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乙方心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30 22: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0 09:58
最近想聊一聊两个话题,一个是我们常见的乙方心态,另一个是关于影响用户的七次法则,结合工作之中的场景与笔记,也来聊一聊这两个知识点。
区分客户与用户
什么是乙方心态呢?其实就是指作为乙方对于客户和用户的常见认知误区。客户给你付钱,但是客户并不是你的产品使用者,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但是并不付钱,当客户和用户不统一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板付钱,所以要尽可能满足老板的需求,最后你发现老板满意了,高高兴兴拿钱走人,但是广大的使用者却并不适用你的产品。
我们在乙方的行话中,经常有一种称呼叫“甲方爸爸”,其实也是长期形成的一个乙方心态所衍生的外在称谓习惯,当你所处的行业中客户与用户不一致时,将客户错当用户,会产生一个较差的回路,那就是会让你逐渐丧失真正理解用户需求的能力,而一味的取悦甲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调整心态,有时候,甲方和乙方的需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的用户,也就是丙方想要什么,下大力气研究丙方的痛点,把用户服务好之后,客户自然来。
广告提案被甲方反复以奇怪的理由驳回,做的设计因为老板的一句话删删减减,一个产品需求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也许有的人就会想了,应该如何平衡呢?跟甲方需求和视角产生争议时,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找到丙方视角作为逻辑原点,摆事实,讲数据,做调查,给分析,把聚焦点拉回用户身上。换而言之,至少在每次产品开发前,都应该跟客户确认产品的使用环境与谁来使用,确立好最终目标,以便在设计产品时,每一个步骤都经得起面向最终目标的考验,从目标牵着走,而非被客户牵着走。
区分客户和用户,正如区分手段和目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一般,而避免乙方心态,更需要摒除甲乙方身份的角色思维*,直奔最终用户和目标。
影响用户的七次法则
在以前看电视广告时,我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拼多多,58同城,马蜂窝,脑白金这样的单句重复广告为什么屡屡出现,且愈演愈烈到梯控广告中,他们为什么重复那么多次,到底要重复几次才算真正的有效呢?直到最近我看到了7次法则,它的核心观点认为,影响用户,7次为宜,传播的本质,在于重复,受众的本质,在于遗忘。
影响用户一次,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第二次影响,才会有一些效果;一段时间内,连续影响用户3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7次,是影响用户的最佳频次,也就是阈值。超过最佳频次,影响的效果和性价比,都开始下降。其实这个问题终局,在于我们对阈值的理解, 你也许可以加快突破阈值的速度,但是却无法冲击阈值的次数。 而这7次的相对值,是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合理的影响用户的参考数。
比如我们经常为拜访客户而烦恼,应该有几次陌拜和电联才算正确的步骤呢,知道了这个就会有一把更好的量尺。在一些成熟的公司,要求员工在销售新客户联络时,一个闭环需要至少有3次电话+3封邮件+1次见面,一些保险公司,甚至会要求员工打7次电话都失败以后,才能决定放弃这个客户。也许会有人想,7次也总失败呢?其实这里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7次法则,不是单纯的7次重复,每次的渗入,都是要比以前更深层次的试探,直至到达客户的需求点,比如你追女孩子,肯定不是一次一蹴而就,但是每一次如果只是重复动作,没有更深入的接触,也只是重复无用功而已。一些房产中介,拜访客户时,总会落下东西制造第二次第三次见面机会,从而不断加深影响,埋下种子,逐步生根发芽。
拿破仑说,极为重要的修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以用户最不利的情况考虑,就像是把用户当做健忘症来看待一样,而他们对于那些不断重复的影响,注定逃无可逃,有时我们总是嫌弃马蜂窝等叶茂中似的广告,觉得这些没有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真理, 有效果要比有意义更重要。
每期三张图,脑洞比你足。(116 期)
1.液体强力胶
这则广告很有趣,作者用效果打法将产品功能属性打到了场景中,不知道是否夸张,但是却为其粘性做了一个充分的场景化展示,跟邦迪的那篇,“邦迪相信,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不同,作者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粘贴的功能,非常生动而形象。
2.带小狗的报纸
其实这个步骤应该属于优化过程体验,作者将报纸的配送与小狗叼着报纸前来送报的场景深刻的结合了起来,其实在我们今天的外卖配送中可以借鉴这样的产品包装形式,提升过程体验,一些外卖或者快递已经开始了小纸条的文字设计,以此求获得好评,但是关于产品的包装场景搭配,尚需跟产品本身在触点场景下有所结合。
3.悬在停车场上空的广告
这样的场景,恐怕最适合的是做反面典型,跟高速路上的事故车一般让人猛然警醒,注意安全,但是它却给了产品广告有了一个最佳场景,那就是解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那就是有一个好的产品制动,能够及时刹车避免如此。在国内恐怕这样的艺术方式的广告可能还很难打的出来,但是它的思路确实让我们又开了一次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