就省下来,是在省不下来就去找朋友们借,往往不会去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清这部分的借款。
●理性消费
超前消费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多半是看上去很美,但适合不适合,还要看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赚钱的能力。年轻人要消费,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要知道量力而行,假如自己具备赚钱的能力,适度的超前消费未尝不可,甚至也值得提倡。但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在校大学生,超前消费真的没有那么美好,很多时候,他们认为的那些优点,不过是想当然。所以,作为大学生都应该把握好自己,做到理性消费,不要让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
●我不是一个超前消费的人
对我自己而言,我既然可以说出上面的这些话,就完全可以说明我不是一个提前消费的人。相反的,我是一个可以为自己留出应急资金的人,在我自己的思想里,我认为不给自己留一些底线在未来倘若有需要的时候没有,现场找解决办法就会错过最佳的时间。
●发出倡议!
所以我提倡大学生们,包括所有人都给自己留出那么一些资金供自己应急时使用,这不仅是对自己好,同样的在朋友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也可以第一时间的伸出援手而不至于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年轻人要消费,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要知道量力而行,不去攀比,不盲目地追求奢靡的生活。超前消费不可取,做事还是要给自己留出一部分底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51
超前消费: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分期付款、预支等形式进行消费。
我也曾为了买喜欢的东西,出现过超前消费的行为。对于超前消费我表示理解,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可以超出自身承受范围之外。
不能否认的是,超前消费是一把双刃剑,要在肯定它好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如投资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样,信贷消费同样也有风险。贝尔曾经针对西方盛行的分期付款有过如此妙论:造成新教伦理最严重伤害的武器是分期付款制度,或直接信用。
“负翁”现象是超前消费特有的产物,如果控制不当的话,会对社会的思想和经济方面都带来不良影响。
超前消费会刺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也使得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思想日益严重,公众的价值观人生观极度扭曲,甚至会产生极具破坏性的享乐主义和不切实际的浪费文化。经济方面,如果城市中的这种“负翁”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约束,一切只会走向预期的反面。
如何把控超前消费?
想把超前消费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建议做到以下两点:
1.开始记账
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全部列出,每一个科目的变动都如实记录,不要遗漏。这样我们就知道钱都花在什么地方,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需要多少钱。
2.量入为出
摸清自己的收支情况,我们就可以进一步量入为出,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避免超前消费给我们带来破坏性的享乐主义和不切实际的浪费文化的危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到理性消费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52
我的理解里超前消费有两层含义:
(1)一个是是指脱离自己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盲目消费行为,以追求享乐为目的,以消费高品牌,高档次的商品为特点,是一种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和家庭收入的多少而盲目攀比、不计后果的消费行为;
(2)另一个则是与上面的相反,是在自己能力下提前用未来的钱,是能够偿还的起的,能够承担的起的消费。
对于我自己的话我是第二种超前消费的人,是那种理性超前消费的人!
(1)带动消费的增长,通过超前消费可以带动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市场需求,使消费结构更加合理,反过来又促进生产的增长,使生产与消费保持良性的循环。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选择提前消费的话,我们可以将资金用于其他方面,以提高投资效率,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1)冲动消费,超前消费会刺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很容易出现超过个人经济能力能负担的消费情况。
(2)债务危机,如果社会债务过多的话,在经济下行的时期,很容易引发金融危机,例如2007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谁累计了过多的债务。
提前消费可以让人更好的享受生活,更方便,更快捷的满足自己的日常需要。但是这也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毕竟当花钱的时候,虽然非常方便,但是每个月毕竟还要按期还款。这种消费方式很容易出现过度消费,有些人经常在买东西的时候,不管东西本身是否实用,只要自己看着喜欢,就要买下来,所以这种消费方式很容易让人们失去理性。
总的来说,超前消费对于社会而言是利大于弊的,不但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还可以让人们充分利用手中的钱。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救急,用不好就会深陷债务的泥潭。以后我们要做到不管是否超前消费,都要做到理性消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00:52
我不支持超前消费,尤其是对于在校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我们还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因此不要去使用什么金融产品,校园贷就更别说了,不仅不利于我们正确消费理念的形成,更容易越陷越深。
从数据上看,2021年双十一天猫的销售额达到了5403亿,在如此巨大销售额的背后,离不开很多超前消费的年轻人,据统计,18至35岁群体已经成为消费主力。
为什么超前消费会如此盛行?
(一)消费主义盛行
消费主义是把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首位的一种消费思潮。消费不再作为自给自足的手段,而被看成了目的本身,为了消费去消费。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人的*也在不断增加,追求个性,崇尚超前消费。看到很贵的东西,就想着分期,买房要贷款,甚至衣食住行都要透支消费,这个月先借了,下个月发钱了再补上再借就可以了。但这种生活习惯是不可取的。
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包括大学生的新闻,被花花世界好多物品不断*,男生被游戏充值*,女生被名牌包包口红*,但由于自身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只能开通一系列借贷工具,拆了东墙补西墙,不断分期,竭尽全力把财务状况做得滴水不漏。
(二)陷入商家消费陷阱
商家推行的消费广告,都在极力描绘消费的正义和紧迫性,是有必要的。好像买它们的东西,你就可以与众不同,所有人都会关注你。
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女生肯定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男生追求女生谈恋爱就不可能不花钱,而那些消费贷款主要针对的就是资金有限、冲动消费的年轻群体,让消费者与身份地位、品味联系在一起。
(三)虚荣心作祟
只要是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虚荣和攀比心,这是人类天性之一。适度的虚荣和攀比会给你前进的动力,但一旦被它们支配,你就不是真实的自己了。
现在的大学里,也存在一样的问题,追求名牌,追求大牌子,为了买到这些甚至一个月都吃泡面省钱。其实,因为自卑,所以才需要不断地去消费,去证明自己。别人和你做真朋友,是喜欢你这个人,而不是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那我们应该如何制止这种消费行为呢?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制定好计划,在能力范围内消费。
我在大一的时候也喜欢透支消费,放纵自己的*,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尽可能做到省吃俭用,但最后发现到头一场空,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愚蠢的虚荣心。
那不如在每个月开始制定好本月的计划,在哪些方面要用多少钱,给自己设一个限度,渐渐学会控制*,把消费分成必须和非必须,买东西做到少又精,舍弃数量,追求品质。
没有了乱花钱的习惯,你也会觉得人变轻松很多,没有必要天天去愁怎么还清借款,感觉世界都清晰了。
质而言之,我不支持超前消费,大学教育也应该多宣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科学合理的消费行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