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6: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7:58
传说角抵起源于秦代,它是一种较量技艺的杂耍表演。表演者头戴牛角,互相抵触,旁边站立一个裁判以裁决双方角抵技巧的高低。后来到了汉代,这种角抵表演形式进一步戏剧化了,这才产生了像“东海黄公”这样既有简单故事情节,又有一定人物表演的舞剧。东海黄公的故事,大概是说东海有个姓黄的老头,他少年时身佩赤金刀,头缠红绸子,而且他还能施行法术,制伏一些猛兽毒蛇。后来黄公因为年老力衰,加上饮酒过度,在一次与白虎搏斗中,因为法术失灵,打不过白虎,这才落荒而逃了。
东海黄公的故事,虽然没有超出角抵竞技的范围,但它比一般角抵竞技更接近于戏剧的范畴。首先它已有了简单的故事情节,其次是演员都要化装和穿戴特定的服饰。
其中,扮黄公的人,他必须手持赤金刀,用红绸缠头。他的对手也必须身披虎皮,头戴老虎面具,扮成猛虎的模样。
但是,角抵戏搏斗的双方已经不再像角抵比赛那样全靠实力来平等竞争了,而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安排来进行角抵的。也就是说,不管黄公有天大的能耐,最后他也不得不败于老虎之手。当然这就不用裁判来裁决谁胜谁负了。从《东海黄公》的角抵戏表演中,已经可以证实了我国角抵、故事、舞蹈和化妆四者的初步结合。
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各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既促进了角抵文化相互的融合,又使南北文艺得以交流。在戏剧方面,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和中原民间歌舞、角抵等相结合,创造出不少比《东海黄公》更具戏剧性质的小型角抵戏。
比如魏晋时期小型角抵戏中,就是一种有化装、有动作、有歌舞的角抵戏,这便是南北朝时期齐人创作的《兰陵王》,但是它并不比《东海黄公》有多大的进步。
只是《兰陵王》那副精巧的假面具,既能表现出角抵者的内心,又能比较集中体现出当时尚武的社会气氛和英雄概念。推而广之,后世各种戏剧的脸谱,不妨说都是起源于此的。
其实,先秦战国虽然留有角抵相扑的铜牌,但第一个把带有表演和角抵性的角抵戏引入宫廷的,却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后来在秦汉之际,角抵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当时的皇帝,到下层的平民,都非常喜欢角抵活动。当时这种角抵运动不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而且还逐渐从原始的状态之中脱离出来了。
角抵活动从实用化不断向游戏化和艺术化的过渡,让这项活动真正走进了所有人的心里。