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0:2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09
前些天正是路遥去世十五年的日子。著名的或非著名的大小人等纷纷撰文纪念。我赶个热闹,把一直想说的话一并说出吧。
十余年前,我在北方小城一所中学读书,高一。回头看,那恐怕是我漫长的“优等生”生涯中难得的一段成绩中游的日子。至于我自己,却是麻木不仁。一切都源于初中转高中的那个暑假,我竟喜欢上了所谓的“文学”。 也许是因为为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他已被压抑的太过辛苦,也许是因为我有个颇有文艺女青年气质、喜欢看卢梭《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的姐姐,也许是《读者》、《青年文摘》上几篇余秋雨散文的影响。总之,一个夏天就把我这个常被老师拿出去参加数理化奥赛的男孩变成了文学少年。我当然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学少年。正是同学少年的豆蔻年月,高考的压力又不够急迫,读小说、看散文的大有人在。正是从同学手里,我读到了路遥《平凡的世界》。
此刻的我急切地想搜索出当时完整的阅读感觉,但是,很遗憾,时间把一切揉成了沙子,然后吹掉。但我毫不怀疑它肯定给少年的我带来的震动。因为我还记得读到最后一章时我的化学考了38分。因为我还记得“我们亲爱的某某某同志”这样的句式给我的异样感觉。因为我还记得某一天我坐在教室左侧翻书的情形。因为我还记得书的主人,那个常常满面笑容却心狠手辣的同学问我这本书好不好时的笑脸。他们是如此清晰,我是说,虽然感觉已经模糊,但是那些情形是如此清晰,唯一的解释是:读这本小说的日子是不一样的!!
《平凡的世界》是我在高中阶段读的最后一*篇小说,之前是《穆斯林的葬礼》、《红楼梦》和半部《复活》。之后,我又变回了那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却成了个文科生。再后来,我不太情愿地进了某校中文系。再再后来,我又混了个文学专业的学位。
这么多年,读了自己都记不清数量的小说,学习了所有流行过的文学批评方法。可是,终于忘不掉路遥的名字。准确地讲,忘不了的是路遥,而不是路遥的小说。路遥的小说肯定不是中国第一流的。那个永远讲不完的“于连”式的俗套故事,那个简单的城与乡对立的命题,毫无创造力的叙事手段、语言风格,咳。可是,是什么让我,让我们很多人忘不了他?
路遥从一个小小的农村起步,事实上他的视野也从未超出一座县城。他的成名作《人生》已经展露了他所有的文学命题:个人实现或用流行的词“奋斗”。路遥与他笔下的人物一起奋斗,直至获得茅盾文学奖,这个他极其看重的奖项。然后,在1992年,他因病去世。不过,他死的真是时候。上世纪*十年代,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以及乡村,有大批大批手捧小说汲取精神营养的文学青年,他们正是路遥最重要的读者。他们的精神气质与路遥小说中的青年,乃至与路遥本人,乃至整个时代都是如此相近。时代是单纯且怀揣梦想的,读者是,作者是,《平凡的世界》也是。可是如果在今天,他肯定不会产生当年那样的轰动。他真的一点也不现代,更不后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评他的观念落后、手法老套,年轻人不再理解他的小说世界甚至把他看作琼瑶式的人物,更有人则干脆把与*党、茅盾文学奖有关的一切*,路遥当然在其中。我好赖也生于80年代,但已经无法向比我年轻的人们解释路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精神气质,所以我们要尊重别人和自己的记忆和选择。比如我自己,如果不是九十年代中期在北方小城读了路遥,而是读过托斯陀耶夫斯基后遇到路遥,肯定也会对他略为不屑。但我永远不会因为他如今不够时髦,而否定自己的经历。相反,我会永远感谢那个感动过、影响过自己的路遥。这真的是极简单的道理,然而现在是流行踩着别人显示自己品位的时代。
路遥是幸运的,直到今天,他仍有数以百千万计的读者。他又是不幸的。他终于没有在主流文学史中留下重要的一章,虽然他有比所谓先锋派、新生代、新写实更多的读者。评论家是群莫明其妙的动物。他们疯狂的追逐着“新”的东东,对路遥这样老土的东东视而不见。但我一直在想,难道影响无数人精神生活的一部作品还不如邱华栋一篇七拼八凑的小说更有价值吗?难道我们的文学写作与评论只是与文字符号有关,与人的精神世界无干?
路遥离伟大很远,但离可贵很近。追问兄弟你能再慢点吗?
寒假不知道都过去了几个月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1:09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