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对联的格式543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1 04:3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19:00

格式:

1、两联字数不限,但必须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句末尾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句末尾字是平声(一声、二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两联的意义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相似、相近、相反,但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1、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2、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3、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4、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参考资料:对联-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19:00

对联的格式:

对联分上款和下款。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

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下款包括三个内容,即称谓、具名、具名语,有的在具名语之后,还加上具印(书斋联、建筑联、厅堂联等具印,其他类联一般不具印)。

拓展资料:

一、对联格式举例说明:

1、两张“条幅”式: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书写最为常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格式。具体讲,“条幅”是指将整张宣纸竖着裁成两半,或裁成三个长条,尺幅呈横短竖长的形状。它一左一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

由于实用对联一般文字较少(短则四五言,长则十几言),两边正文分别从上到下一行便可写完。这种对联书法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

2、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大的条幅。顾名思义,中堂一般挂在屋子客厅正面墙上的正中。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为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等。

将整张宣纸竖式不用裁开,联文按左右两行写在一张纸上,竖着悬挂。这种样式常见诸于居室布置、书法展览、书报杂志和网络。按照传统,对联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而言),也可以小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大于中堂的尺幅。

3、“龙门”式:有的联文多则几十字,甚至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用“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

4、琴对式:琴对是指联文集中于条幅上部(长度约占五分之四或四分之三)而将款文置于联文之下,其形状像一张琴一样的对联。琴对一般字数较少,往往四五言居多,一般不会超过七言。上款置于上联联文之下,下款置于下联联文之下。联文字少而纸长时,多采用这种书写形式。字少显得大方醒目,字多就会局促与拥挤。“琴对”一般用两张条幅分开书写,也可以在一张中堂上书写。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19:01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扩展资料

关于对联的禁忌:

一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二忌重: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三忌失对欠平衡: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第四失替应留意: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为乱脚: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八忌上重下边轻: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参考资料:对联——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19:01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的格式,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咏格诗钟。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9 19:02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对联格律的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两个基础要素则自不必说。(待续)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中)--转

  有的联家将强弱相当或概念相当作为对联格律的要素之一,作者认为并不恰当。因为,强弱相当,只是在内容相关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内容的意思基本上要能相匹配,越相匹配,对仗就越工。如果上联太强而下联太弱,或者下联太强而上联太弱,其对称性就会受影响。因此,强弱相当主要涉及对仗的宽工问题。同样,概念相当,也只是在词性相当基础上的进一步的修辞要求,指的是上下联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者说词义也要相当,要尽可能相近或相反。这也只是涉及到对仗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鸡”,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其次,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关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对仗就越工,如“有”对“无”、“真”对“假”、“生”对“死”、“聪慧”对“愚痴”等,就属于工对。

  总之,对联格律六要素,关系到一副对联是否成其为合格对联的问题。对此,楹联界还是有必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并明确加以界定。

  作者认为,对联的基本格律,除上述六要素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待续)

  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下)--转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不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下图方式对折一分为二裁开成为A2纸(如图(2) 明信片怎么样固定 为什么我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还没有到? 梦见我孙女光秃秃的躺在路上的预兆 师兄请按剧本来分集剧情介绍(第1-40全集)大结局,几点更新,在哪个台播出... 发挥什么优势 三合一烤肠机接煤气罐接口可以换方向吗 关于福睿斯4年,3万公里保养问题请教? 福睿斯水箱加水在哪里 福睿斯水箱加水在哪里加 CSGO武器箱怎么获得 CSGO武器箱钥匙在哪买便宜 捷安特Master123可以改前避震 V型刹车 变速吗?2 对联有哪些。3216 捷安特master123内三速自行车3档快档有声音怎么回事5 梦见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预兆 武昌火车站离兆丰路滴滴俱乐部有多远 捷安特master123的shimano内三段变速是什么意思...19 捷安特普通车改装 碟刹 齿轮 提速等问题 普通捷安特全铝合金16英寸哈佛6.0(开档120mm28孔后... 如果要学软件开发也就是计算机专业的话,是集美大学好还是厦门理... 学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学生能考华南理工学院的什么研究生?1 各国的充电器能通用吗?不是说很多地方的电压是不一样的。 过去马来西亚可以不要转换插头吗,因为手机是港版的 马来西亚充电用的插头跟中国大陆一样的吗 捷安特自行车求助本人的一辆捷安特(马斯特内三速)快 史上最著名的对联1008 如何评价电影《你是凶手》?199 类似于今日头条的资讯新闻软件有什么?6 盅的五笔怎么打3 今日头条为什么只有推荐的新闻,而热点搜不到呀 盅 是什么意思52 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的对话是什么? 捷安特master123能改减震前叉吗?2 一字对联有哪些100 孔巷邵村北苑到昆山南站有多远,打滴滴大概需要多少钱 ...多远?明天从济南西高铁站下车到历下区历山路,滴滴打车方便吗?大约要... 公明中国银行在哪里,我在龙泰宾馆怎么坐车 深圳公明中国银行 理财什么意思?708 什么是理财?1384 理财包括哪些?293 怎么取消中国银行借记卡的短信 如何进行理财?1062 万豪酒店于中国东南区推进品牌拓展布局 温州万豪酒店精彩亮相 怎么考试才能不挂科呢? 梦见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预兆 肯德基兼职工资怎么算 去肯德基招聘怎么问视频 问下。我的QQ号密码绑定了我的一个不用的手机号。已经停机了。我想改... 我的qq密码被盗可是邦定手机号码早已不用、想更改密码怎么办呢! 手机QQ被盗,密码被改,好友被删,保密手机号已经不用好几年了,怎么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