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2: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6:59
让奉献之树常青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一对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再者,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什么?材料中的对联告诉我们,做人不能用加法,只索取,结果就是孤家寡人;与人相处要用减法,讲奉献,人生就不会孤单,有舍才有得;一生一世只有奉献才有回报。 奉献是不计报酬的给予,是“有一分热放一分光”,是“我为人人”。奉献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热情,是一生无私的爱心,甚至是无价的生命。因为有人奉献,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才会不断前进。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长。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
试题分析:2+0+1+3+1+4=11(意为光棍),说明做人不能用加法,只索取,结果就是孤家寡人;2-0-1-3-1-4="-7" (谐音夫妻),与人相处要用减法,讲奉献,人生就不会孤单,有舍才有得;201314(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往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只是一味的索取,最后将一无所有,只做加法的人生是悲哀的。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就是做减法,减去多余的物质,减去奢侈的*,减去心灵的负担,不断地奉献,人生就会幸福。人不应该一味的索取,应该讲奉献,这样人生之旅才会风光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