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4:0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06:52
我国古代有两本非常出名的文化典籍,一本叫做《尚书》,一本叫做《诗经》,前者为一部多个体裁性质的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主要记载的内容,上起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包括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后者则是汉族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计三百零五个篇幅,也称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等。
在这两个典籍之中,都提到了一个物种,尚书称其为貔,诗经叫它是白罴。用现在的解字手法来讲,貔和白罴的意思相近,关于解释则有两种,一种比喻勇猛的军士或者军队,另外一种形容存在于传说之中的猛兽,这个答案就不好解,有人指虎,有人说熊。
近一点的历史当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出现了一个叫做貘的物种。兽经里也有记载,不过名称又叫做貉。但不管是貘或者貉,它们都有一种类似的颜色,灰白色以及棕白色的外貌。清代蒋超所著的《峨眉山志》里出现了貔貅的记载,关于貔貅的记载就相当之多,也可以称为豼貅,是古籍中记载的猛兽之一。《史记·五帝本纪》之中,有一段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清稗类钞·动物·貔貅》中记述,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从这些历史典籍中可以清晰看出这个动物本身的各种特征,从性格入手的话,其虽然非常凶猛,但却是可以驯服的。这样一种勇猛的生灵用来比喻战士也就非常恰当了,于是唐代有赳赳将军,豼貅绝羣的句子,到了元朝也有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的例子。
从历史起源讲起,貔貅并不是只有这一个称呼,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作为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瑞兽,貔貅除了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这里还有一个典故,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简单一点就是食金吃铁,食铁兽这个东西在《山海经》里边出现过,但最出名的是这个东西还是蚩尤的坐骑,参与了蚩尤与黄帝的大战!汉代的东方朔在《神异经》里边介绍,南方有兽,名为啮铁。晋朝的郭璞在《尔雅释兽》中也对这个动物进行了说明,似熊,小头,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好像有哪里不对,毕竟这个叫做貔貅的食铁兽样子越来越清晰了,明代袁牧的《新齐谐初集》,有更详细的记述,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
最为详细一点的还要说《北川县志》,这也是将食铁兽正式与现实之中的动物联系起来的。而这个被称为食铁兽的动物叫做大熊猫!
而关于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之为食铁兽,不过是传闻大熊猫在无盐可食的情况下,就会闯进村民家*食铁锅里残存的盐分,村民们不了解大熊猫的习性,误以为大熊猫在吃铁,从此便得名食铁兽。。。黄帝的龙是手下大将应龙变的,蚩尤结果骑着一只熊猫去pk,结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熊猫攻击力低,只是大熊猫的攻击方式有点另类而已,可能它也是动物界里唯一会使用星爷无敌风火轮的高手。一般情况而言,遇到危险的熊猫会背靠大树或者岩石摆起防御姿态,用双掌招呼敌人,打不过就咬。但是熊猫进化了太久,已经算不上纯粹意义的食肉动物,不会进行弱点攻击。当这两种攻击并不能打败对手时,熊猫就会抱着敌人滚下山坡,一趟风火轮下来,其实多半可能是被熊猫转晕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9 08:10
食铁兽,貔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