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的人应该少吃什么 注意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1:0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4:35
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所以,又称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合并存在,但也有单纯的肝内胆管结石,又称真性肝内结石症。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越来越多,在国内报道的474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病中,这种结石占15.4%。多数伴有胆总管结石。结石的分类多属胆红素结石。
肝胆管结石多有黄绿色块状或“泥沙样”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结石中心常可找到蛔虫卵,所以有的医师认为肝胆管结石系由胆道蛔虫、细菌感染致胆管阻塞所致。
肝胆管结石以左叶肝管居多,肝左外叶上、下段肝胆管汇合处的胆管略为膨大、结石多停留在该处,右侧肝胆管结石多见于右后叶胆管内。临床特点多表现为:
(1)患者年龄较胆囊结石患者为轻,部分病人与肝内胆管先天的异常有关。患者常自幼年即有腹痛、发冷、发热、黄疸反复发作的病史。
(2)对肝功能有损害,而胆囊功能可能正常。反复发作期可出现多种肝功能异常,间歇期碱性磷酸酶上升;久病不愈可致肝叶分段发生萎缩和肝纤维化。
(3)腹痛、黄疸、发热是主症,但很少发生典型的剧烈的绞痛。
(4)并发症多且较严重。较常见的有化脓性肝内胆管炎、肝脓肿、胆道出血等。
(5)胆造影可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而无肝外胆管扩张,肝管内有小透亮区。
肝胆管结石在全国11342例胆石病调查中占16%。肝胆管结石可伴有肝胆管狭窄存在。据全国4197例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病例的分析,肝胆管狭窄的发生率平均为24.28%,最高地区平均可达41.94%。第二次手术的病例,46%以上伴有肝胆管狭窄,而狭窄的发生率与再次手术成正比。肝胆管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较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发病原因可能与胆道感染、胆汁潴留及胆道寄生虫有关。
目前,由于B超、PTC、ERCP、CT和超声引导下的PTC广泛开展和普及,使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能较快的得到确诊,并能获得影像学胆系病程变化的全貌显示,但目前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仍不够满意,手术治疗后残留结石率仍高达30.4% ,故本病的治疗仍远未从根本上解决,且部分病例成为复杂而难治之症,许多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得了胆结石,首先要及时就医。目前胆结石治疗方法有很多:外科手术治疗、体外震波碎石等。对于特定的某一类结石,以上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都不可以避免残余结石和结石再生。“中医排毒疗法”具有清除体内产生结石的物质基础的特殊功效;同时又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疗程短,不需忌口等优点,您可以试试.
饮食调理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达到抑制结石的生成和缓解结石梗阻引起的疼痛。饮食治疗的原则是:
1、热量供给要满足生理需要,但要防止超量,一般为1500~2400千卡。
2、*脂肪,避免刺激胆囊收缩以缓解疼痛。手术前后饮食中的脂肪应*在20克左右,随病情好转可略为增加,以改善菜肴色、香、味而刺激食欲。忌用油腻、煎、炸以及脂肪多的食物,如肥猪肉、羊肉、填鸭、肥鹅、黄油、油酥点心、奶油蛋糕等。
3、控制食用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减轻胆固酶代谢障碍,防止结石形成。
4、补充蛋白质。充足的蛋白质可以补偿损耗,维持氮平衡,增加机体免疫力,对修复肝细胞损伤,恢复正常功能有利。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为80~100克,宜选择的食物有鱼、虾、瘦肉、兔肉、鸡肉、豆腐。
5、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选择富含钙、钾、铁的食物。补充维生素C和 B族维生素以及脂溶性维生素也很重要。
6、多食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可减少胆结石形成。
7、戒食一切辛辣食物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营养食谱
鸡内金粥
[ 配方 ] 粳米 100 克,鸡内金 6~10 克,白糖适量。
[ 制作 ] 先将鸡内金洗净灰尘,沥干,置锅内以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粉。再将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米开汤未稠时,加入鸡内金、白糖同煮,煮沸后待粥稠汤黏时即可停火,不宜久煮。
[ 用法 ] 每日 2 次,可作早、晚餐食用。以温热为宜,忌冷服。
[ 功效 ] 补中益胃,缓急止痛,化石排石。
胆石症患者宜吃核桃
医学研究发现,食物中的黏蛋白与人体胆汁中钙离子和非结合型胆红素结合成胆石支架的晶核,从而形成胆结石。
在核桃仁中含有一种丙酮酸物质,它能阻止黏蛋白和钙离子、非结合型胆红素的结合,并能使其溶解、消退和排泄。
因此,多吃核桃有利于防治胆石症。平均每天吃四个大核桃或十几个小核桃,不要间断,胆石症病人在服用3个月后症状可明显减轻。半年后可以康复。胆石症病人不妨试试。
营养产品调理建议:
■3 倍用量:奶蓟蒲公英片,卵磷脂,维生素B族
■2 倍用量:深海鱼油,维生素C
倍健奶蓟蒲公英片 :具有保肝利胆作用可调节胆汁的分泌,帮助消化脂肪。
倍健卵磷脂 :具有亲水亲油性质,可以乳化脂肪,阻止结石沉积,使胆汁中的胆固醇保持液体的状态,阻止胆结石的形成
倍健维生素B族 :合成代谢的酶,促进新陈代谢
倍健维生素C :具有抗氧化和解毒的功效,参与胆固醇的代谢,如缺乏导致胆结石出现。
倍健深海鱼油 :调节血脂,帮助消化脂肪,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4:36
肝内胆管结石病及诊断
一、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该病多见于远东及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我国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感染导致结石形成的首要因素,感染的原因常见的是胆道寄生虫感染和复发性胆管炎,差不多所有的肝内胆管结石病病人的胆汁培养均可检出细菌;感染细菌主要是来源于肠道,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大肠菌属和一些厌氧菌感染时产生的B-葡萄糖醛酸苷酶和在胆道感染时产生内生性葡萄糖醛酸苷酶,能使结合型胆红素水解生成游离胆红素而沉着。胆汁滞留是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必要条件,只有在胆汁滞留的条件下,胆汁中的成分才能沉积并形成结石。引起胆汁滞留有胆道炎性狭窄和胆道畸形;在梗阻的远端胆管内压力升高,胆管扩张,胆流缓慢,有利于结石的形成。此外,胆汁中的粘蛋白、酸性粘多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寄生虫、胆汁中的金属离子等,均参与结石的形成。
二、肝内胆管结石病的诊断
(一)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特点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其临床特点有:
1、发病年龄30-50岁;
2、上腹部疼痛,可能为典型胆绞痛或持续性胀痛,有的病人疼痛不明显,而寒战发热非常厉害,周期发作;
3、可有长期的胆道病史、或伴有寒战发热、黄疸的急性胆管炎史;
4、患侧肝区及下*有经常性疼痛不适,常放射至背、肩部;
5、一侧肝管梗阻时,可无黄疸或黄疸甚轻;
6、合并有重症胆管炎时,全身情况比较严重,且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
7、检查时,肝区压痛和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并有压痛;
8、全身状况受影响明显,90%病人有低蛋白血症,1/3病人有明显贫血;
9、晚期有肝、脾肿大及门脉高压表现。
(二)诊断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除了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外,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的检查发现。主要应用的影像学技术有B超、CT和X线胆道造影。
1、B超诊断
B超是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一般估计诊断准确率为50%-70%。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图象变化较多,一般要求在结石远端的胆管有扩张才能作出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因肝内管道系统的钙化也具有结石样的影像表现。
2、CT诊断
因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含胆红素钙的色素性结石,钙的含量较高,故在CT照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CT的诊断符合率为50%-60%。CT还能显示出肝门的位置、胆管扩张及肝脏肥大、萎缩的变化,系统地观察个层面CT照片,可以了解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情况。
3、X线胆道造影
X线胆道造影(包括PTC、ERCP、TCG)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经典方法,一般均能作出正确的诊断,PTC、ERCP、TCG的诊断符合率为80%-90%、70%-80%、60%-70%。X线胆道造影应满足诊断和手术的需要,一个良好的胆道造影片应能够全面了解肝内胆管系统的解剖学变异和结石的分布范围。胆道造影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有多方位X线摄片;
(2)某一肝段或肝叶胆管不显影时,应注意鉴别,结石梗阻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应作其它检查进行鉴别;
(3)不要满足某一处病变的诊断,因可能会造成漏诊;
(4)在分析胆道造影片时,尽可能取得最近的造影片,因病情可能有进展。
(三)早期肝内胆管结石病的诊断
目前,临床上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多因出现了胆管炎、胆管狭窄、梗阻、肝萎缩等严重病理改变才就诊,尽管肝胆外科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手术后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高的现状仍无显著的改善,因此,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早期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包括:
(1)慢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可排除其它疾病;
(2)B超提示肝内胆管结石(应与肝内其它管道系统的钙化鉴别);
(3)CT提示肝内有多发性结石影,且呈节段性分布;
(4)ERCP证实某段肝胆管有结石者。
三、肝内胆管结石的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胆道梗阻和感染;由于肝胆管系统与肝脏实质细胞的直接关系,重症肝胆管炎常伴有严重的肝细胞损害,甚至导致大片的肝细胞坏死,成为了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内胆管结石的并发症包括急性期并发症和慢性期并发症。
(
一)急性期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急性期并发症主要是胆道感染,包括重症肝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及伴随的感染性并发症。感染的诱因与结石的梗阻和胆道的炎性狭狭窄有关。急性期并发症不仅死亡率高,而且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二)慢性期并发症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慢性期并发症包括全身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胆管炎和胆源性肝脓肿,多发性肝胆管狭窄,肝叶纤维化萎缩,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失代偿,以及与长期胆道感染和胆汁滞留有关的迟发性肝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慢性期并发症既增加了手术的困难,也影响手术效果。
四、肝内胆管结石病的外科治疗
(一)肝内胆管结石病的外科治疗原则
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治疗仍是肝胆外科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该病的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祛除病灶和通畅引流。这三方面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解除结石和/或狭窄的梗阻是手术治疗的关键;祛除病灶是手术治疗的核心,同时又常是解除梗阻的重要手段;而通畅引流则是防止感染复发和结石再生的措施,但又必须以解除梗阻和祛除病灶为前提。非手术治疗只有在完成了上述三个基本要求后才能奏效。
(二)肝内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的基本术式与选择
1、肝叶切除术 此术是1958年黄志强教授首先倡导使用于肝内胆管结石病,以后广为应用。由于切除病变的肝组织,祛除化脓性病灶,增加了手术的彻底性,有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肝叶切除包括治愈性肝切除和辅助性肝切除。治愈性肝切除的适应症包括某一肝叶(段)狭窄及结石、肝胆管多发性狭窄、或并发有慢性肝脓肿、或有肝胆管外瘘、或疑有癌变者。辅助性肝切除的目的是以切除肝方叶或肝中叶下段肝组织使肝内胆管得到充分的显露,增加处理肝门部胆管病变或胆肠吻合的空间。
2、胆肠吻合术
胆肠吻合术的基本术式是胆管空肠Roux-Y吻合,其桥攀应不少于50cm。胆肠吻合术的基本前提是祛除病灶和解除结石或胆管狭窄,否则不应进行胆肠吻合。胆肠吻合口要求低位,大口径(如盆式吻合),粘膜对粘膜吻合等。
3、胆管引流术
胆管引流术仅适应于某些特殊的病例,如急诊病人、或合并有门脉高压症的过渡性手术、或不能耐受肝叶切除等复杂手术的高龄病人、或全身情况差的病例。由于需要长期带管支撑引流,可促使结石进一步形成,疗效较差。
胆石症
胆石症为什么会成为热点话题?
绝非危育耸听,胆石症真的是一种时髦病,我们看到不少人捧着药罐子天天喝药,还有人四处求医,打探治疗胆石症的秘方。胆石症又不是一种只有现代人才得的病,古埃及的法老们就为胆石症所困扰,可见其历史悠久。但是胆石症在当今如此之多,以致于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只要经常感到上腹沉重、腰背及右肩酸胀、打呃、嗳气,就应该警惕患上了胆石症。还有许多被医生诊断为胃病的患者经年不愈,其实也是胆石症在作祟。还有不少胆石症发作的病人被误诊为心绞痛、冠心病。胆石症可以说是都市人的流行病。据统计,大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胆石症,在中年妇女,胆石症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5%。在西方国家及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医院中,因胆石症住院手术的病人已经超过阑尾炎,成为名副其实的外科第一疾。
什么是胆石症?
简短地说,胆石症就是胆囊结石。由于肝脏代谢障碍或胆道运动功能失常,导致胆汁中的固体成分沉淀,在胆汁流速缓慢、胆汁浓度较高的胆囊里,形成结石。胆结石小的如米粒,大的甚至如核桃,可以是一粒、两粒,也可达数千粒。前几年我们做了一例胆囊切除术,胆囊内的结石竞有1720粒。一般情况下,结石一旦形成就会越积越多,越长越大。如果有结石卡在口径比较细的胆囊管.就会引起相当剧烈的上腹疼痛,疼痛可以放射到后背及右肩部,病人还常伴有恶心及频繁的呕吐(干呕),用“死去活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胆绞痛。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胆囊化脓、穿孔,黄疸、胰腺炎等。
可不可以服药把胆石排出来
病人每次发作胆绞痛都可以说是机体的生理反射机制在努力想把胆石排出来,或者说挤出来。挤到哪里去呢?挤到胆管中。在胆道系统中,胆囊好比一个水库,胆总管是胆汁的排出通道,就是胆汁的总出口。我们见到一些病人在几次三番的胆绞痛发作后,石头侥幸从胆管中挤出来,并随大便排出体外,但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由于胆管的开口很窄小,更多见的情况是石头卡在这儿不能排出,这样病人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如更剧烈的腹痛、发高热及黄疸,甚至发生败血症、休克、死亡。由此可知,病人绝不可以服用药物排石,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招来更大的麻烦。
可不可以用药物将结石溶化掉?
药物溶石的历史很久远,人们研究过形形色色的溶石药物,以目前疗效最确切、毒性相对较小的熊去氧胆酸来说,如果坚持服药一年,大约10%-30%的病人的结石可完全消失。且不说耗时费力,药物价格不菲;也不说这种药物有相当毒性,最麻烦的是一旦停药,大多数病人的胆石又会重新出现,使以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此法只适宜用于少数症状很重、体质状况又不容许做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至于目前市面上很多号称能溶石的药物,我们没见到科学证据。
体外超声波碎石怎么样?
这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在有选择的病人中,平均经1-2年的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的结石可以破碎,被排出体外,约半数病人的结石可以排净。但停止治疗之后很多病人的胆囊结石又会重新出现。而且在排石过程中,随时有碎石掉到胆管中排不出去,从而诱发危险的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因此采用此种方法应该慎重,权衡利弊。
可不可以把结石掏出来?
回答是可以的。譬如说把胆囊切开一个小口,改进胆道镜取出结石、也可以用钳子直接取出结石,再把切口缝上。其实这是人类最古老的治疗胆结石的手段,只是由于弊病甚多,被胆囊切除术取代了。今天可以说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完全没有实用意义了。
切除了胆囊,胆管就会长结石,结果更可怕,是这样吗?
这种说法毫无科学根据。事实是保留有结石的胆囊,倒会增加胆管结石的机会。不少胆管结石的病人,石头都是从胆囊中掉出来的,我们称之为继发性胆管结石。在一些胆囊结石非常多见而原发性胆管结石很少的西方国家,绝大多数胆管结石是继发性的,在我国城市地区这种现象也很普遍。那么为什么有些病人在胆囊切除术后一段时间内又发现了胆管结石呢?可能的原因是:1、切除胆囊时没有发现同时存在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患者的胆总管结石确实是新生出来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切除有结石的胆囊只会减少胆管长结石的危险,而不是相反。
切除胆囊对人体有什么害处?
首先绝不应轻易切除胆囊,就是说胆囊切除术应该有明确的适应证,只有经过仔细研究,认为保留有病变、有石头的胆囊对病人的危害超过胆囊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的好处时,才应去做胆囊切除术。切除胆囊后,由于失去了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人的消化功能在短时间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大.绝大多数病人会逐渐适应,不会感到有什么异常。从临床看,那些手术前胆囊结石症状轻微,甚或没有症状者,以及手术前胆囊功能基本正常者,手术后容易出现这种消化功能失常;而那些术前症状重,胆囊已经丧失正常功能的人,手术后的消化功能反倒会改善。
得了胆囊结石一定要开刀切除胆囊吗?打孔手术是不是更好些?
回答是不一定。如上所述,胆石症的发病率非常高,有些人确实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我们称之为安静结石。对这些人不妨采取观望态度,等待有症状时再说。由于胆囊结石的根本发生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肝脏代谢有问题,产生的胆汁易于成石;另一个是胆囊本身有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可靠的治疗这两个问题的手段,因此即使将胆囊中的结石拿出来,用不了多久还会长出新胆石。在现今医学发展的水平下,惟有切除胆囊才能根除胆石症带来的麻烦。这就是为什么胆囊切除术是最可靠的治疗胆石症的手段的原因。有人形象地将此比喻为“砍倒了树,鸟才不会再来”。虽然不符合生理,但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打孔手术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俗称,是90年代新兴的手术方式。它与传统的开刀切胆囊在本质上没有不同,所不同的只是开刀的切口较小,病人恢复快,痛苦小,因而深受病人欢迎。可以说绝大多数病人均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切除胆囊。不过具体到每一位病人,究竟适合用哪种方法,应该由医生做出决定。一般说来,现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安全性及适应证方面仍然比不上开刀手术,特别是那些情况复杂的胆囊结石和有胆道合并症的病人,仍然以开刀手术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