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3 06: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5:38
扬州清曲的表演形式是坐唱。
扬州清曲表演者少则一二人,多则*人,且自操乐器互为伴奏。其演出形式俗称“开席坐”:中设一桌,三、四人至六、七人三面围坐,面向听众。各操一种乐器,或独唱,或对唱,不化妆,也无其它道具。1986年,扬州市曲艺团演出新编曲目《老鼠告状》时,乐队坐在台侧,三位演唱者淡妆长裙坐在台中,齐敲瓷盘。
扬州清曲的曲牌非常丰富,迄今统计有一百多种,有宫调、商调、微调、羽调等调式。其板式一般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和一板七眼之分。演唱分单支和联套,全曲只用一支曲牌的为单支曲,俗称“单片子”。旋律优美的《南调》、《满江红》、《梳妆台》等常用作单支曲演唱,其曲目有数十首。
用多支曲牌连缀而成的称套曲。套曲的结构比较复杂,最常见的结构称“五瓣梅”,即用《满江红》作头,用《叠落板》作尾,中间穿插多支其他曲牌。穿插五支以下曲牌者称“小五瓣梅”,穿插五支以上曲牌者称“大五瓣梅”。
此外尚有一种少见的集曲结构,如用十八支曲牌中每一支的一部分集结成的《九腔十八调》,用《剪剪花》分别接十支不同的曲牌演唱的《十个郎》等。这些方式使扬州清曲曲牌的组合显得既有规律又自由灵活。
扬州清曲的介绍:
扬州清曲起源于江淮区域的中心城市扬州,主要流传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南京、苏州及广大的苏北地区,在上海、山东、安徽、云南等外省市也有流布,*年间又传至香港、台北等地。
扬州清曲的保护工作开展得较早,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有关扬州清曲的调查及唱本、曲谱等史料的搜集工作就已形成了成果,散布在扬州各地的零星艺人及爱好者也被组织起来开始了培训,并成立了“广陵清曲之友社”开始了团队活动。
尤其是“扬州清曲研究会”、“扬州清曲资料库”、“扬州清曲传习所”、“扬州清曲史料馆”等史料、传习机构的成立,为扬州清曲的保护提供了诸多相关的平台。还有各种书刊、光盘等的编撰、制作出版,为扬州清曲的资料、作品及研究成果的保存和利用起了可贵的作用。
扬州清曲六百多年的传承,保留了大量元、明以来的俗曲,其中一些俗曲原词的保存,不仅有利于我们对古代民间乐曲、民间歌词的认识和研究,而且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也具有难得的认识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