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廉政故事 (拒鱼) 贿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4:2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8:14
郑相不受鱼与陶母拒鱼
■莫清华
郑国有个宰相很爱吃鱼,于是,有人给他送鱼。他都不接受。人问他:“你那么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会因此而失掉俸禄,就没有鱼吃了。我不接受馈赠而保住俸禄,就终身有鱼吃了。”这则故事见西汉·刘向《新序·节土》。
郑相的不受鱼,只是为个人的长远利益打算。他的“不受”,是为“终身食鱼”。话说得实实在在,没有丝毫矫情,没有半句“我要清正廉洁”的豪言壮语。但是,他比起那些受贿而徇情枉法的贪官却明智得多。
与这件事异曲同工的还有陶母的故事。《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载:陶侃青年时做鱼梁吏。这是管理鱼梁的小官。他曾经把一罐鱼干送给母亲。母亲并不因儿子如此孝敬而高兴,而是拒绝了。封好鱼干,她交给派来的人带还,并回信责备陶侃:“你当了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这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
陶母忧虑什么?在她看来,虽然只是区区一罐鱼干,但这也是官府的。你把官府的东西拿来孝母,这不是贪污吗?贪污会有什么好下场吗?陶母不仅不接受鱼,反而写信教育儿子,这就为儿子筑了一道防腐墙,这是多么清醒的官吏家属!这个陶侃,西晋时任过广州刺史,东晋时任征西大将军,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勤政廉明,为后人所称赞。这与陶母在陶侃年轻做小吏时就促使他筑了防腐墙有关。
我们可以推断,郑相考虑,是着眼长远利益,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你投我所好,知我嗜鱼而送鱼。你满足我的私欲,你必然要我用权力满足你的私欲,这不危险吗?陶母的忧虑,也是着眼长远利益,是为儿子的前程着想。
往深处想,郑相不受鱼与陶母拒鱼,都不是出于什么崇高的思想境界,而是心存敬畏感,对法律的敬畏。害怕最终受到封建法律的制裁。人,手中一有权就不可避免地有了*的机会;人,从人性本身来说,都有*的倾向。问题是能否自律。而自律,有道德因素,更来自敬畏感。为官如此,为民也如此。你总得有所敬畏。
参考资料: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08/12/content_960722.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8:14
公孙仪拒收甲鱼
公孙仪是战国时鲁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别喜欢吃新鲜甲鱼。于是送鱼的纷纷上门,但都被公孙仪一一回绝。公孙仪的弟弟对此很不理解。问:"你素来喜吃甲鱼,为何别人好心送来,你却不收呢?"公孙仪说:"正因为我喜欢吃甲鱼,所以才不能收。吃几条甲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经常收别人的礼品,那就要落个受贿的坏名声,到头来连丞相的官位也会丢掉。到那时,为兄再爱吃甲鱼,恐怕也吃不成了。现在我不收别人的鱼,倒还可以安稳地做丞相,多吃几年我爱吃的甲鱼。"
古代*亡国故事三则
历史上因官吏*导致国破家亡的事例不胜枚举。下面三则历史故事,可以进一步警示人们:*不除,国将不国。
伯嚭受贿亡吴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在大臣伍子胥的帮助下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求和,带着妻子前往吴国服侍夫差。但是身在吴国的勾践并没有忘记复仇,他听从大夫文种的建议,派人用重金美女贿赂夫差的宠臣伯嚭,收受贿赂后的伯嚭即向夫差进言,放勾践回国,并想尽办法诋毁伍子胥。最后,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将伍子胥赐死。伍子胥死后,吴国大权即落在伯嚭手中,勾践更是经常送珠宝美女给他,致使吴国上下贪贿,民怨四起。越王勾践则乘机伐吴,一举攻克吴郡。夫差求和不成,深感愧对伍子胥,遂蒙面自杀,吴国遂亡。而多次收受勾践贿赂的伯嚭在吴灭亡后也被勾践诛杀。
郭开受贿亡赵
郭开是战国时期赵王迁的宠臣。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率兵攻赵,赵王派李牧、司马尚率兵迎战。李牧是当时赵国继廉颇之后的名将。数年间,他率兵北破燕军、南拒韩魏,且几败秦军,王翦畏之如虎。
见是李牧领兵迎战,秦国深感强攻无望,于是便用重金贿赂郭开,让其设法说服赵王迁召回李牧。贪婪成性的郭开收受贿赂后,诬陷李牧、司马尚等谋反,赵王迁不察*,盲目决策,派赵葱和颜聚取代李牧、司马尚,并将李牧杀害。
李牧被杀后,王翦率秦军乘机大败赵军,俘虏了赵王迁,就这样,把赵国吞并了。
后胜受贿亡齐
战国末年,后胜任齐王建的宰相,秦知道后胜贪财,便派人送重金给他。后胜的宾客、仆从也经常收受秦国的金钱。于是他们共同力劝齐王不要出兵援助其他诸侯国,致使秦得以将其他诸侯国各个击破。
公元前221年,秦兵大举伐齐,齐国因后胜当政,政局混乱,军心懈怠,无人敢战、愿战。秦兵不费吹灰之力而亡齐。齐人埋怨齐王听信后胜及其宾客谗言,致使齐国败亡,就编了一首歌谣:“悲耶,哀耶,亡建者胜也!”
参考资料:http://www.arft.net/zw/lzwh/lzwhxl/2006-5-24/20065241126303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