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滨江公园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1: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1:03
芜湖同样是坐拥两江(长江、青弋江)、历史悠久的城市。“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在依青弋江畔构架起“防洪建筑长廊”和在镜湖之畔建起了“湖街一体”的步行街之后,终于撩开了芜湖人期盼已久的“滨江公园”的面纱。目睹那宏伟的建设蓝图不久将变为现实,一种自豪感便从心底油然而生。江城市民将走出城市的藩篱,拥抱浩浩的长江,去感受那“惊涛荡天外,巨浪涤尘埃”的大江奔流入海的豪迈气概。一句话:滨江公园将更让芜湖人“零距离”地接触长江,亲近长江,也让万里长江见识了芜湖。用创新意识去改造城市,建设城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格,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这项工程建设对整座城市所产生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是史无前例的。
滨江公园一期在防洪和亲水工程建设先行之后,景观工程即要动工。景观工程实际就是滨江公园的脸面。笔者以为:
首先要有综合体现城市化形象的景观。芜湖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其发展中无不渗透着芜湖人的创造力,物化着城市的文明史,凝结了这座城市丰存的历史文化和创新思维的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城市面貌中,就构成了一座城市的形象。将这些包蕴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代表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文化现象,整合成文化景观(可用造型艺术形式表现)在滨江公园展示出来,让到此的游客领略这座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风貌,了解和感受到这座城市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追求、时代特征,触及并把握到这座城市的灵魂,进而认识芜湖这座城市将地方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一种宽容、豁达的开放形象;富有拼搏、进取精神的创造形象;敢于确立自身价值的自主形象———这便是能够造出良好的人文生态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的文化码头———芜湖滨江公园的意义所在!
打造独具芜湖特色的“滨江公园”,品牌是关键。长江沿线城市众多,滨江景观并非鲜见。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大城市的滨江景观亦都各具特色。有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芜湖的滨江公园建成后,外地客人来此看什么?如何吸引海内外大批游客,创造新的“眼球经济”呢?我以为应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之策。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芜湖文化,有着辉煌的昨天。这正是芜湖文化的“个性特色”和“存量优势”。从鸠兹古邑楚王城、南陵大工山古铜矿、繁昌人字洞等代表的芜湖古文化,到爱国词人张孝祥、姑熟派画主萧云从、铁画大师汤天池、*英烈王步文、卓越领导人王稼祥、民族英雄戴安澜、*家、文学家阿英、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王莹、书画名师黄叶村、科技精英钟家庆等在芜湖土地上英名留芳的杰出人物,从已收藏、保护或是密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诸多的芜湖古城遗迹、文物珍宝、诗词歌赋,到充满地域特色、乡土气息的贴春联、玩狮子、舞龙灯、打莲湘、抬花轿、抖空竹乃至斗蟋蟀、售梨膏糖、爆炒米花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风情演示,皆可为建设滨江公园所用,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在滨江公园这块“城市的脸面”上,展示出本土文化的神韵。让芜湖的市民从“镜湖文化”走向“长江文化”,而外界的人们则通过滨江公园认识、了解了芜湖的“镜湖文化”、“青弋江文化”。
采用动静结合的人性化设计,满足市民参与和实现自我的功能需求亦很重要。
城市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人文空间和物质空间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职能的淡化,使得家庭的教育、娱乐功能,相当一部分转向了社会。城市中的人们期盼在户外的空间活动中,从自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得到平常得不到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认同。滨江公园无疑将为市民提供又一批开敞的户外活动空间。但设计和建设者们应从人性化的角度和满足市民参与和实现自我功能需求出发,除了考虑滨江公园静态的硬件和配套建设外,还要考虑动态的各类文化活动所需的设施建设,如:健身、游乐设施,露天敞开式影视及表演场所,艺术展示长廊,餐饮及公共服务以及各类便民服务等。即便是反映民俗风情的雕塑景观,笔者这里引用市文委一位领导的一句话:“当今社会讲究互动,景观建设亦应考虑游人的参与和互动因素。”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的雕塑景观《黄包车夫》,设计成可让游人坐上黄包车拍照,我们为什么不能将民俗中的“抬花轿”,设计成让雕塑的人物抬着花轿,而让游人能坐进“花轿”,拍照留念呢?这样的景点动静结合,赋予雕塑景观一种生气和动态美,能引起游人的情感共鸣和参与互动意识,亦是地方民俗风情生动地演绎与展示,能起到很好的观赏和娱乐作用。
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长2.25公里的芜湖滨江公园一期工程将亮出它绚丽多姿的风采。那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富有创新的意境,具有文化张力,形成城市神髓的芜湖滨江公园,将成为万里长江之畔又一道闪亮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