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5:1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2:37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都依赖于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计划经济*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
(1)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 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描述, 公有制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财产形态。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计划经济*的过程, 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和国有化的过程。
(2)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 *计划经济*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国家或**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主体, 而企业由于只执行既定的生 产计划成为*的附属物,国家主要通过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对经济运行的*和管理。
(3)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 国家不仅要负责宏观方面的资源配置,甚至对微观 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支出都做出计划,以实现资源在微观主体间的配置。导致在国家和*之外并不存在实际的微观经济主体。
(4)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 计划配置资源的一个核心机制在于行政命令手段替 代价格机制。 在*计划经济*下,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被压 低到最小的范围。 在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都充斥着*的计划和指令。
(5)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 按照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的观点,交易是人类经 济行为中最一般的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在于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交易, 而计划*下的交易活动则被行政指令所替代,交易对象被消除了商品本性。
(6)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 分配方式应当以按劳分配为主。 这种分配方式的核心在于,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 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公民之间进行分配。
(7)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 由于计划经济*出于战略考虑采取赶超型发展战略, 对城市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投入较大,*投资和资源配置等优先保证城市和重工业发展,造成城市对农村的挤压,以及工业对农业的抑止。农村和农业发展明显受到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压制,这一结构导致后期经 济增长中产业链条的断裂,是造成后期改革最初发端于农村的根本原因。
(8)对外封闭型经济。 社会主义政权对资本主义的 两大社会制度的冲突明显存在。尽管新政权都 表示希望与包括西方在内的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 并提出过“自力更生为主, 外援为辅”的指导方针,但由于国际冷战格局的形成,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 经济*本质上都是封闭型的。 转轨改革之前计划*下的对外贸易规模 十分有限。
(9)行政分权程度不断提高的*与地方*关系。 从前苏联和中国实行计划 经济*的实践来看, 两国都表现出地区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特征,在*和地方 *关系以及权力职能划分方面的问题一直是经济*运行的主要内容。 传统计 划经济*是以贯彻和执行**的计划和指令为前提的, 但是经济运行决策 权力高度集中于**不利于地方*发挥积极作用。
(10)经济生活*化。 在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时代,一个明显的特征 是: 国家的工作重心一直未能成功的从*斗争,阶级斗争和*运动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 长期的*运动使得计划*下的经济生活带有明显的*化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2:38
1、 短缺经济
对于短缺经济,在座的每一位年过 40 、年过 50 的人们都会有着极为深刻的记忆。上个世纪 70 年代,社会主义并没有给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保证。那时有粮票、油票、肉票、蛋票、自行车票……,甚至过年过节的时候还发过黄花菜票、香菇票、木耳票,我们用十几种、几十种、以至于上百种票证来分配极其短缺的农副产品和轻工业产品。短缺经济严重地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理解,严重地影响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竞争的说服力。*同志在上世纪 80 年代有个著名的论断,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社会主义长期贫穷,社会主义就没有说服力。这就是短缺经济给社会主义带来的致命伤。
2 、低效率运行
1978 年,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处在亏损状态之中,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甚至是五十分之一。那么,在大量国有企业处在亏损状态的条件下,中国工业化是如何进行的呢?社会主义经济是如何保持运行的呢?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实行工农产品价值,农业产品的价值低于它的价格,两者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状态在坐标上显示出一把剪刀的开口状,因此被称为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我们长期以来就是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来转嫁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有一个统计,从 1953 年到 1978 年,在这 25 年间,我们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制度大致从中国农民那里获得 8000 亿到 9000 亿的资金积累,以此来支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由此我们说,中国农民在工农产品价格制度剪刀差制度条件下有力地支撑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
3 、以阶级斗争为纲
我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我们必然要相对应地实行高度集中的**。实行这种**的理由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我们需要用军事*主义的办法来动员全体居民接受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短缺状态,所以我们需要连续不断的*运动,需要个人迷信,*。第二,在实行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党内出现了分歧。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用阶级斗争的办法,甚至用清洗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办法来维持左的*主张。所以,以阶级斗争为纲在中国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文化大*的发生。
以上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三个特点,主要有这么几个重要的缘由。
1、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必然是官僚主义*
在社会决策*中,有三个决策层次。第一个决策层次叫做国家决策层,第二个决策层次叫做企业决策层,第三个决策层叫做家庭决策层。三个决策层次的决策权力集中与分散的程度构成不同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决策层负责宏观层面的*,通过财政手段与货币手段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平衡。企业决策层和家庭决策层所有的决策权力全部归属国家所有,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什么价格、卖给谁,企业招收员工招收多少,员工工资标准是多少;一个家庭在什么单位就业,收入水平是多少,消费多少粮食、猪肉、蛋、奶,都是由国家所决定的。计划经济*的运行需要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就是国家可以编制出包罗万象的、覆盖国民经济全部范围的计划,然后全社会忠实地按照这个计划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个机制的高效率。但事实上,我们的*行政机关从*到地方,无法编制一个包罗万象的、覆盖全社会的经济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想象。计划经济必然导致官僚主义,最终归于失败。
2 、冷战格局条件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了东西方对抗的冷战格局。为了在这种东西方对抗中获得*,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重工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积累,而社会主义国家又是在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缺乏发展重工业的资本积累。于是,我们采取了工农产品价格度剪刀差制度,采取了剥夺农民的办法来实现资本积累,来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3 、严重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微观构造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的决策权力全部归国家行使,所以,生产由国家统一调拨,劳动力由国家统一调配,盈亏由国家统一负责,国有企业是国家算盘上的算盘珠子,由国家拨上拨下,企业生产是被动的。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提出一个概念叫父爱主义,就是国家对企业有一种父爱主义的情绪,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儿子,国家是国有企业的父亲,所以,企业没有竞争,没有破产,没有倒闭,用父受主义包容着,呵护着企业的存在,所以,企业严重地缺乏生机与活力,所以,才会出现企业三分之二的亏损状态,正因为这样,整个社会主义经济才会出现低效率现象。
4 、封建家长制
*同志在党内有着崇高的威望,这种崇高的威望与*同志伟大的历史性贡献是分不开的,正如我们党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中国没有*同志,也许我们今天还要在黑暗中探索很长的时间。但是,在*同志的崇高的威望中也包含着党的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缺陷,这就是我们党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中走上执政地位的党,在我们党员的构成中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因此,在党内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封建家长制的东西,这种封建家长制影响了党内的民主生活,影响到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