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12 14:0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48
出自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
原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意思是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子孙许多的德泽;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遗留给子孙的只是祸害。
《围炉夜话》内容简介:中国传统文人是快乐、超俗,亦或痛苦、压抑,现已难以说得清楚。那代文人即使在生活安逸、仕途得意时,心中也常存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的忧患意识,而在陡遭不测、倾家荡产时,又能常常保持一份无怨无悔的淡然心态。
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因其博大,受其滋润的中国文人的心胸也是宽广大度的,其精神世界更是丰富多彩的。
扩展资料:
作者背景
王永彬生于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时,卒于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巳时,享年七十有八。为南宋孝宗时*中之后,经两次迁徙,直到其父清朝乾隆间才迁往荆州府枝江县城西十五里石门坎(今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石门坎人)。
年少时,其仲兄去世,一度面临辍学,后发愤始得入县学读书。他不喜科举,很晚才恩获贡生科名,为修职郎,参与编修同治版本《枝江县志》,担任“分修”。后候选教谕,因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在教学中,先令学生修身,次教其治学,不以科举应试为唯一目的。
并能身先士卒,修养己身而后教。同时对于乡人,见善必赏;见过必反复规劝,一定要使其彻底改正。
王永彬一生治学甚广,勤于著述,同治五年《枝江县志》记其《孝经衬解》一部,光绪《荆州府志》记其《帝统年表》《围炉夜话》《格言集句》三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永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48
这句看上去比较朴实,细品却又很“高大上”的一句话呢,来自于《周易》,没错,就是那个第一眼,让人感觉是“算卦”的《易经》(或许真的是,参透了《易经》,去给人面相,算卦真的可以也养活自己呢。)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先来看字面意思,积累良善的家庭,长期发展来看,日后必定有源源不断的好的事情发生,同时,家庭不干点好事,或许现在过得发展的挺好,但是以后呢,咱们也会知道,“走厄运”,“背”,下坡路必定是他们的发展前途。
其实,这句话的应用范围的话,也不仅仅局限于“家”,对于人来说也是非常合适的呢。毕竟,日行一善,不是非得说那个功利性的目的,就像是,谁会知道哪个事情就是“贵人”参与的呢,或许仅仅是为了心里好受点呢,又或者自己也曾经受到过别人的“雪中炭”,现在的话,想把这份善意带给更多的人,或许是处于困苦境界的人,迷茫,“无知”,这便成为了“一盏灯”,“一个温暖的力量”。但是呢,一直干好事的人,心态啊情绪啊“好运气”啊,又怎会太差呢,他必定会有“余庆”,在外人看来,是那种仿佛从天而降的好运气,但是,是不是从天而降,还是薄积厚发,咱也不知道,也不好说。
总而言之,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历了上千年的洗涤,你想想一个经典,它现在能留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古今有多少想毁灭它们的势力,但同时也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守护它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它们生存至今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它们也是凭借着自身的实力来的,经典之作,一些很美好的先人的祝愿我们可以吸纳一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48
出自《易经》坤卦文言。【原文】积⑴善⑵之家,必有⑶余⑷庆⑸;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⑹。
【译文】长久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福泽;长久不行善事的家庭,必定又会遗留下祸患。
注释: ⑴“积”长久。《管子•四时》:“治积则昌,暴虐积则亡。”
⑵“善”善行;善事。《史记•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
⑶“有”yòu 通“又”《韩非子•五蠹》:“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
⑷“余”遗留。《谷梁传·桓公十四年》:“以为唯未易灾之余而尝,可也,志不敬也。”
⑸“庆”福泽。有幸的事。《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注:“福也。”
⑹“殃”祸患,灾难。《礼记·礼运》:“众以为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8:49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汉语俗语,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